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了!当看到从"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数据并用此制作的第一张月球图片时,全国人民都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倍感骄傲和自豪.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心血,筑起了又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记者胡彻)昨日晚九时许,被称为"第一虚拟丈夫"的李宗沅在本市儿童医院去世.很多人应当还记得33年前那次著名的虚拟婚姻事件,也还记得李宗沅这个名字.本报记者有幸在最后一天采访了他,并亲历了他和妻子第一次相见的感人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29岁,参与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院士;45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就是潘建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的量子之父"。  相似文献   

4.
正1609年,伽利略成为第一个把望远镜对准星空的人。随后的若干年,新天体不断地被发现,登上了宇宙的"户口簿"。上户口之前得先起好名字,这通常是发现者的权利,但也有一定的规则。太阳系的卫星们名字都有来历,读一遍太阳系卫星列表,简直相当于通读一遍《神谱》,里面埋藏着无数的故事和典故。  相似文献   

5.
费曼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早就被列入当代世界最伟大最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名单之中.而且由于他轻而易举地揭开了"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失事之谜而被美国人民视为"英雄"!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20,(6):14-15
正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2020年,中国航天正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绽放。看,大凉山深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北斗"将造福全球;看,南海之滨,"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一飞冲天,中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大幕开启……  相似文献   

7.
笑傲苍穹     
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9.
前沿     
《科学之友》2020,(9):4-5
正"行云二号"卫星成功验证星间激光链路技术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行云二号"01星、02星之间实现了建立链路流程完整、遥测状态稳定的双向通信,这意味着"行云二号"双星搭载的激光通信载荷技术得到验证,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星间激光通信的新突破。星间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在空间进行图像、语音、信号等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可大幅降低卫星星座系统对地面网络的依赖,实现全球测控。  相似文献   

10.
王雯 《科学之友》2005,(21):10-12
编者按: 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颗一闪而过的水花;两年,普通人依旧过着普通的生活,风平浪静;然而同样是两年,中国航天的历史又被添上辉煌的一笔,中国人民的志气又神奇地高涨起来……"两年前那一瞬的惊叹与自豪依然回旋耳际,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高扬的手依然荡漾脑海.人们还没有从那一次的辉煌与喜悦中走出来,更大的一次壮举,更大的一次喜悦,更多的信心已经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5日。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吕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发射了天链一号03星,把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数日后该星顺利定点于静止轨道预设位置。这标志着天链一号3颗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航天测控通信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经过半个世纪的旅途,已发展成为包含多元力量的蓬勃事业。50年前的昨天,东方红星,冉冉升起,启华夏空天序幕,链接天地;50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百花齐放,执炎黄凌云壮志,激流勇进;50年后的明天,琼宇航行,流星掣电,携人类恒之向往,逐梦星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科学家,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群人了。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嫦娥四号能在月背顺利软着陆,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是不是很浪漫?当然科学家的浪漫远不止于此。太阳监测卫星"夸父计划""夸父计划",是中国的一个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又称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该计划名称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夸父计划"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20,(6):6-11
正回望50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行。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在轨运行的超过300个。诸多空间技术成果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的人造卫星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回望中国卫星50年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冥王星之约     
<正>2014年年底,《科学》杂志在盘点年度重大科学突破时,把登陆彗星的罗塞塔任务列在了榜首。确实,这项由欧空局耗资14亿欧元、历时十年的空间科学任务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之时,就开启了全新的彗星科学时代。今年,能与罗塞塔任务比肩的要算美国宇航局的冥王星之约。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如期飞掠冥王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及其众多卫星,并继续探访神秘的柯伊伯带天体的空间科学旅程。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空间科学不过50多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任头马准噶尔11号死后,第二任头马准噶尔49号被人们从野刀繁殖中心运到野马放归地.而此时,新生命已经在雌马的体内孕育,它们都是准噶尔11号的血脉.我们期待着野外放归后第一批新生命的降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国将正式启动探月工程,计划于2007年以前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这将是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这一年,我们将从上到下组建各级指挥和技术系统,探月工程第一期任务中整个卫星和装载的仪器基本要能够拿出初样,所以,今年的工作具有全局意义,今年也将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中关键性的一年。“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像和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青少年可幸福啦!今年年底,我国科学家将利用"一箭双星"技术把两颗专门用于科普的小卫星送上太空,到时他们就可以"玩"上地地道道的真卫星啦.这就是被青少年朋友亲切地称做"奥运小卫星"的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