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为了提高雕塑艺术设计的造型效果,提出基于视觉传达意识的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构建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的图像处理模型,采用视觉信息采集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的视觉图像采样,对采集的雕塑形式美感造型视觉图像进行边缘轮廓特征重构,采用纹理特征分割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细节特征分析和重构,提取雕塑形式美感造型设计图案的特征点进行艺术特征重现,结合艺术美感造型元素进行信息融合,在视觉传达意识表达下实现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的视觉表达能力较好,艺术价值较高,提高了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的优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陶瓷雕塑具有一般雕塑的普遍性特征,但因其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区别于其它雕塑的独特个性。本文从陶瓷雕塑的概念入手,围绕陶瓷雕塑的内容、审美、工艺等方面论述陶瓷雕塑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陶瓷雕塑装饰是陶瓷雕塑的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能对陶瓷雕塑作品起到美化和增值作用。从釉上彩、釉下彩、色釉综合装饰等方面阐述了陶瓷雕塑的装饰技法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造型是陶瓷灯具给人最直观的存在形式,它包含着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诸方面的问题。我们对陶瓷灯具造型的研究,需要对古今陶瓷灯具的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分析认识陶瓷灯具造型的属性与特点,并掌握其造型的形式规律,对于提高我国陶瓷灯具设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元明 《科技信息》2014,(13):228-229
雕塑骨架的制作对每一位雕塑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雕塑家对骨架的制作都有很深的体会。雕塑骨架和人的骨架一样重要,有一副好的骨架才能长出一副好的身材,由此可见雕塑骨架对雕塑的重要性。雕塑骨架本身具有美感,很多雕塑家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运用到自己的雕塑创作中,制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至今还是个空白,对初学雕塑的人来说这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迫切需要系统的介绍。本文就是从雕塑骨架的由来、制作过程、材料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详细介绍雕塑骨架在雕塑造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7.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5M):64-66
李冰先生的陶瓷艺术已全然不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观念的痕迹,可谓新的视觉语言下构成的富有寓意的形象元素。从他的作品《盛世——1、2、3》中我们是否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中国的现代派雕塑艺术之视觉造型究竟是应满足、沉浸于为变形而变形的感观快乐之中呢?还是应以形式外观仅为所叙意义之附庸而以高智商的创意为目的呢?笔者认为李冰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8.
陈进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193-194,209
现代雕塑的发展与罗丹、布朗库西、摩尔三人的贡献分不开的。罗丹继承了古典造型的手法,注重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在雕塑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布朗库西突破了罗丹,他在具象到抽象的探索中发展了雕塑造型艺术。摩尔更擅长于理性思维和抽象形式,开创了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独特表现艺术,进一步把雕塑语言向前推进了一步。最后文章对三位具匠在雕塑史中的地位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9.
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发展到今天,浓厚的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蕴藏其中。若想独出一辙,绝非易事。艺术门类可分为二个系统。一是纯审美意义上的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二是带有功利主义的实用艺术。如建筑艺术、工业造型设计,陶瓷艺  相似文献   

10.
黄振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138-140
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法。成型手法主要指直接成型与间接成型。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在对传统陶瓷肌理成型方法的拆解、对传统陶瓷成型方法的借用和体悟,然后重构而成。在装饰手法方面,体现在对传统装饰手法的新发现、反借用、对材质本身的直接借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陶瓷装饰艺术不仅以千资百态的精美造型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多彩的装饰使人赏心悦目,成为独特的审美对象。陶瓷装饰是构成陶瓷器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器的诞生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但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注定与艺术密不可分。本文从纹样艺术、肌理艺术和色彩艺术三个方面探讨了视觉艺术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瓷绘画是一种艺术工艺实践活动,是以陶瓷为载体,在陶瓷坯体和陶瓷胎体上,用以点,线,面和色彩的造型艺术形式法则,进行的绘画过程,再经过窑炉的烧制和烘烤,最终达成陶瓷艺术绘画的创作。陶瓷绘画作品不仅仅是绘画表象的传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火的艺术。陶瓷绘画艺术不同于纯正的中国画以及西画,而是一种工艺性很强的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却同样承载着其他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形态,还赋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出格式各异的陶瓷绘画艺术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4.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语言,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雕塑文化,然而现如今中国本土传统雕塑的造型理念却正在消退,形式美学的标准正在淡化。重新认识和建立我们自己的方法论,把建立我们独特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雕塑体系日益提到日程中来。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形由意生"、"象生意外"在艺术创作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5.
陶瓷文化底蕴深厚,陶瓷艺术上线的运用和升华体现出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线作为表现载体,在艺术世界各造型与装饰艺术创作中被大量使用,在中国本土艺术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因此带有浓郁的东方世界风情,成为陶瓷造型和装饰艺术中的独特形态。  相似文献   

16.
陶瓷与书法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雕塑与建筑同属立体造型的艺术,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实体,起源很早。正如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肇始,雕塑为先"。雕塑是景观和建筑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建筑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二者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在学习建筑设计的同时学习雕塑,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建筑形体塑造,从建筑相邻近的雕塑艺术语言中寻求建筑设计的突破点,使设计的建筑具有更高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日趋多元化,现代生活陶瓷作为一门最贴近现代人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如何把握时代对其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造型设计中更好的体现现代人的审美理念,是开拓现代生活陶瓷市场的主要问题。中国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理念呈现自然化与人性化并重,个性化与时尚化凸显,国际化与民族化事等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这一发展趋势,帮助开拓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者的创作思路,更新设计理念,为日后中国的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立于女性阐释视角,从文学的角度比较性地读解赵坤陶瓷雕塑变异艺术。对艺术品,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境有不同的读解。女性,那土,这灵,皆与她们的生命旋律不可分。赵坤带着心诚和虔敬,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用泥巴雕塑出女性的呐喊,是她陶艺创作的特色。故此,她创造出许多不无稚拙、像与非像的动物性灵,趋得素心不涉语之境界。本文探幽索隐,旨在揭示赵坤陶艺的独有千秋。  相似文献   

20.
杨惠之做的雕塑,从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塑”,属于雕塑中的加法,他较少制作雕刻艺术,最突出成就也是泥塑艺术。第二是对雕塑进行着色妆彩。杨惠之的画技不输于吴道子,故而对雕塑妆彩后,显得更为生动逼真。他是唐代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引入雕塑艺术的人,他的泥塑作品能较好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特点,这在当时被认为合乎相术,时人称为“古今绝技”。他成功地把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运用到雕塑方面,有“天下第一”的盛誉,赢得了与“画圣”吴道子同等地位的称谓——“塑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