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黔糖4号系NC0310×CP36/10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出苗快而整齐、分蘖强、生长势强、宿根性和耐旱耐寒性突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高产高糖。产.量6.6t/667m^2比对照F134增产45.69%,此对照桂糖11号增产13.8%;平均蔗糖分含量15.92%,比F134高4.16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1.05个百分点,较双对照增产增糖优势明显,尤其在旱坡地上种植较其它品种更具有增产潜力,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或平坝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能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实生晚桃"于1998年在辽宁省鞍山市科技部门立项后,经过7年全市布点试验成功.该品种优于省内"伊尔2号"等五个品种,优于第七届农产品展销会上从日本引进的"新中川岛白桃"总糖13度~14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23):62-6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8千万人,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糖不能吃,一直是众多糖尿病患者“甜蜜的忧愁”。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李宪臻教授负责研发的“蔗糖生物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技术”,是一项完全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改变了我国使用异麦芽酮糖完全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的状况,而且利用该项技术生产异麦芽酮糖的成本仅比蔗糖高20%(目前异麦芽酮糖的市场售价为1.5万元/吨),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糖组学正在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并逐步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糖组学是从分析和破解一个生物或一个细胞全部糖类物质所含信息的角度人手,研究糖类物质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功能多样性以及糖类物质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糖类物质同核酸一样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而且是基因信息的延续,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发展的同时,对糖组学的研究也显得非常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静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14-14
本课题实施以来,选育出了通过国家、省、地市审(鉴)定品种23个。其中,国家鉴定品种4个、省审(鉴)定17个、地市鉴定品种两个。在这些审(鉴)定品种中,芸豆品种3个、绿豆品种8个、小豆品种3个、豌豆品种6个、蚕豆品种3个。育成的新品种覆盖了我国食用豆类主产区,其中适宜东北区种植的品种有绿豆吉绿3号、吉绿4号、白绿9号、小豆吉红7号、白红5号和芸豆龙芸豆5号、Nary ROG;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当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原料,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对"承三交1号"玉米、"冀承单5号"玉米、"角质3号"(美国3号)玉米品种,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别就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角质3号"玉米籽实和秸秆产量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63-63
在高级农艺师周耀林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实践,广西来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广西大豆育种栽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育成的一批大豆新品种(系)中,通过广西区域性试验的品种有7个,以柳豆1号、柳豆2号、柳豆3号等3个品种为龙头品种。据初步统计,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50多万亩,新增社会产值达亿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6):17-18
建立豫生4号甘蓝品种实用、可靠的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立10亩高产样板田15个,30亩a亩产达到5300公斤;在甘蓝生产区示范应用豫生4号10万亩,比一股生产田增产15%以上;建立豫生4号优质高产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单产在50公斤以上,比现有方法提高20%;繁育应用杂交良种1万公斤,研究建立杂交种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商品菜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益糖康胶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前研究”是在已经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益糖康治疗胰岛素受体缺陷性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和辽宁“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DNA损伤的药理研究”(001033)、“益糖康的新药研究”基础上,并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龙薯10号”是龙岩市农科所1998年选用优良亲本配制组合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试验育成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高稳产、优质、抗病、较抗旱与较耐水肥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龙薯10号”的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8):60-60
浙棉2号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配技术和质核互作不育系制种技术,于2002年配制出高优势、优质三系杂交棉新组合。200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浙江省棉花品种多点试验,2003~2004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该组合的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均来源于陆地棉,克服传统三系杂交棉因来源于哈克尼西野生棉的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而导致恢复力低和杂种优势弱等问题,使三系杂交棉产量水平有显著突破。  相似文献   

13.
·晋遗34号 该品种于2005年2月经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蛋白质含量39.70%,脂肪含量20.71%。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2.8kg/亩,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6.3%。该品系属中晚熟大豆,适合山西忻州、太原、晋中、吕梁、阳泉、长治、晋城等市(地)春播;临汾、运城、晋城的阳城、沁水两县夏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9-30
1集成了旱地燕麦栽培技术 1.1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的燕麦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课题育成“晋燕12号”、“晋燕13号”、“品燕1号”、“白燕9号”、“白燕10号”、“冀张莜11号”、“新燕麦3号”、“坝莜6号”、“冀张燕1号”、“冀张燕2号”、“蒙燕1号”11个新品种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皮激素在治疗急性重症CO中毒中对迟发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急性重症CO中毒患者687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将治疗中采用糖皮激素进行治疗和未采用糖皮激素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糖皮激素治疗的421例,急性昏迷时间为9.21h,痊愈出院347例,迟发性脑病发生74例(17.58%);未采用糖皮激素治疗的266例,急性昏迷时间为16.7h,痊愈出院26例,迟发性脑病发生240例(90.23%);结论:糖皮激素在早期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迟发型脑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6种混配药剂,9种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主栽品种辽舂10、辽春11进行拌种防治主要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麦乐1号拌种剂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16.8%。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3-73
“汾豆56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2007年完成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国审豆2007013);2008年完成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区域试验,再次经国审通过(国审豆200800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25-26
1主要研究内容 (1)高品质甜高梁品种选育与种植。选育高产糖量类型和籽粒、茎秆兼用两种类型的高品质能源甜高粱杂交种,通过品种和种植技术延长甜高梁收获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62-62
“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与其它纯白色平菇新品种进行的品比试验表明,“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各实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名列前茅。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平菇新品种。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克新22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85天左右(由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直立,株高63厘米左右,分枝中等,淀粉含量19.7%~20.55%;田间抗晚疫病,抗PVY、PVX病毒,块茎平均公顷产量为272.79.6公斤,在不同环境条件中克新22号均表现出稳定高产,确定了克新22号拥有较广泛的种植区域,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带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