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相似文献   

2.
七台河煤盆地是黑龙江省晚中生代—个大型的含煤盆地,研究它的区域构造特征,有助于对该省四大含煤盆地的认识预测和开发。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七台河煤盆地是沿近东西向的压扭性断裂带发育的断陷盆地。从沉积构造等方面讨论它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豫西义马煤盆地是华北板块南缘的一个小型中生代含煤盆地,研究它的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有助于对华北板块南缘含煤盆地的认识、预测和开发。本文首次提出並论证了义马煤盆地是沿近东西向的印支期压扭性断裂带发育的断陷盆地,从沉积、构造两方面讨论它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断裂带、佳-伊断裂带与敦-密断裂带控制着断裂带内及两侧的中生代沉积建造与岩浆岩分布,并对区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群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盆地基底改造阶段(T-J_2~1)、佳伊和敦密控盆断裂形成阶段(J_2~2-J_3)、白垩系断陷盆地形成阶段(J_3末-K1)、抬升剥蚀阶段(K_2)、走滑裂陷及新生代盆地形成阶段(E)和玄武岩喷发及抬升剥蚀阶段(N-Q)6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系统研究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成盆过程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也为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总结了区内金矿化的特征和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带、推覆构造带、脆性破碎带和平移走滑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早期的洋壳俯冲、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弧-陆碰撞、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推覆和平移剪切构造发育演化阶段。区内金矿化、金矿床(点)和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金矿的成矿作用与该断裂带构造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在古生代褶皱造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宽范围火山断陷盆地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拉张断陷到挤压回返的构造旋回,伸展作用强烈,坳陷广泛发育,具有构造样式复杂、垒堑相间、断超结构的特点。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控制了断裂带两侧盆地的发育。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在较新的地壳上发展起来的,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在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存在两个岩石圈减薄区。断陷盆地群具有相似的构造特点,火山断陷作用强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松辽盆地存在裂前隆起。本文从裂谷成盆模式模式入手,认为断陷盆地群东部是窄裂谷成盆模式,西部及中部是宽裂谷成盆模式,认为东北断陷盆地群是在幔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中部永吉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永吉盆地整体为一个以中生界地层为主体沉积的向斜构造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北东向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长期多次活动的控制;永吉盆地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区,中央凸起区和南部凹陷区三个构造区,经历了晚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阶段、广泛抬升-火山活动阶段(T-J)、盆地形成阶段(K_1)、广泛抬升-原型盆地完全破坏阶段(K_2)和断陷再抬升阶段(E-Q)5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圈定了永吉盆地的范围、划分了盆地构造分区,也建立了盆地构造演化模式,为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济阳坳陷为例,在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要素及其输导空间型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四种输导体系典型样式.其中网毯式输导体系又可分为侧向斜坡模式和垂向断裂带模式,阶梯型输导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断裂-砂体模式和断裂-不整合模式.陆相断陷盆地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输导体系样式,它们共同组成了断陷盆地复式输导体系网络,控制了油气分层、油藏分类及分布特征.在高度概括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样式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网毯式和T型两种模式的成功勘探实践为例,说明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样式不仅是不同地质要素的空间组合,还深刻表现了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更深入反映了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的运聚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在勘探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阜新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的研究,为煤层气开采提供依据.分析了阜新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形成过程,经历了初始裂陷期(义县期)、快速裂陷期(阜新组沉积期)和收缩期(孙家湾期),形成了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特征,提出了煤储存厚度、岩浆体侵入和地质构造是煤层气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王营-刘家区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影响王营-刘家区煤层气藏的主控因素,确定煤层气藏为水动力—岩墙封堵式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对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依据组成成分分为4种类型:疏密相间,走向一致、长短不一的小断层形成的雁列构造型隐性断裂带;多个凹陷线状排列、首尾相连、侧列式展布形成的凹陷侧列型隐性断裂带;雁列式展布的多条断裂,其间由小断层或局部构造断续相连形成的断续断层型隐性断裂带;复杂构造型隐性断裂带。