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民电材料的情况下,提出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2.
复合线圈是一种可用来改善交流电机起动性能的新型转子线圈,对其连接问题,归纳为自然等位连接和强制等位连接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 ,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导电材料的情况下 ,提高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 ,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 ,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 ,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4.
新型三滑环绕线转子变极绕组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三滑环的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分析比较了常规的反向法和共轭法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在既要求所有极数均保持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又要求有很好的性能条件下,可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原来的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以8/16极转子绕且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对具有三滑环的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分析比较了常规的反向法和共轭法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在既要求所有极数均保持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又要求有好的性能条件下,可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原来的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以8/16极转子绕组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三相变极调速感应电动机不断电切换绕组的设计原理,所研究的绕组均只有六个出线头,控制方法非常简单,提高了变速不断电切换的可靠性,降低了变速切换的控制成本,并使电机从低速向高速切换时的过渡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7.
分析讨论了构成无环流3Y/3Y连接换相变极绕组的对称并联条件,说明了其与槽号分布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最小对称并联槽号组”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等线圈无环流3Y/3Y连接换相变极绕组的规范设计步骤,还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极幅调制原理在变极凸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通过对气隙磁场的分析计算,比较了各种变极方案的优劣。文中提出“改善磁场频谱特性”转子变极方案的一般设计原则以及计算确定“大小极不等距”方案的方法,并由此论证了某蓄能电站用100MW发电-电动机的转子变极方案;还对定、转子变极方案的合理匹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处对数下的绕组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异步电动机绕线式转子单绕组变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用较少滑环而达到多种极数都能串联起动电阻.本文系统地提出“对称轴线法”、“复多相绕组”和“一套多相绕组”三种适用于绕线式转子的单绕组变极法,采用这三种方法只需少数滑环便能获得多种极数.其中一套多相绕组变极法,能够只用一套仅需很少滑环数(例如三个或五个)的多相绕组,便能获得多种不同极数,例如三种、四种或更多种极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种极对数下的绕织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采用叠架式励磁绕组的自起动双速凸极同步发电电动机,这种电机转子可采有叠片磁极、无需其他任何辅助阻尼绕组,而使其在电动机运行时能够实现直接异步起动,同时在发电机运行时又兼有阻尼绕组的作用,从而使其转子结构大为简单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电机及其起动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感应电机转子断条根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介绍感应电机转子绕组故障分析方法,然后详细讨论转子断条故障后转子各导条和每一段端环中电流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定子电流中转子绕组故障特征量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特征量的变化规律:连续断条根数增加,故障特征量增加;但当连续断条数超过电机每极的导条数时,断条数继续增加,故障特征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结果表明,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相似文献   

17.
在双绕组双速感应电机变极变速时,采用两种极数的绕组串联运行,经过计算和实测结果表明,这是降低变极调速过程中的电气损耗、提高节能效果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塔机起升机构多速电动机变极调速。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采用槽号相位图分析变极绕组时,将相位图按是否含负槽号分为两类,并分别指定了变前极基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变前极每相槽号按变后极相位排列的分布情况,提出均匀型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槽号分布类型的辨识归结为判断“等效极相组”间的相位重叠及其最小相位差的求取问题,从而获得分布类型的判别条件式,为利用相位图参数预测及处理变极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晓军  杨浩旋  蹇寅 《科技资讯》2013,(10):138-138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和经常性的调峰,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已经成为大型发电机常见的故障之一。本文介绍了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电压降诊断法,通过测量各个线圈的电压分布,及时发现转子绕组早期匝间短路,定位故障线圈,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电压降法可以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大大减少检修工作量,节约检修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直流电机电枢线圈的设计,分别从理论计算、二维设计以及三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线圈设计采用三维ProE结合理论计算设计成型后投影生成二维平面设计图的可行性方案,解决了线圈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