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亚林中心引进的亚3、亚13等7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研究对象,并以当地最优油茶品种光山1号为对照,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形态指标、果实特征、主要经济性状等15项指标的调查,分析引进油茶良种适应性.结果表明:引进的油茶品种在信阳生长发育良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生长量、果含油率方面,亚3、亚18、亚84优于其他品种;产果量方面,亚3、亚19、亚84为最佳;出籽率方面,亚3、亚18、亚19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最高;籽含油率表现最好的品种为亚3、亚17、亚84;产油量以亚18、亚19、亚84表现最高.同一个品种并不兼备所有的优良特性,总体分析,亚3、亚19、亚84综合性状品质最佳,适合在信阳广大丘陵、低山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锥粟无性系间在年单株鲜果产量、树高、地径、冠幅、有效芽数、单位面积鲜果量等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最高产无性系产量是最低无性系产量的11倍,超过平均产量的233%。有效芽数量最高的无性系平均产芽225个,遗传增益是对照的288.6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把参试的61个无性系分为4类,Ⅳ、Ⅲ类群属高产类型,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为99.45%。用坐标法对锥栗无性系丰产特性进行分类,将参试无性系分为4类,极高产的性系号是40,19,24,26,22,14;高产的是38,27,45,25,17,18,23,58,30,26。选择这些无性系能获得99.66%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陈亚斌 《江西科学》2024,(2):252-256+331
为评估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成效,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90个无性系的种实性状开展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建园材料的表型性状间变异明显,变异幅度呈现以下趋势:出籽量>出籽率>单株球果鲜重>千粒重>冠幅,且各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冠幅及单株球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初选20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球果鲜重、出籽量、出籽率、千粒重和冠幅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4.33%、38.13%、26.15%、10.47%和9.88%。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杉木3代不同建园材料的种实性状遗传变异丰富,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基础;后续可实施育种精细选育并加强建园经营管理;此外,应对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一步开展测定评估,以此为下一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4.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5.
探究影响山楂海棠种子产量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为山楂海棠高产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吉林省长白县母树林林场横山库区为研究地点,测定山楂海棠生长性状、叶性状、果实性状及种子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各性状.结果表明:1)多数生长性状(树高与地径)、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叶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树高、地径与果实数量、单株种子数均显著正相关,单果种子数量与单株种子数量、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种子数与叶宽和叶面积显著正相关;2)果实数量对单株种子数的直接影响和总影响最大,地径对单株种子数的间接影响最大;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楂海棠分为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3类,高产型包括单株25和29,中产型包括单株1、6、17、9和10,低产型包括单株7、21、22,其中,第1类与第2类单株种实产量较高,可为进一步选育种实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比、单果鲜出籽率和皮厚3个性状的各杂交组合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纵横径比和皮厚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单果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相对大小基本相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亲本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51个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7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53 m、9.05 cm和0.021 m3,各生长性状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对进入开花结实盛期的39个无性系调查发现,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在不同亲本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程度比生长性状的高。基于主要生长性状、生殖性状,将39个亲本无性系聚在4个类群内,不同类群存在显著性状差异:类群1生长性状总体较优,雌球花、球果量也较多;类群2生长性状总体较差,开花、球果量也较少;类群3生长性状较优、雄球花数量较多,但雌球花、球果数量较少;类群4生长性状总体较差,但雌球花、球果数多。无性系的雌球花、球果数与生长量呈弱度负相关,因而在选择杂交亲本或种子园建园亲本时,有必要在开展亲本配合力测评的同时,开展亲本的多性状选择,选出28个生长、生殖性状较为均衡(生长量、开花结实量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无性系,其单株雄球花数、球果数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参试群体均值高18.2%,8.0%和9.6%。可将这些无性系作为候选优良亲本,结合亲本配合力的测评,从中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及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VST)及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红花油茶总体种实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果籽数>单果质量>千粒质量>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各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各产地种实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依次为德兴>乐平>婺源>武夷山>霞浦>开化,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5 0,德兴与乐平产地具较高的多样性。种实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31%,表明浙江红花油茶不同产地的个体变异是其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各产地遗传聚类结果基本体现了产地的亲缘关系,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显示了高海拔环境对种实性状的分化。