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NLAR发泡聚乙烯塑料跌落冲击试验与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发泡聚乙烯在跌落冲击中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数值积分,得到位移响应信号,应用非线性自回归法进行非线性参数建模,并运用数值求解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发泡聚乙烯型缓冲系统的跌落冲击动态过程.本研究为这类新型缓冲包装材料的动态建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载人飞船座椅着陆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载人飞船着陆冲击中,座椅缓冲系统对宇航员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飞船返回舱整舱跌落试验舱体加速度曲线特征和宇航员座椅缓冲系统响应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包含缓冲器、座椅、赋形垫和人体的人-椅系统垂直着陆冲击动力学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人体动力学响应的主要物理阶段和幅值均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该模型建立了底部冲击加速度波形和人椅系统响应的直接关联,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蜂窝纸板动态缓冲特性及振动传递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跌落冲击试验和振动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厚度的蜂窝纸板的缓冲防振性能,获得了动态缓冲曲线的经验公式及其特征系数,振动传递率曲线的峰值频率、传递率及阻尼比,为蜂窝纸板在缓冲防振包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本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蜂窝纸板的动态缓冲曲线呈凹谷状,开口向上,只有一个极小值点,冲击加速度波形近似于半正弦波,冲击作用时间较长,吸收的冲击能量较大,具有优良的动态缓冲特性;振动传递特性具有多模态性,有主次之分,对高频振动有显著的衰减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气缸气缓冲特性,建立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通过调节气源压力和缓冲针阀开度,测试不同工况下缓冲腔及主气路压力、气缸行程以及振动加速度等参数,并分析过缓冲、欠缓冲及最佳缓冲等几种典型的气缓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缸活塞与端盖的机械碰撞是造成振动冲击的主要因素;一些过缓冲过程仍存在机械碰撞,从而造成缓冲效果变差;最佳气缓冲只存在于某些工况.  相似文献   

5.
航天飞船座椅着陆缓冲系统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分析载人飞船返回舱人椅系统着陆过程特点和减小其冲击过载,建立了一个典型缓冲系统的力学模型,给出了运动过程和主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通过典型工况进行了实验验证。讨论了部分边界条件、设计和评价参数对转动中心、头部加速度峰值、做功和行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缓冲力阈值,可以减小座椅的胸背向加速度,但对头盆向加速度影响不大;水平速度和加速度会影响到缓冲器的工作特性,通过减小初始速度和输入加速度可以降低各个方向的过载。  相似文献   

6.
 在水下爆炸舰船抗冲击试验中,缓冲平台是设备冲击防护的有效工具。为检测缓冲平台在爆炸载荷下的缓冲特性,用小型浮动冲击平台作为试验冲击载体,对缓冲平台和平台上设备的基础输入进行测量,并采用冲击谱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缓冲平台冲击响应特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缓冲平台采用不同的阻尼比对平台设备冲击响应的影响较大;当设备的自身质量较大时,平台上设备响应谱会出现明显的谱跌现象;在设备抗冲击防护设计时,应当考虑设备质量及固有频率对冲击谱的影响,这样有利于减小设备抗冲击防护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缓冲货币需求模型对中国居民的货币需求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用缓冲货币吸收理论解释中国居民的货币需求比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更为合理。据此可以认为, 中国居民的储蓄完全是一种自愿储蓄,因而居民储蓄存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出笼”冲击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8.
将气动人工肌肉(PAM)应用于车载隔振平台的缓冲执行器,建立五自由度缓冲减振系统的数学模型,以白噪声模拟路面输入,采用模糊PID控制理论对隔振平台隔振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以隔振平台垂向加速度和垂向位移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3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3种工况下,气动人工肌肉光电平台可显著减小路面激励对光电设备的冲击,提高光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侵彻过程中的机械滤波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ANSYS/LS-DYNA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对传感器进行滤波缓冲的结构,并对结构进行了仿真。针对传感器进行了缓冲保护和机械滤波,仿真了四种不同材料,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在弹体穿透靶板过程中的加速度曲线、动能曲线、内能曲线和频率-幅值曲线。分析了加速度计感受到的加速度信号并研究了缓冲材料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冲击试验得到了纵向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冲击响应规律。在激波管中同时加载冲击波压力与瞬态高冲击,研究了压力传感器在冲击作用下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冲击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冲击寄生响应脉宽与结构固有频率的关系。最后在实际爆炸场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近似为定值;且不同传感器加速度灵敏度相差很大。瞬态高冲击作用下压力传感器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有关。脉宽与测点的固有频率有关;应合理选择压力传感器降低冲击寄生输出,控制测点结构固有频率使加速度峰值远离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冲击、振动会对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结构及测量精度造成不良影响,进行了隔冲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利用改进的递归数字滤波算法和统计估计技术,根据冲击环境下测量得到的加速度时程,计算了冲击响应谱图,用于指导隔冲系统参数设计。为验证设计结果,利用冲击响应谱合成技术得到模拟实际冲击环境的加速度时程;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以该加速度时程为基础运动激励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的隔冲系统可以使捷联惯导系统承受的冲击作用降低到所能承受范围内,表明所设计的隔冲系统在动力学特性角度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流体力学与行星际物理学中激波动力学问题求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波问题的求解 ,深入研究了流场及其导数跨跃激波面的跃变应满足的关系 ,其结果是得到联系激波前后流场与激波速度、方向的无穷维动力学系统 ,它实质上是反映激波全部信息的激波前后物理量空间导数与激波速度、方向的相容性关系 ,可以称为广义Rankine -Hugoniot跃变条件 ,有望为流体力学、行星际物理等领域所涉及的激波问题求解开辟新径  相似文献   

