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针对三类行并行重构单元阵列互连时延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节点映射和运行机制来评测互连时延的方法,基于前驱回溯不加旁节点不跨层时域映射算法,对点到点、路由传输、行列总线等互连RCA进行了时延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路由传输和行列总线互连相比,点到点互连在最大不跨层互连、不跨层累加互连、考虑互连执行总时延等方面均是最小的,从而表明了点到点重构单元阵列的互连时延优于路由器传输和行列总线互连.  相似文献   

2.
考虑实际电路中激励信号不理想对耦合互连线时延分析的影响,建立了斜阶跃信号激励下的互连线时延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RLC互连线的时延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已有的解耦算法进行了改进,将斜阶跃信号激励下的耦合互连线模型在线元分析阶段进行解耦,并结合二阶矩模型及改进的一阶模型对互连线的传递函数进行化简,进而给出耦合互连线的时延估计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互连线时延估计方法可以对耦合RLC互连线模型的时延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作者以前提出的细胞图自动机算法,给出了串行模拟结果,特别地给出了这些串行模拟程序对几种重要的互连网络如超立方体,交叉立体和Mobius立方体模拟的一些具体结果及效率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一种新的高效图形压缩算法及实现,它是针对监控系统中的二维模拟图而设计的,其压缩比达到了8 ̄12倍,满足在分布式实时控制环境中模拟图的传输与切换的需要,文中还通过实验对此算法和几种常用压缩算法的压缩效率和速度进行顾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BH-PREPT(Bandwidth Preemption)算法因只关心最小化带宽浪费, 而不考虑计算复杂度和当前光纤通信的带宽资源而引起的网络时延极大增加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算法DH-PREPT(Delay and BandwidthPreemption)。将用户业务的优先级和网络时延放在首位, 通过采用多个LSP(Label Switching Paths)绑定转发等价类和快速转发客户常用优先级业务的方法提高算法的时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保证带宽利用率的前提下, 极大地减少了网络中的时延。当网络中发生抢占时, 该算法在减少网络时延方面的性能优于BH-PREPT算法, 提高了网络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转发算法GPSR的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算法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并对其缺陷进行了改进。利用NS2网络模拟平台仿真实现了GPSR算法及改进的算法GPSRI(GPSR-Improved),并对两种算法的传输时延,转发跳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改进的算法GPSRI能更有效地传输数据。该算法降低了传输时延,减少了转发跳数,实现了多路径数据传输,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GPSR算法中出现的空洞(void)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ad hoc网络中移动节点的通信规律,在传统的三种通信模式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节点通信模式快速穿行模式,并针对该通信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算法路由代理算法·在快速穿行模式下,网络拓扑变化频繁,导致大量的系统带宽开销和计算开销,同时较大增长了承载业务的时延·路由代理算法是对当前表驱动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补充,它专门针对快速穿行模式中高速节点的路由方法作出了修改,大大降低了由于高速节点快速运动导致的路由更新报文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缩短了发往高速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延,提高了路由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存在的数据时延增加与节省能耗这一矛盾,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节点剩余能量与数据时延、支持QoS的分布式数据聚合策略,各个节点依据其他数据经由该节点转发的概率与能耗情况,自主地决定是否成为聚合节点,仿真结果表明,QoS算法在网络的生命周期,数据时延和抗毁性方面均优于经典的LEACH和PE-GASIS算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软件定义网络(SDN)多控制器划域研究大多基于拓扑相对固定的地面网络,难以适应拓扑动态变化的卫星网络,而现有卫星网络研究在处理时延问题时大多只考虑传播时延。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立模型时引入控制器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对划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面向软件定义卫星网络(SDSN)的时延分析模型。借助该模型进行SDSN多控制域的划分。经过仿真验证,与现有的地面SDN多控制域规划算法及卫星网络控制域划分方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卫星网络环境,有效降低网络时延,使控制器间负载均衡性能提升40%以上。同时迭代跳出机制使得算法运行速度快,能够适应卫星网络拓扑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
Dijstra标号算法是求从一点到网络其它各点之间最短路的重要算法,而最小生成树是求网络各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整体代价最小的算法,两者之间算法过程以及思路都不同。然而,本文对这两个算法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种算法的本质是一致的。接着对算法进行推广,一种综合算法,并应用到组播路径构造上,经对许多事例分析,发现该算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无约束组播和有时延约束组播的近似最优解的问题,同时对部分有时延和时延抖动组合约束问题也能进行快速求解,且复杂度不超过O(kmn2)。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由空间光互连的光电多芯片组件结构,按其所采用的光学器件的物理性能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连布局算法,该算法针对采用CGH的FSOI系统中物理结构的特点进行建模,双蝴蝶网络计算机模拟布局结果表明,同递归最大-最小匹配算法、递归模拟淬火算法等其他算法相比,文中提出的算法对互连布局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两种新的边选择函数———费用下限函数 (LBC)和最大剩余时延 费用下限函数 (LBC RDM) ,并提出了时延约束费用最小路由的DCLC LBC和DCLC LBCRDM算法 ,大量随机网络模拟结果表明 ,DCLC LBC和DCLC LBCRDM算法性能相近 ,在费用竞争性和平均路由长度等指标上均明显好于目前的DCLC RDM算法  相似文献   