种实性状中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浙江红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较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红花油茶6个产区的种实性状变异情况,8个种实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变异丰富,其中单果质量、果径、鲜出籽率、果皮厚度等经济性状变异较大,德兴与乐平产地在6个产地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变异是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聚类与产地亲缘关系较一致,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了环境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特定性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择在牡丹江、江山娇、伊春、山河屯等4个天然群体五味子无性繁殖材料,建立无性系果园。在单株产量和果实性状测定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优良种源选择,结果表明:山河屯种源内果实性状变异较小,每串果实重量、每串果实粒数、果实平均直径及单果重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42%、21.34%、8.83%、20.98%,果实性状表现稳定;其次为伊春种源,4个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为38.09%、29.21%、10.66%、21.86%。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不同红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对20个红花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分枝长度一级分枝数茎粗顶花球直径株高第一分枝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一级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百粒重为影响单株籽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发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当控制茎粗、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单株有效果球数的基础上,将提高百粒重、一级分枝数作为红花品种的主要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豫南山地油茶低产林为研究对象,设置A (夏锄冬垦+高效施肥+疏密修剪+病虫害防治)、B(夏锄冬垦+高效施肥+疏密修剪)、C(夏锄冬垦+高效施肥)、D(病虫害防治)等4种低改技术措施,并以无任何处理为对照(CK),从油茶林生长量、产量等方面研究不同低改技术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A、B、C、D等低改措施均对油茶生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A技术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A、B、C、D等4种低改技术措施均对油茶果、产油量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A技术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武夷科学》2019,(2):86-90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株高、冠幅、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肥用量较低、P肥与稀土微肥施用量均较高时,不利于油茶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处理4(N肥120 g·株~(-1)、P肥45 g·株~(-1)、K肥85 g·株~(-1)、稀土微肥300 mg·L~(-1))和处理7(N肥170 g·株~(-1)、P肥45 g·株~(-1)、K肥120 g·株~(-1)、稀土微肥200 mg·L~(-1))的油茶长势及产量均较高,且优于对照处理,反映了稀土微肥与适量的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单独施用稀土微肥不能达到良好肥效。以此确定,以处理4和处理7为较佳的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2010—2014年,采取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对8个不同品种的油茶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撕皮嵌接的方法于5月份进行嫁接要优于拉皮切接(P0.05),密林疏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茶的产量.选取的8个不同品种油茶中,亚2、亚5、亚21和湘17的单株产果量和人为改造后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P0.05),建议作为豫南大别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 )、百粒重 (x4)、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百粒重 >分枝数 >单株荚数 >双花双荚数 >株高 ,其中 ,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 ,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 ,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 ,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 ,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  相似文献   

17.
以油茶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 实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油茶蒲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油茶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85 ℃,液料比32 mL g-1时,多糖提取率最佳,为10.49 ± 0.21 % (n=4).在浓度0.6 mL g-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0%,总还原能力在1.4 mL g-1时与同浓度Vc效果相近,表明油茶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海滨锦葵数量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海滨锦葵的9个数量性状(产量、株高、地径、分枝数、百粒重、种子数、发芽率、蛋白质和粗脂肪)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海滨锦葵自然生长群体急需改良,单系产量问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98.44%);(2)产量与地径和分枝数间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r=0.788和0.709),粗脂肪、株高与产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380和0.279);蛋白质、粗脂肪与地径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308和0.342);(3)9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株高因子、百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7.176%,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海滨锦葵单系则可先选择大地径、多分枝的组合,结合选择多种子的后代材料,最后选育品质较好的优良单系。  相似文献   

19.
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2 5个蓖麻杂交种的 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