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悬沙潮扩散规律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的潮汐,潮流特征作进一步探讨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该区的悬沙潮扩散。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计算海域悬沙含量在一个半日潮过程中随潮流场的瞬时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地点悬沙含量与潮位,潮流的关系,总结了涨、落潮平均含沙量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的潮流场控制着悬沙的扩散、运移和分布,进而控制着海底地形的发育,尤其是辐射沙洲北大南小不对称格架的塑造与辐射沙洲根部的加积淤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江苏省辐射沙洲潮流水道33个站次连续两个潮次的潮流、底沙实测资料,利用比较分析与拟合研究方法,对各潮流水道的推移质输沙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明确了辐射沙洲主要潮流水道涨潮、落潮、全潮平均推移质单宽输沙率和输运路线;分析得出了1 m深流速流向和临底层流速、垂线平均流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拟合构建了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主要潮流水道相应的推移质输沙率流速表达的动力关系式。利用4#~20#站位测量数据及对应计算结果计算拟合得出了西洋水道、豆腐渣腰门水道、陈家坞槽水道的推移质输沙率流速关系式。拟合得出了21#~24#站位所在水道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式,得出了沙洲中心浅滩汊道推移质输沙率关系式;发现推移质输沙率流速表达式在辐射沙洲三个不同区域是有差别。最后利用33个测站的水文测量及计算结果得出了辐射沙洲的整个海域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式。推移质输沙率能用流速很好的表达,一是方便于计算应用,二是可反映内在动力机理。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底地形复杂多变,精细的数字地形模型、不同地形单元的立体可视模型及其定量统计值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功能区与海域开发利用的基础.利用在辐射沙洲北翼进行的单波束测深获取的水深资料,根据残差分析,选择研究区现有水深数据最佳插值法——克里金法,生成海底地形的数字高程模型.运用水深分层设色法立体可视地表征了辐射沙洲的四种地形单元:浅滩、沙脊、潮流槽和宽谷.根据地形倾角可以定量地分析脊、槽等地形单元的坡形变化,整个沙洲以水平-微倾斜地形(倾角<5°)为主,占总面积的60%,分布在宽谷、沙脊顶部和潮流槽中部等.地形剖面曲率分层设色可以更细致地刻画脊、槽相间地形单元的微地貌,并可定量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面积及所占比例.地形平面曲率和切线曲率可以指示不同地形单元的海洋动力特征,即:负值区水深较小、流场较强;正值区水深较大、流场较弱.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底地形复杂多变,精细的数字地形模型、不同地形单元的立体可视模型及其定量统计值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功能区与海域开发利用的基础.利用在辐射沙洲北翼进行的单波束测深获取的水深资料,根据残差分析,选择研究区现有水深数据最佳插值法——克里金法,生成海底地形的数字高程模型.运用水深分层设色法立体可视地表征了辐射沙洲的四种地形单元:浅滩、沙脊、潮流槽和宽谷.根据地形倾角可以定量地分析脊、槽等地形单元的坡形变化,整个沙洲以水平-微倾斜地形(倾角<5°)为主,占总面积的60%,分布在宽谷、沙脊顶部和潮流槽中部等.地形剖面曲率分层设色可以更细致地刻画脊、槽相间地形单元的微地貌,并可定量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面积及所占比例.地形平面曲率和切线曲率可以指示不同地形单元的海洋动力特征,即:负值区水深较小、流场较强;正值区水深较大、流场较弱.  相似文献   

5.
冬季苏北辐射沙洲水域悬沙分布及输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苏北辐射沙洲水域泥沙分布及输运的特征,利用潮流及泥沙输运数学模型,给出了辐射沙洲水域的潮平均含沙量场和对应的水质点运动轨迹.分析表明:该水域含沙量呈现以条子泥附近水域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外围递减的趋势;潮汐通道是辐射沙洲内部水域与外部水域进行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6.
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最大可能潮差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江苏辐射沙洲湿地开发和沿岸港口建设的需要,研究并建立了辐射沙洲海域及沿岸港口最大可能潮差的计算公式.利用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的21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分析.利用Delft3D数值模型对辐射沙洲海域潮流动力进行计算,得到模拟海域8个主要分潮的潮汐调和常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适用于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最大可能潮差的计算公式.经验证,该公式简捷、实用,其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0.5%.  相似文献   