盆地盖层中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没有明显的控制性主断裂存在,但依据小型断层、褶皱、凹陷、油藏等的规律性分布可以初步识别隐性断裂带的存在,结合重磁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地质和钻井资料,就可确定和预测隐性断裂带发育区。隐性断裂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可以作为调节构造带调节盆地不均匀伸展活动,并分隔凹陷、隆起等构造单元,影响盆地构造格局;可以控制盆地沉积相带发育分布,影响断陷湖盆砂体的展布范围;隐性断裂带上常常形成串珠状、带状、环状油气富集带;长期活动的隐性断裂带其交汇处既是地震易发区,也是油气等矿产最易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敦密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敦密断裂带地质组构和物性等特征为基础,研究该断裂带在黑龙江境内构造活动规律,分析其东部含煤盆地的控制特点,研究表明:J3~K1及E2含煤盆地是古老的东西向构造与敦密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所控制的沉积盆地,依此理论发现了新的镜泊含煤盆地.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认为,阿尔金山走滑断裂构造是一巨型左行左列走滑断裂兼逆冲推覆和韧性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带。走滑断裂带叠覆区发育拉分盆地。走滑断裂带旁侧拉张区形成火山岩带、拉张盆地及相应的弧形构造;挤压区形成弧形构造及相应的挤压-拉张盆地。中新生代以来,走滑断裂带最大水平位移量为550km。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宝饶复式油气藏复杂的构造及油气水分布规律 ,开展了该油气藏沉积、构造、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关系等研究 ,认为宝饶构造带沉积储层与油气运移、构造圈闭匹配关系良好 ,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吉尔嘎郎图凹陷油气富集最为有利的构造带 ,其中 K1bt2 是油气最富集的层位 ;进一步探讨了宝饶复式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油气藏类型 ,认识到其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断层封挡作用的影响 ,构造及岩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油气藏的多样性。据此指导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 ,实现了宝饶构造带含油连片 ,确保了油田高的滚动勘探开发综合效益 ,并为油田进一步滚动评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南缘的构造特征、区域演化史及应力场一直是众多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豫西焦作北山地区位于太行山背斜的东南方向,太行山山前大断裂由此穿过,造成该地区构造特征的复杂性。在对豫西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构造现象调查,分析了豫西焦作北山地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豫西焦作北山地区构造现象比较复杂,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和宽缓波状褶曲为主,伴随发育许多拖曳褶皱、推覆构造、次级小断层等构造现象。显著的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和地层缺失等地质现象都印证了凤凰岭断层的存在;研究区构造演化主要受燕山期的太行山背斜和凤凰岭大断层的控制。该研究完善了太行山南部山前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的基础地质资料,并对豫西地区构造控矿规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断裂带丰富的深部结构信息。这些剖面显示,郯庐断裂带已切穿了整个地壳,并且向下延入上地幔;该段断裂带在深部显示为陡立的走滑构造,浅部为伸展断层及断陷盆地所叠加,最后又发生过一期明显的逆冲活动;该断裂带的走滑构造在渤海湾内继续存在,指示其早期的走滑活动中向北延入了渤海内;该断裂带内部及其旁侧,浅部的断陷盆地发育与深部的高导层(带)紧密伴生,反映断陷盆地发生时在地壳深部都出现了软弱拆离带,也指示了岩石圈减薄中地壳内所发生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孤西断裂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该区已进行了三维连片处理,但潜山的构造背景及准确细致的构造形态仍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带的深入地质研究和评价。采用匹配滤波、叠前数据规则化等技术对叠前连片道集进行精细处理后,再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迭代,并利用层析成像法对层速度模型进行校正,成像剖面信噪比较高、潜山归位准确,内幕清楚,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东部康古尔塔格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部的康古尔塔格断裂带不是板块俯冲带,而是地体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深断裂活动阶段、韧性剪切活动阶段和断块活动阶段,并相应控制了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的形成与发展,还直接控制了黄山-镜儿泉地区铜镍含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空间展布与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于锁恩  周同学  孙达 《科技信息》2011,(7):I0356-I0357
杏花煤矿由于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交错,给安全高效生产带来许多困难,造成矿井接续局面紧张。本文介绍了133队采煤工作面过4米落差断层,合理注入瑞米加固一号,有效地加固断层带处的煤壁及顶板,消除了冒顶、片帮事故,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为采煤工作面在断层带内回采、切面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缓解了接续紧张的局面,多回收原煤5.1万吨,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开创了杏花矿过断层回采、切面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