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住院患者HBV的感染率及预防乙肝引起的医院性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 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 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 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住院患者既是HBV高危易感人群又是乙肝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986例入院的精神病病人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03%、30.80%、3.58%、3.58%、11.50%.结论 由于精神病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对感染HBV的精神病病人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而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986例入院的精神病病人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03%、30.80%、3.58%、3.58%、11.50%。结论由于精神病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对感染HBV的精神病病人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而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目前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但均疗效欠佳,尚无根治的特效药物。自1981年乙肝疫苗在美国被获准使用以来,它已成为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手段。我校自1994年开展为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工作以来,乙肝发病率比以往明显下降。为进一步了解我校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效果,今年5月对我校99届毕业生进行了乙肝两项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以下简称HBsAg和抗—HBs)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检测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的常见血清学组合的HBV DNA阳性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份血清同时用荧光定量PCR与ELISA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40例HBsAg(+)/HBeAg(+)/抗-HBc(+)组血清HBV 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含量为10~(7.62±0.69)cps/mL;110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58例阳性,阳性率为52.7%,含量为10~(4.64±1.31)cps/mL;35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含量为10~(4.93±1.42)cps/mL;75例HBsAg(-)组血清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7%,含量为10~(3.68±0.46)cps/mL。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荧光定量检测是病毒复制最直接可信的指标,动态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对动态监测乙型肝炎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判断有关药物抗-HBV复制是否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春霞 《甘肃科技》2007,23(8):218-219
目的探讨我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人群间阳性率及血清学标志的差异,为防治乙肝传染流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符合要求资料8843例,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以学生、在职企事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进行分组,以1、2、3、4、5、分别代表乙肝二对半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结果代码。结果阳性率以学生为最高,为68.68%。"2"模式的阳性率也以学生组最高占该组阳性的92。47%。非"2"阳性模式学生组阳性中以"145"和"135"为主,在职人员以"145"和"25"为主,离退休人员以"15""25""5"为主。结论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不同人群阳性率有所差别,且血清学常见模式亦不同。但这些模式的出现对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飞鹤 《甘肃科技》2016,(4):124-125
乙肝病毒(HBV)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达到7.18%[1],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靖煤集团职工众多人口密集,为了职工健康和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监测和明确靖煤集团职工乙肝病毒(HBV)携带的情况,靖远煤业集团康复医院在2015年对靖煤集团2600名煤矿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2],在2015年对靖煤集团2600名煤矿职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2015年靖煤集团煤矿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为4.15%,低于7.18%的全国水平;30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靖煤集团煤矿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当前全国的现状相比,HBs Ag阳性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随着职工年龄减小,阳性率在逐渐降低。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健康,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志鸿  陈凤梅 《科技信息》2011,(33):I0352-I0352,I0355
目的:为了解城头镇人群己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5年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变动趋势。确定城头镇人群乙肝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镇29个行政村1-59岁人群共1500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曲、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城头镇调查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是7.2%、52%,与199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75%的HBsAg携带率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26.36%。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开展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保山契丹后裔人群发放统一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其生活习惯,并采集静脉血5 m 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同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结果:325名契丹后裔中有10例HBs Ag阳性,阳性率为3.07%,其中感染者均为男性。经单因素分析,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家庭年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牙具、剃须刀(P=0.061)和文化程度(P=0.093)差异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P0.05),而家庭年收入高为HBV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应该加强对契丹后裔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免疫预防措施,普及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盒(McAb—ELISA)对广东某地区无乙肝症状的298人作了血清前S_2蛋白及抗前S_2检测,同时检测各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及肝功能。全部检测对象肝功能正常。前S_2阳性率7.72%。抗前S_2阳性率5.70%。前者与HBsAg及其它乙肝病毒复制标志(HBcAg、PHSA-R、HBcAg、抗-HBcIgM及HBVDNA)有平行关系,后者则与抗HBs有平行关系。结果提示前S_2可作为一项敏感的HBV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抗前S_2是一项乙肝感染的恢复标志,二者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检测证实人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HBV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乙型肝炎(HB),是我国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检测乙肝病毒应用较广的一种血清学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现在试剂生产厂家所提供的乙肝检测试剂盒,使用、操作比较简便,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防保单位的乙肝病毒检验工作中。为了提高检测质量,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  相似文献   

12.