7.
根据辐射沙洲邻近主水道和中心沙洲滩面水道33个站点的水深、潮流和水体含沙量同步实测资料,运用悬沙输移机制分解方法,计算了各站位所在水道断面全潮平均单宽悬移质通量、涨潮平均单宽悬移质通量、落潮平均单宽悬移质通量大小及其方向;并对相应悬沙输移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分析。对各断面潮平均悬沙通量进行了估算,确定了辐射沙洲腹地邻近水道的悬沙净进入断面和净输出断面;辐射沙洲悬沙输移具有以辐射沙洲条子泥滩地为中心的辐聚辐散运移规律;悬浮泥沙净输移在沙洲腹地有逆时针循环运移特征。从东南过来的东海前进潮波潮流携带的泥沙主要沿条渔港水道以及向条子泥腹地输移,并在条子泥沙脊附近与其他方向的来潮来沙相汇,因此条子泥沙滩存在着淤长的动力因素和泥沙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区的M2潮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模拟了M2分潮波的传播,以研究M2分潮波的时空分布与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和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M2分潮波进入南黄海后,部分受山东半岛阻隔,在半岛以南水域及海州湾呈逆时针旋转.旋转波与后继的南黄海前进波在江苏北部沿海相遇,并在弓京港附近的水域形成潮波辐聚.在辐聚区内,潮差大,流速急,成为塑造海底沙脊间深槽的主要动力条件.7000年前古海岸下M2分潮的数值试验表明,古河口附近的潮波为移动驻波型,其范围刚好与现在的南通市相对应.此结果可以为海底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南黄海西部沿海表层沉积的孢粉分析,总结了该海区的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1)该区自南向北根据孢粉浓度可以分为四个区:长江入海口北孢粉浓度高值区、辐射沙洲孢粉浓度低值区、斗龙岗-连云港孢粉浓度高值区、海州湾孢粉浓度低值区;(2)辐射沙洲有两条孢粉浓度高值带,是沙洲南北沉积物源差异以及海底微地貌共同作用形成的;(3)海州湾的松花粉浓度最高,其浓度等值线与胶东半岛平行,并据松林分布,推断该区松花粉主要来自胶东半岛;(4)斗龙岗口-新沂河口草本植物花粉浓度较高,与陆缘植被相对应,以蒿藜花粉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黄海辐射沙洲波浪折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黄海辐射沙洲波浪折射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依据Longuet-Higgins提出的波数平面上波浪能量密度沿波射线守恒的理论,建立近岸浅水点与深水边界波谱之间的关系,采用三角形网格概化水下地形,使得波射线方程的求解简化成几何问题;采用逆追踪法,即由近岸浅水工程点出发沿与波射线相反的方向追踪,减少了计算的盲目性和计算工作量;深水边界采用方向谱,并可选择不同的谱型以满足不同问题的需要,黄海辐射沙洲区  相似文献   

11.
福建海坛湾波流双向耦合下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IKE 21软件中SW(spectral wave)波浪模块和FM(flow model)潮流模块,将潮流模块计算得到的水位与流速输入波浪模型,将波浪模块计算得到的辐射应力输入潮流模型,建立海坛湾波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计算纯潮流和纯波浪作用下的潮流场和波浪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再分别对波流双向耦合作用下的潮流场和波浪场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表明:波流耦合作用对流速和波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波流异向特性明显的区域,波高增大显著;涨落急时刻波高在近岸区域的衰减速率和纯波浪作用下的较一致;落急时刻波高开始显著衰减的位置明显早于涨急时刻;波浪辐射应力在破碎带附近对流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SMS模型中的RMA2模型对日照港港区周围潮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中采用流体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模型能较好地重演日照港潮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沿岸及河口湾潮流场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用ECOMSED模型对日照潮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中采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模型能较好地复演日照港潮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河口湾潮流场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利用M.Foreman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21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了11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及相应平均海平面.利用Delft3D数值模型计算研究该海域8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对21个站位理论最低低潮面、可能最低低潮面、略最低低潮面及英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拟合得出了辐射沙洲海域理论最低低潮面的经验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计算分析了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理论最低低潮面值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江苏辐射沙洲区高潮滩沉积物的沉积构造与粒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沉积物的揭片以及粒度实验,分析了江苏中部海岸辐射沙洲区高潮滩上沉积物柱状样的原生沉积构造和沉积物的垂向粒度特征,并以此来解释辐射沙洲高潮滩的沉积环境,并发现砂/泥薄互层理既有风暴潮的成因,也有大、小潮周期性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如东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类型、粒级组分及粒度参数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Folk三角图示法、Q型系统聚类法和研究区潮流动力特征,将如东近岸海域划分为3个分区,即近岸潮滩-沙脊区、潮流通道区和辐射沙洲外缘区.研究结果表明,受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变化的影响,江苏如东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如东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3种,以砂质粉砂为主,平均含量为50%;粉砂质砂次之,平均含量为46.87%;砂含量最少,为3.13%.平均粒径介于25.65~171.72μm之间,均值为70.61μm,其分布与砂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分选性、偏度和峰态分别具有较差-差、近对称-极负偏、尖锐-很尖锐的特征.空间分布上,(1)近岸潮滩-沙脊区,水深较浅,地形冲淤动态变化复杂,沉积物砂含量较多,粒径整体较粗;(2)潮流通道区,水道内部深度大,底部受水动力影响较小,黏土含量较多,粒径变细;(3)辐射沙洲外缘区,水深大,受潮流动力作用小,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无限元方法对负压作用下的海上桶型基础周围海底土体的渗流场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给出了桶型基础负压下沉渗流场的分布规律和渗流量,流速分布以及水力坡降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令人满意,为桶型基础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复源点所产生的高斯波束场来模拟高效率馈源HE^-11口径的辐射,馈源辐射近区内环焦副反射面的散射场可由复射线追踪法求得。作者在该文中给出馈泊位置及馈电方向沁定量通用的费马原理表达式及散射场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给出散射场分布结果。这一方法可用于环焦天线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茅海海域潮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黄茅海潮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河口湾潮流场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以英国OCCAM(The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Advanced Modeling Project)全球环流模式的1994年计算结果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用POM模式,对东中国海黑潮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特别注意了海水运动的混沌特点和质点移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区地形引起的黑潮流剪切是导致混沌的主要原因;东海黑潮区混沌运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黑潮主轴区基本是输运的屏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