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并“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对象、现实、感性”成为如此存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2.
如何超越价值信念上的自我中心主义而逐步达成不同形态的哲学间的良性对话格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现代性课题”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教科书上的对话就是这一“现代性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实用主义作为对话的切入点,通过价值信念层面的沟通,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富有成果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发展的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进步的。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继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而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蒯因是当代美国以实用主义变革分析哲学的著名哲学家.论述了他的学说的主要三方面:以实用主义整体经验论批判实证经验论传统的两个教条;体现实用主义多元真理观的本体论承诺说;贯穿行为主义的自然主义语言哲学.蒯因开启兼容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新实用主义,对当代美国哲学的演进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同其他哲学学派的批判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内容: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不合理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及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突出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批判的和发展的学说。总结实践经验、概括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批判地吸取先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有价值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机制。坚持启动这个机制,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5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理论界一直把实用主义当作“彻底唯心主义”加以批判。本文认为,如果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与唯心的标准。实用主义不但不是“彻底唯心主义”,相反,它的基本倾向是唯物的,文章还对实用主义的经验论的真实含义作出说明,并指出以此作为判定实用主义的“彻底唯心主义”的理论依据是牵强附会的,有断章取义之嫌疑。  相似文献   

8.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绝对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直观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都作出了既唯物义辩证的科学说明。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深化的学说。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根基,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生成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它反思与批判了不公平的国家法律制度给劳苦大众造成的灾难,即以现实生活作为变革的对象,从宗教、政治、哲学三个方面开展批判;二,它将批判的落脚点放在“现实的人”身上,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三,它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宗教产生的根源,不仅仅是在意识领域,更深层的是在世俗领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彻底的宗教批判逐渐转化为社会批判,从而实现了新哲学的彻底变革,宗教批判的作用以及宗教的角色定位也得到了清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德育观主要包括:“人性即人欲”的德育出发点,“健全个人主义”的德育目标”、“实用主义的德育方法”等,对其德育思想要采取科学态度与方法,批判地吸收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吸收而实现的。这种批判是扬弃式的,即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吸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批判主要是对本体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法兰克福学派是比较注重分析当代社会情况的。从它一产生,就以社会批判理论自居,宣称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本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加以“合理”的改造。开始,他们着重分析法西斯主义及其根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进一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一般状况,并认为现在“时代已经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作相应的改变。他们用弗洛依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切合理的思想成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特点,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次空前的大革命,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获得现代科学化的形态,从而使中国哲学发生质的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反思性研究中,她的批判功能惨遭冷遇,甚至有人撰文号召人们去弱化这种功能,以增强其建设性功能。我认为这种研究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功北的误解。即批判功能仿佛是人们外在附加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上,批判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品格的外化,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依据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这一经典文本.从卢卡奇、马克思和黑格尔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总体性的辩证法”由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并探讨“总体性”范畴的具体含义。文章认为“总体性”首先是一种具体的总体性,即:部分在总体之中,又存留其个体性.总体具有高于部分的地位.部分只能在与总体的联系中才有意义。其次,“总体性的辩证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写统一的辩证法.它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是研究社会历史中主、客体运动的概念。最后,分析论述了“总体性的渴求”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之间的关系.指出“.电体性的辩证法”是卢卡奇为了消解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世纪初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20.
在德里达看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就是一种异质性的播散,而不是直接继承马克思的原本固有的观点。德里达把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本身就包含着相当浓厚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色彩;通过德里达与马克思就批判差异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都把批判精神贯注在自己的哲学中,但二者所批判的对象却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