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LB(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是一项有近70多年历史的技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发展一直较慢,近10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显示出LB膜技术在纳米材料应用方面的优越性。LB膜分子间具有规整的排列和各向异性,可以实现能量转移及电子转移。通过LB膜技术可以控制分子尺度;设计成膜技术可以组装分子可以组装分子取向,进行有序分子组装,得到大面积单分子层。SA(Self-Assembly)膜技术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构造理想界面的方便手段,由于得到的膜具有传统LB膜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结合板式降膜技术与膜反转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通过建立和求解其再生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得到液膜内的浓度、温度分布特征.揭示了再生过程蒸汽发生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倾斜角度、反转次数和分段位置的降膜板布置下再生过程的再生效果,确立了设计条件下一次反转的最佳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比竖板降膜再生器更加高效紧凑.  相似文献   

3.
简要说明了城市污水回用领域中膜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应用现状。从技术构成要素和技术特点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目前较为先进和新型的膜处理技术,其中包括半死端超滤、双膜法和四种膜生物反应器。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应用前景。从膜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目前现状分析,说明了开发新型膜材料、膜技术以及集成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LB膜技术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B膜作为非线性光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研究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简要讨论了LB膜在非线性光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由葛道才教授领衔的膜技术开发团队,已成功研制的我国性能优异的单片型双极性膜,现己实施批量生产。该型双极性膜是直接在一张基膜上两面分别通过化学方法接上阴、阳基团,并在阴、阳层之间加入催化层,该催化层能加速水分子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使双极性膜的电压大大降低。通过测试,该双极性膜在性能上已超过国外生产的BP-1型双极性膜。  相似文献   

6.
陶瓷分离膜的应用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武 《安徽科技》2006,(5):48-49
本文综述了陶瓷分离膜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并分类介绍了陶瓷分离膜在我国工业液体分离和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油水分离膜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高效、无相变、无化学变化、耗能低的分离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及分类的角度,对含油废水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了油水分离膜技术在处理含油废水中所起的作用,但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出现膜污染影响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目前报道的膜材料制备与改性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油水分离膜材料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用乳状液膜富集镍已见诸文献。本文研究了用乳状液膜技术富集镍,着重于其在液膜中的动力学现象,用已有的液膜传质模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过去20年间,我国膜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水资源、新能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水处理过程中膜老化增速快、再利用难,为准确评估膜的服役寿命以确定经济可行的更换周期和后处置计划,综述了影响膜老化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表征方法和性能参数,探讨了膜性能因素、膜的化学/物理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实...  相似文献   

10.
气体分膜技术作为未来气体净化、分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介绍了用于制备杂化膜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以及制备气体分离膜的方法,对气体渗透性及分离性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刘梅 《天津科技》2005,32(1):19-19
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民教授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膜分离应用技术研讨会上透露:被称为“天津膜”的天津工业大学膜技术研发已经掌握了连续膜过滤(CMF)、膜生物反应器(MBR)、双向流特种分离(TWF)3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研发核心技术,膜研发综合水平全球领先,基本形成了具有世界级水平的膜研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膜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医药等领域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超滤因其在性能、价格、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超滤膜技术不断更新,其中基于聚醚砜的超滤膜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特性,特别是基于聚醚砜的各种改性和复合膜的性能有了更大提升,扩大了膜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膜污染是限制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者认为,膜生物反应器中累积的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及生物絮体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混凝工艺能有效去除大分子和胶体物质。本文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混凝剂,研究混凝减轻膜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π-A等温曲线和线性吸收变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富勒烯联茚衍生物的LB膜的制备,实验表明这种富勒烯衍生物在浓度较低时能够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使用LB膜技术可以将水面上富勒烯衍生物与花生酸混合物的单分子很好地转移到固体基板上,形成多层膜直到50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处理了排放的废水.然而,改善废水处理工艺是必要的,以便使处理后的废水能重复使用.膜技术已成为从不同的废水中回收再利用水的最佳选择.介绍了超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和纳滤膜的特征,阐述了这些膜在再生水中的研究近况以及膜污染的类型和清洗方法,最后展望了膜工艺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液膜具有特效的选择性,高度的定向性和极大的渗透性,因此,液膜分离这一门崭新的技术科学在七十年代初期问世了。对于液膜技术的研究,我国也在急起直追,近年迅速发展起来。很快地占领和掌握了这一门分离的技术科学,我系无机组在查阅和总结一九七八年以前液膜文献的基础上,从一九八○年起就开始了液膜课题的研究,经过二年来的艰苦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很有起色,受到省内外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科学技术仍然在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产业,已是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识。我国已将膜技术产业化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推进我省膜技术产业化势在必行。结合我省重点发展工程产业中心的格局,建立和发展我省膜工程产业中心应刻不容缓地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就实施我省膜技术产业化方略问题进行研讨就显得十分必要。1开发实施我省膜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方略鉴于我国膜技术及其应用相对落后的状况,以及我省膜技术的已有水平和经济发展环境,实现膜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方略确立为:先机后“蛋”、逆向开发、先硬件、后软件、以膜工程产业化为先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和纺丝制膜原液的配制原理,尤其是复合中空纤维膜纺丝制膜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技术可以得到高分离功能、高透过通量、高抗污染性、高许能可迅速恢复,说明本文提出的内凶双洗方法清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膜污染导致膜渗透通量下降,严重制约了膜技术的广泛使用。目前,主要采用膜改性、膜清洗、膜前预处理等形式控制膜污染。流体流动形态的改变也可以有效控制膜污染。文章综述了改变流体流动形态控制膜污染的四种方法包括旋转管式膜、两相流操作、湍流促进器、脉冲流,提出了间歇进料方法对减少膜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膜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我国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研究阶段(1965-1975年)1.1此阶段以研究工作为主1.2研究主要集中于ED膜和RO膜,涉及膜、组件及小型装置的研究、设计、试制的全过程,其研究成果及深度达到了相当水平。1.3研制的膜主要有1.3.1RO膜:以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系列为主,主要有CA膜、CTA膜、CA-CTA膜和CAB膜,型式有板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1.3.2ED膜:有10余种均相和异相膜,主要有聚乙烯异相膜、均相膜,聚苯醚阳膜(P102),聚砜阴膜(S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