陈红伟 《科技信息》2010,(8):340-341
研究方法: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嘉兴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l~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0%~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2-2009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2001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09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研究结论: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乙肝预防向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13.
石琴  贾福苏 《甘肃科技》2005,21(10):190-191
本文是采用反向血凝法、放射免疫法,对门诊和住院别人血样300例做了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进行了比较。用放免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灵敏度高,标准化程度也很高,非特异性结合反应低,可测出反向血凝法1:16以下被判断为阴性而被遗漏的6.67%阳性乙肝患者,对乙肝早期潜伏患者为临床及早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放免法对医院手术器械受到乙肝HBs Ag感染有很高的检出率,放免法可作为医院预防感染与消毒前后判断乙肝HBs Ag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来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及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乙肝疫苗合作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ml,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根据乙肝疫苗推广的时间分为1~4岁组69人,5~14岁组89人,15~59岁157人,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论:乙肝疫苗的推广和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对婴儿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4个,采用MT法测定其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抗HBV活性。再进行样品抑制Hep G2.2.15细胞表达表面抗原(HBs Ag)的测试。通过测试样品GLY-1、GLY-5、GLY-9、GLY-10对HBs Ag的分泌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所生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对照组;HBIG组孕妇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IU,对照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作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HBIG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无明显降低,抗一HBs检出率无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的HBIG接种时间和剂量尚未能完全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 Ag与HBV-DNA、ADA及ALT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定量检测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检测ALT、ADA的浓度。结果 HBV-DNA载量在"HBs Ag+HBe Ag+HBc Ab"和"HBs Ag+HBe Ab+HBc Ab"两种HBe Ag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分布不同(p0.01)。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p0.01)。"HBs Ag+HBe Ag+HBc Ab"组,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低度相关(rs=0.3,p0.05),与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在"HBs Ag+HBe Ab+HBc Ab"组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结论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但两种e抗原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ADA、ALT浓度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16例孕妇母婴阻断后婴儿一岁时,采集静脉血,用MEIA法与ELISA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6例婴儿静脉血ELISA法检测结果为:抗-HBs(+)比例为72.4%,用MEIA法检测:抗-HBs(+)比例为73.3%;两种方法检测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很高,母亲及婴儿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健康人群乙肝免疫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水平,控制HBV在人群中的传播提供预防对策。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技术。结果HBsAb 0——10 mIU/ml的15岁以下为45.98%,15岁以上为21.59%;10——100mIU/ml的15岁以下为24.41%,15岁以上为35.51%;100——1280mIU/ml的15岁以下为29.60%,15岁以上为42.90%;15岁以下HBsAb总阳性率为54.01%,15岁以上HBsAb总阳性率为78.41%;所有组别男女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检测人群HBsAb阳性率偏低,不能有效抵抗HBV感染,应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面,认真贯彻执行计划免疫,及时监测HBsAb的含量,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效预防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探讨HBV基因组前C区 1896位基因变异与宿主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5 5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HBsAg ,抗 HBs,HBeAg ,抗HBe及抗 HBc;采用定性PCR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VDNA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检测发生前C区 1896位基因突变的HBV变异株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对上述患者外周血的CD4 + T细胞 ,CD8+ T细胞 ,CD3+ T细胞含量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同所设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 5 5名患者中 ,HBsAg(+) ,anti HBs(- ) ,HBeAg(+) ,anti HBe(- ) ,anti HBc(+)者共 2 2例 ,其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在这2 2例患者中 ,有 2 0例被检出为单纯HBV野毒株感染 ,另有 2例被检出为变异株和野毒株混合感染 ;HBsAg(+) ,anti HBs(- ) ,HBeAg(- ) ,anti HBe(+) ,anti HBc(+)者共 33例 ,其中HBVDNA阳性者为 18例 .在 18例HBeAg(- )而HBVDNA (+)的患者中 ,有 17例被检出为HBV前C区 1896位变异株感染 .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CD4 +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有所减低 (P <0 .0 1) ,CD8+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也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