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超图、面向对象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巨系统海洋,特别是海底地形的超图对象模型.分析如何通过该模型组织三维海洋特征及其属性,提出实现海洋地理要素特别是各种海底地形单元的有效组织表达,以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研究重点是超图地形对象的构建与探讨海底地形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模糊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态参数损伤检测方法在海洋平台上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检测方法应用于海洋平台,并进行改进.提出了利用2次测量频率变化量的频率检测方法,在无未损伤模型参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现损伤的存在,并对损伤进行初步定位;同时提出利用不完全振型的相对变化,判断某些构件的断裂.讨论了平台重量变化对频率与振型的影响,以便能更准确地对平台进行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3.
Timoshenko简支梁的振动模态特性精确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模态摄动法求解Timoshenko梁的振动模态特性,应用这一方法可将Timoshenko染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的求解过程加以简化,转化成一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对两端简支的Timoshenko梁,得到了精确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两端简支的Timoshenko梁、Euler梁及纯剪切梁的模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Timo-shenko简支梁自振频率随着长细比及模态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σ坐标系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都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  相似文献   

5.
海洋风速预测对远洋航行安全与航线规划具有重大影响.风速同时受多种外在自然因素影响,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非平稳性与随机性等特性,使得预测准确性受到极大考验.为提高风速预测准确性,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的风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风速序列分解为一系列调幅调频信号,以降低数据复杂度,有效提取特征并提高噪声鲁棒性,减少风速自身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其次,对分解后的不同模态子序列利用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进行风速预测.最后,用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典型风速预测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风速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立管的湿模态振动问题,对立管固有频率以及各阶模态的相应振型展开了研究。阐述了模态概念与 模态分析的意义,运用ANSYS Workbench 中的Acoustic Extension 分析模块对海洋立管进行了湿模态振动分析,描述 了湿模态建模方法与技巧,得到12 阶固有频率与振型。通过与12 阶干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两者的区别,表 明了湿模态分析在做水下结构振动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对立管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优化后的结构振动特性,得 到的优化结果,证明了优化的可行性。模态分析为研究结构的振动特性、优化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防止结 构的共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能快速及时对海洋平台进行损伤定位,提出利用不同模态参数进行结构损伤分步诊断的方法.对在南中国海服役的某海洋平台进行了模拟故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态曲率变化率能有效地判断损伤所在子结构;结构振型综合变化率能有效地判断损伤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个η-坐标近岸海洋环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球坐标系下的一个三维的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近岸海洋环流模式,为了便利地求解具有复杂海底地形的近岸海洋环流模式,引入一套新坐标——η-坐标,目的是将原坐标系下的环流模式转化到新坐标系下,从而得到较原模式易于求得更精确解的η-坐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脉动风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风振响应与一般高层高耸建筑的响应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贡献模态一般不是第一模态,而往往分布在前数十阶模态.寻找对网壳结构风振响应有主要贡献的模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考虑高阶振型共振响应的综合模态法,计算了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分析了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因素对共振响应的贡献,讨论了计算综合模态时所需的振型数;针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密集性,揭示了考虑振型互相关性的必要性、影响振型互相关性的因素和计算振型互相关性所需的振型数,并给出了具体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和内力风振系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科技》2008,7(6):25-25
日前,由中科院海洋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一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先后二次进行了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区域地质环境勘查与北黄海海洋生态环境多要素调查,采集了大量数据和样品,初步绘制了建设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图,标志着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建设工作与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已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1.
按照微分几何中寻求一组线性独立的、?-不变分布的方法来实现对一个非线性方程组的解耦,达到对离散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完全解耦的目的,并求出相应的单一非线性模态,求解时采用了逐次代入法,将问题转换成对应的线性模态附加上一系列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同时探讨了迭代解法以简化计算,算例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ANSYS软件对气液两相流海洋立管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了有无流固耦合存在时立管振动模态的变化以及立管支承方式、流体边界条件对立管固有频率和阵型的影响。同时,将仿真分析同DNV公式求解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明显地降低了立管的固有频率,但并不改变固有阵型;立管的支承方式不改变阵型,但会影响管道的固有频率,约束数量增加,固有频率变大,随着模态阵型阶数增加,立管的固有频率增加,而最大阵型位移随之减小;立管固有频率随气相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截面含气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仿真分析和DNV公式求解两种方法得到的固有频率相差不大,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对海洋立管的优化设计和振动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振动结构参数识别的复模态理论的基本数学方法──状态向量法及拉氏变换法的特点、基本推演过程及基本公式,并论证了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解释了复模态模型的物理意义.说明了s城传递函数与频域传递函数的图象关系;用图解法形象地说明了复振型所反映的振动图象。最后,根据复模态理论推演了转化为实模态情况的条件,并从而导得了实模态模型的所有模态参数公式,论证了复模态理论与实模态理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触角     
闫凯 《科学世界》2012,(11):8-9
拖网捕鱼重塑深海地形深海拖网捕鱼会改变海底地形?是的。这种捕捞作业已经扫平了海底大陆坡上的褶皱,使得大陆坡看起来像犁过的土地,也改变了深海生物的栖息地。它对深海环境的影响,已经可以与海底滑坡、海洋风暴相提并论。这个研究成果,发表于9月的《自然》(Nature)杂志。海底拖网,由一个犁形的拖网门和一副张开的渔网组成。  相似文献   

15.
 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都要依靠最先进的科技装备。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海洋高技术。载人潜水器能够满足海底复杂地形下的精确定位、精细调查取样和近距离观察的要求,对于完成中国的国际海底矿区的勘探任务和开展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讨论高阶模态对混沌运动的影响,建立了横向载荷作用下弹性屈曲简支梁的非线性动力方程,将其化为常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对梁的单模态模型采用Melnikov函数法给出了发生混沌运动的门槛值,对梁的单模态模型和双模态模型利用时程曲线、相平面轨迹,Poincare映射判断是否发生混沌运动,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高阶模态对混沌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性能的优化效率,在对该结构进行试验模态研究的基础上,用双模态空间动力修改方法进行了动力特性修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修改对该结构的1阶、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有显著影响,对其他阶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很小;刚度修改对该结构1阶至5阶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均有明显影响,高阶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刚度的变化敏感。所得到的结论揭示了模态参数调整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高机械产品的总体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海洋与陆地导电特性及地形对空间波和地表波传播的影响,讨论了短波、超短波频段的噪声特性.对海洋遥测数传系统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海洋遥测装置应使用的载频和码元速率.对海洋遥测接收机灵敏度及采用3次重发、3取2大数判决的差错率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9.
黄忠平  吴宁 《科技资讯》2013,(13):116-118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埕岛海区不同时期的海底地形,地貌和浅层结构特点,研究其演变规律,分析其对平台或其它海洋构筑物的潜在风险因素,客观地反映胜利油田埕岛海区海底的现势情况,起到防灾战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模态分析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实验模态分析的几个理论问题。引入了几个导纳参数,给出了剩余导纳的展开式;讨论了阻抗参数与导纳参数,复模态参数与实模态参数的转比关系;说明了剩余导纳展开式在模态综合自由度减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