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太阳系中土星是拥有众多卫星的行星之一.到2005年为止,科学家已在其周围发现了37颗卫星(简称"土星"),俨然一个"小太阳系".  相似文献   

2.
一艘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以钚为核动力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飞船,于去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7年的漫长旅程。"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土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帮助科学家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土星,从而加深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条件的认识。"卡西尼号"上带有一个预定于2004年7月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上降落的登陆器"惠更斯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太阳系中一个离奇的世界。它很像我们的地球,有浓密的大气、流动的液体和形态各异的地表。它的发现者是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55年3月25日,惠更斯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在土星旁边的土卫六。此后,人们便开始对这颗星球倍加关注,因为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发回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宇航局近期宣布,将向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发射四旋翼无人机探测器。这个代号为"蜻蜓"的探测器将在土卫六上空飞翔,并间歇性着陆以进行科学测量,在研究其神秘的大气与地形的同时,在这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唯一表面有液体流动的星球上寻找生命迹象。"蜻蜓"计划于2026年发射,预计将在2034年抵达土卫六。  相似文献   

7.
太阳系经历了约50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短时标的灾变事件可能对一些太阳系天体(包括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环等)的形成和演化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经历了约50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短时标的灾变事件可能对一些太阳系天体(包括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环等)的形成和演化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话木星     
1994年7月,苏梅科彗星与木星发生了大碰撞,中国的科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已领略了21颗分裂的彗核历时5天半与木星的碰撞是何等蔚为壮观。 木星是太阳系大行星中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质量比其他八大行星的总和还要大。木星的自转周期只有9小时56分,因此又可称为是自转速度最快的一个。论卫星数目,木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有16个卫星,其中最大的‘木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是人类研究天体、认识宇宙的科学。地球置身太阳系中,人类对太阳系天体可以比对其他天体进行更详尽更细致的研究。20世纪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远较先前更加深入,其中有关行星、卫星和环带的一系列新发现尤其值得一提。 太阳系的疆界 上古时代的先民已经发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夜空中群星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然而,有5颗星却明显地在群星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11.
在行星与卫星组成的世界里,卫星论个头只能在行星面前俯首称臣;而要论个性,它们则常常比其呆板的母行星更多姿多彩。在太阳系的卫星中,有些已经羽翼丰满,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颗行星,例如泰坦(土卫六);有些可能是生命的乐土,例如冰封的水世界——欧罗巴(木卫二)。新的奥秘笼罩着一批小卫星,其中大多数是最近才发现的、环绕土星运行的"飞碟"。  相似文献   

12.
<正>太阳系每2.5亿年闲适地环绕银河系的"银盘"一圈。但这条路径并非一路顺畅,太阳系每3000万年在银盘中沉降、冒出一次。有科学家推测,这或许与地球上发生的物种大灭绝有关,例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恒星经过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围,由小天体构成)所造成的扰动,会推动"云"中的一些彗星朝着地球奔去。在此过程中,或许就有彗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引起地球的物种大灭绝。还有科学家相信,随着太阳系每次在银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近日宣布,研究人员在土星周围新发现20颗卫星,使土星被发现卫星的总数达到82颗,超过被发现拥有79颗卫星的木星,成为太阳系新晋"卫星之王"。借助建在美国夏威夷的日本"昴宿星团"望远镜,美国卡内基科学学会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找到了这20颗尺寸"迷你"的土星家族新成员。研究团队已向公众发起在线征名,希望以北欧、高卢或因纽特神话中的形象为新卫星命名,活动截至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相信“黎明号”能帮助他们回溯诞生之初的太阳系,他们将那个时候称为“太阳系的黎明”,这也正是“黎明号”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正>"旅行者2号"紧随"旅行者1号"的脚步,摆脱了太阳风的侵扰,进入浩渺的星际空间,成为人类成功送入星际空间的第2个飞行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太阳系究竟有多大,人类是否能够飞离太阳系的大讨论。整30年前,也就是在发射升空12年半之后,"旅行者1号"探测器调转机头,将摄像机对准60亿千米之外的太阳系内部,拍下了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直想拍摄一张太阳系全家福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将其命名为"暗淡蓝点"。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外太阳系的冰冻地带,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的地质活动异常丰富,而且这背后的驱动力正是液态水。过去几十年里,行星科学领域最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就是恩克拉多斯地表喷发出的水。恩克拉多斯是土星的一颗小卫星,表面为冰所覆盖,它的喷发物中含有冰粒和水蒸气。喷发出来的部分冰会以雪的形式落回恩克拉多斯地表,这颗星球因此成了我们太阳系中表面反射率最高的天体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盘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正>飞往木星系统的“果汁号”太阳系中有一些寒冷的天体,它们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冰冻卫星,人们称之为“冰卫星”。例如,土卫二就是一颗围绕土星运行的“冰卫星”,它的表面覆盖着极为寒冷的冰层,因此成为太阳系中已知最亮的卫星。海卫一也是一颗“冰卫星”,它的表面也呈现为耀眼的冰冻世界,白色的极冠覆盖了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极冠的物质组成是冻结的氮、一氧化碳和甲烷。  相似文献   

19.
从有关行星卫星的轨道距离、密度、椭率天文测值,作者得出: 第一个规律性设太阳系中各行星系里卫星离主体行星的平均距离称轨距(S),卫星离主体行星的次序称星序(n),则S与n有关,如果卫星离主体行星序数增大,则卫星  相似文献   

20.
<正>探寻早期太阳系痕迹,揭开神秘世界的面纱。它们深居昏暗、遥远的太阳系边缘,离太阳五十亿公里,但冥王星和它最大的卫星卡戎却终于向世人展示,它们有着令人惊叹不已的全新世界。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于今年7月14日飞过冥王星上空12 500公里的表面,其发回的图像向人们展示了冥王星上冰冻的平原、高耸的山脉以及比人们能预计到的还要频繁的地质活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马克·赛克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