13.
智能PID拥塞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主动队列管理(AQM:Active Queue Management)几种算法存在响应时间较长并在时延较大时都不能使队长度收敛到期望值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详细描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在时延较小的情况下是稳定的、鲁棒的,且响应速度优于REM(Random Exponential Marking),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PID控制等算法.同时,对于大时延的网络,该算法也是稳定、收敛的.  相似文献   

14.
刘文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726-2730,2753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小数据聚集时延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数据聚集时延调度算法。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的时延上界为13R+Δ-10,其中Δ是网络的最大度,R是网络半径。与现有近似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理论上具有更小的时延。  相似文献   

15.
贺敏  张兴周  孙玲 《应用科技》2005,32(12):60-62
提出了一种新型路由选择算法的可行方案,并设计实现了采用一台计算机模拟一个节点,用4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小型网络,应用Client/Server模型得到各个路由的时延,用来确定最佳路由,并建立数据库存储时延数据.在J2SDK开发环境下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该算法方案,得出性能曲线,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多处理器互连网络诊断性和容错性的细胞图自动机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细胞图自动机概念引入多处理器互连网络,并用细胞图自动机设计了多处理器互连网络上的多项式级诊断和容错算法,从而给出了研究互连网络诊断性和容错性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延抖动是影响VoIP语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消除时延抖动,提高VoIP语音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时延预测的自适应抖动缓冲控制算法.算法采用AR模型为时延序列建模,通过LMS算法进行时延的一步预测,并根据时延预测值,以缓冲时延最小化为目标,自适应调节缓冲区大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平稳时,取得了较小的缓冲时延,在网络状况突发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以有效提高VoIP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覆盖网内结点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供的强大中继能力,改善延迟敏感类型应用的延迟保障.提出了3种可行算法:改进的随机探测算法、时延树查找算法、自治域敏感的发现算法.实现了中继结点挑选的仿真系统,模拟搭建了网络层并在其上构建对等覆盖网,测试了3种算法的性能.分析了发现命中率、平均的启动时延、发现路径条数、最佳路由发现比率等几项指标,指出自治域敏感的中继发现策略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中继发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韩玉坤 《科技信息》2007,(16):70-71
本文论述了数字图像压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压缩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数字图像压缩算法的思想和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单向时延与发送速率的关系,单向时延最大时探测包的发送速率无限接近可用带宽的大小。基于此原理提出了一种降速包列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DRChirp)。该算法首先使用快速探测技术,找出可用带宽的上界;然后发送指数递减包列,将测得的单向时延最大和次大的探测包的发送速率加权平均得到可用带宽值。NS2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跳复杂网络上的测量精度优于经典的可用带宽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