13.
冲击间隔服从泊松分布的δ冲击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特殊的δ冲击模型,假设系统受到到达时间间隔服从泊松分布的冲击,当连续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超过门限值δ时,系统失效。我们计算了此类δ冲击模型系统冲击到达次数和冲击到达时刻的分布,并且进一步求出了系统寿命的概率分布和期望。  相似文献   

14.
舰载设备冲击试验系统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冲击试验系统模拟产生水下爆炸冲击环境是考核舰载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和正在研制的各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工作特点,分析了舰载设备冲击试验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尽快研制高速、重载、双波冲击试验系统是提高中国舰载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态分析和概率统计理论,提出了多自由度系统SRSS(SquareRootofSumofSquares)冲击谱的近似计算方法,导出了剩余响应的一个重要关系式,引入了激励因子的概念,简化了多自由度系统冲击谱的求解,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减振浮筏系统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16.
何斌  刘建湖 《应用科技》2010,37(9):42-47
目前,浮筏技术在水面舰船和潜艇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其冲击安全性是浮筏应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利用MSC/NASTRAN程序的计算求解器和单元库,应用PCL语言编制前后处理程序,将减振元器件冲击特性数据库和计算软件包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了减振元器件非线性冲击特性模拟和浮筏系统冲击动响应分析方法数据前后处理自动化、标准化,提高了计算效率,利于非抗冲击专业人员进行浮筏系统的抗冲击设计使用.并采用1:1实尺度浮筏系统在浮动冲击平台上进行了水下爆炸试验,考核了浮筏系统非线性冲击动响应计算软件包,固化了浮筏系统的计算方法,考核结果表明,该软件包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压力阶跃波法测量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激波在气体激波管内的传播及气体激波作用于固体时在固体内引起的波动的过程。用直径为113mm的激波管为主体构成了空间电荷测量系统,并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构成了激波波速测量装置,从而较准确地获得了激波波速、激波压力阶跃波形等有关参数。并得到了一些空间电荷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抗振伽玛定位仪器工作在井下2000~4500m,工作时需承受聚能射孔弹最高达3000g/ms的爆破冲击,有效的抗冲击设计是实现该仪器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关键.为此设计了具有4层隔振环节的隔振腔系统.首先将隔振腔系统简化为4自由度集中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并对隔振腔进行了多组冲击载荷实验,结果表明隔振腔系统具有良好的冲击隔振性能.同时采用网格搜索方法确定了实际隔振腔系统的动态等效刚度和动态等效阻尼参数,得到了与试验数据相吻合的系统动力学修正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类设备系统承受冲击损伤的数学模型 ,定义了系统的冲击损伤函数 ,给出了系统损伤的数学期望 ,一般地表达了系统的可靠度公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汽车起重机起吊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进行塑性动力学分析的力学模型,分析了起吊系统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塑性位移,提出了模糊允许塑性位移等概念,探讨了吊臂折臂的模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