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主要研究一种对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各化学组分进行选择萃取分离的方法,从而深入了解各种重金属在各相以及各化学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0.008mol.L-1NH2OH.HC l 0.01 mo.lL-1HNO3,30 m in可萃取锰氧化物;0.8 mo.lL-1Na2S2O4、pH=6.5时40 m in可萃取无定形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0.1 mo.lL-1HNO3,30%H2O2,85℃水浴5 h萃取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0.02 mo.lL-1HNO3,30%H2O2振荡24 h萃取生物膜中有机质;0.1 mo.lL-1C6H806 0.2 mo.lL-1(NH4)2C2O4,pH=3.25萃取铁、锰氧化物条件对于各组分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C6H806 (NH4)2C2O4与Tessier连续萃取法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所萃取的铁、锰几乎包含了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全部起吸附作用的铁和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萃取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所萃取的组分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冷冻熔炼萃取过程中萃取剂、萃取时间和两相比对N-二乙基亚硝胺富集效率的影响.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剂为二氯甲烷,萃取剂和样品的体积比为1∶9,冷冻时间为1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的N-二乙基亚硝胺,在确定的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5%~90%,与液-液萃取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富集效率高,溶剂消耗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液膜法处理了磷酸根离子,取得了比较好的分离效果。液膜是一种油包水的乳状液,膜相含有萃酸剂TBP、表面活性剂Span 80和煤油溶剂,膜内相是含2%CaCl_2和4%的NH_4OH。我们试验了内相试剂、表面(?)性剂、萃取剂、PH值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法有分离效率高和萃取剂用量少的优点。在30分钟内,它能把残液中磷酸根浓度由100-500PPm降到10PPm以下,分离效率可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提取枸杞中类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溶剂微波萃取枸杞中的类胡萝卜素.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单因素依次为石油醚-丙酮体积分数ψ=1:1的混合溶剂,微波火力中火,萃取时间20 s,料液比为1:3,萃取3次.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石油醚-丙酮体积分数ψ=1:1的混合溶剂浸提,料液比为1:4,在微波火力中火下萃取20 s,反复3次.在此条件下,枸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14.23 mg/L  相似文献   

5.
微波萃取苦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波辅助水提醇沉法萃取苦瓜多糖,并用硫酸苯酚定糖法测定所提多糖含量,以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浸提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苦瓜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萃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25 min;微波功率为600 W.利用微波萃取苦瓜多糖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式,与传统的浸提法、热回流法等相比有节约时间、提高萃取效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度计测得常压下的混合液密度,计算1,3-丙二醇分别在水和乙醇溶液中328.15、338.15、348.15K温度下全浓度范围的表观摩尔体积和偏摩尔体积,本文用修正的Redlich-Meyer方程拟合混合液的表观摩尔体积与溶质浓度关系,最大标准偏差低于0.05ml·mol^-1,并与Redlich-Kister方程得到的偏摩尔体积比较.数据表明,溶质在溶剂中无限稀释偏摩尔体积和极限表观摩尔体积是一致的,1,3-丙二醇在乙醇里的无限稀释超额偏摩尔体积负偏差较水中更大,说明溶质-溶剂间的交叉缔合作用较溶剂内分子间作用大,且1,3-丙二醇与乙醇的分子间作用强于1,3-丙二醇与水分子间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组分的化学萃取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进行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上各组分的分离,从而为探讨水体中生物膜各组分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准备条件。经过对多种萃取剂和萃取条件的选择实验,以选定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1%-97%,同时对非的组分的影响较小(损失率为4.8%-7.3%),其中上满对锰、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模拟的工业废水,即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混合液(DMF质量分数为0.1),以自制5级箱式混合澄清槽为萃取装置,以氯仿(CHCl3)萃取剂萃取工业废水中DMF.研究了流比R(萃取剂与水相料液的流量之比)、萃取剂流量、搅拌强度和料液组成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由实验可知,较佳的操作条件是流比拧为2,萃取剂流量为3.6L·h^-1,搅拌器转速为100r.min^-1.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多巴对映体在含有疏水性L-酒石酸正己酯手性选择剂的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有机溶剂的种类、L-酒石酸正己酯的浓度、水相pH值以及萃取温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实验表明,L-酒石酸正己酯与多巴Ⅱ对映体比与多巴Ⅰ对映体形成更稳定的非对映体复合物;随着手性选择剂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逐渐增大,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随pH值的提高,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均降低;提高萃取温度,分配系数增加而分离因子减小;同时,有机溶剂的性质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环己烷空气氧化生产环己酮的工艺中,由于存在氧化过度问题,在氧化液中存在一部分以己二酸为主的酸性物质.为了降低后续工艺的能耗和负荷,在低过氧化物消耗的同时对氧化液中的己二酸进行了回收.采用了萃取和反萃取实验方法,对萃取和反萃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进行单级萃取和反萃取实验,采用工艺水为萃取剂,环己烷为反萃取剂,对水油质量比、温度、萃取时间和辅助溶剂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萃取中酸萃取率达到51.2%,过氧化物损失率13.4%;反萃取中过氧化物回收率10.6%,酸反萃取率6.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多级错流平衡萃取和反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级数为7时,酸萃取率为87.1%,过氧化物损失率19%;当反萃取级数为8时,过氧化物损失率12.2%,酸反萃取率8.5%.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德益  王平诸 《河南科技》1996,(1):17-17,1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郑州大学邵德益,屈凌波,刘洪谦郑州粮食学院王平诸一、前言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这种技术以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性质,且对许多...  相似文献   

12.
采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甲醇沉淀蛋白、乙酸乙脂萃取、SPE固相萃取等方法,通过比较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中的入血成分,确定金匮肾气丸血清样品最佳预处理方法并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发现在大鼠灌服金匮肾气丸甲醇提取物1 h后采血分离血清,采用6%高氯酸沉淀法制得的血清样品中被检测出的入血成分峰最多,分离效果好,富集程度最高,是一种简便,快捷,高检出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pH控制匀浆法从迷迭香中提取鼠尾草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控制匀浆法从迷迭香枝叶中提取鼠尾草酸,研究了提取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盐酸调节pH=3.0的80%乙醇(体积分数)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匀浆4min,匀浆提取1次.与超声波法、回流法、冷浸提取法、水浴振荡法相比,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快速等特点.使用盐酸将提取溶剂调节为酸性(pH为3-4)可有效避免鼠尾草酸在提取过程中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合成工艺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 ,以甲苯、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聚合 .较佳的聚合条件是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单体配比为 1∶1 ;溶剂用量 1 4mL ;反应温度 95℃ ;引发剂质量百分数 0 .3% ;反应时间 1 0h .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单体比进行分析 .该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对卤代芳烃有良好的萃取、分离效果 .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和无机酸为淋洗液的保留行为.比较了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三种有机酸在洗脱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时的差异,研究了有机酸和无机酸浓度对离子保留值的影响.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或无机酸为淋洗液均可以同时分离碱金属离子(Li^ 、Na^ 、K^ )、铵离子和烷基胺(甲胺、乙胺、正丙胺).淋洗液中起淋洗作用的阳离子是H^ .溶质阳离子容量因子对数值与淋洗液中淋洗剂阳离子H^ 浓度对数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斜率近似为-1,与文献中溶质保留值方程完全相符.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的保留行为符合离子交换机理.随着淋洗液浓度的增加,溶质保留值减小,但溶质的洗脱顺序不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进行实验室垢体定性和定量分析试验,本文确定了垢体组成及各组分含量,选用合适溶剂对垢体进行实验室溶解试验,运用试验数据指导生产实践中垢体清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代谢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中分离出一种菌株,进行了实验室配伍试验和室内驱油模拟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乙醇-氢氧化钠-正己烷萃取剂体系,直接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前、后原油中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种具有较强的降解原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的β-胡萝卜素.奶粉样品在甲醇溶剂中碱化后,用石油醚萃取β-胡萝卜素,经Varian30cm×4mm硅胶柱分离,紫外检测定量.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38×10-10g,回收率为95.3%~98.4%,变异系数为2.04%.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柠檬酸对土壤砷污染物的适宜萃取修复条件,通过萃取试验,研究不同的萃取剂浓度、土液比、萃取时间对土壤砷污染物的萃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1.5mol·L-1,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升高,对单位质量的土壤砷萃取量增加,超过这一范围,萃取量变化不显著,柠檬酸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mol·L-1;土液比(g∶mL)为1∶10、1∶15条件下,1.5mol·L-1的柠檬酸对土壤砷的萃取量显著高于土液比(g∶mL)为1∶3和1∶5;萃取时间4h时,柠檬酸对土壤中砷的萃取量显著高于萃取时间为1h时,当萃取时间高于4h时,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萃取剂对土壤砷的萃取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哲元 《河南科技》2011,(10):38-40
<正>反渗透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要了解反渗透法除盐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浓度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和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也称为自然渗透。当渗透过程进行到溶液的液面而产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