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在总结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健康、和谐、终身体育"理念融于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思路,为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化、和谐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和谐社区保障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老年人体育人口达标率不高,缺乏专门体育健身技术指导员的指导,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保障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立法,增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在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下,尽可能多的开放体育设施,保障周边社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南岛城镇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以2014年参加体质监测的海南城镇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体育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揭示影响海南岛城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海南岛城镇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其体育锻炼的观念较为传统,体育消费的理念过于保守,体育消费的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体育锻炼的形式比较随意,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活动次数与时间、健身方式、健身项目、健身场地和影响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动机明确;男性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内部动机比女性更强烈;大部分老年人每周参与体育健身次数在3至4次;每次锻炼时间大多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喜欢集体有组织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合肥市老年人参与较多的健身项目主要有"健身走类、健身操舞类、太极拳类"等;合肥市老年人选择健身场所为比较固定、离家近最好不花钱的地方;合肥市老年人对体育健身场地与基础健身设施不够满意的占53.9%,存在体育健身场所与基础健身设施分布不均现象;经济收入较低和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等是影响合肥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齐 《科技资讯》2010,(6):244-244
本文主要是对黑龙江高纬度地区老年人体育休闲健身方式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老年人体育休闲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健身的方式主要是健身操及舞蹈、慢走、武术等项目,通过分析制约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指导黑龙江省高纬度地区老年人进行体育休闲及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六安市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体育生活条件、体育生活行为效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我市老年人体育生活现状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今后我市老年人体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继环境、资源问题之后,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针对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征引文献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城市老龄人口休闲生活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构建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指出制约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我国老年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海清 《科技信息》2012,(12):261-261
目的是考察广州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为广州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社区健康咨询活动中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8个生活小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咨询和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体育健身观念深入人心,但受社区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所限,老年人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郭斌  宋锋 《科技信息》2011,(36):I0139-I014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天水师范学院在校学生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并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昆山市区的老年人舞蹈锻炼情况及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并分析日常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因素、观念意识等对发达地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调查询问法,采集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舞蹈锻炼的信息,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地区的发达程度决定着老年人的体育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老年人体育理论基础及其现状出发,讨论了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对策,认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体育组织,创新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宫亚东 《科技信息》2010,(29):I0252-I0252,I0281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文章系统阐述社会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近年来城市和农村社会体育发展的状况,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未来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社区团体运动介入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全民健身及社区健康营造计划提供参考.招募41位社区老年人,依其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等信息进行分层后,再依随机方式将其分配至社区团体运动训练组(即实验组22人,控制组19人);实验组参与24周、2次/周及90 min/次的社区团体运动,控制组依照其原有生活方式.两组受试者须完成4次测试——即前测、中测、后测及追踪测,以便对受试者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实验组在中测及后测中血压、BMI及腰臀比值显著低于前测及控制组,而椅子坐站、手臂屈举、抬膝动作、坐椅体前弯、抓背、椅子坐起绕物等测试指标则显著高于前测及控制组;2)实验组中测及后测的立即回忆及延宕回忆表现显著优于前测及控制组,而在顺序数字背诵、逆序数字背诵及数字符号替代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在中测及后测中在因身体生理问题角色受限、身体疼痛、活力、因情绪问题角色受限及心理健康等表现上显著优于前测及控制组;4)追踪测试显示,实验组所获得的部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保留效应.得出社区团体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生理功能、记忆力及生活品质有较大帮助,且大多数效应量具有较好的保留效果,故建议未来全民健身营造方案中更多地推广该运动方略.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解决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社会营销在倡导体育生活方式中的可行性,提出社会营销是大众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生活方式将会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本文从培育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和增强国民体质几个方面,论述体育将从"手段"向"目的"转变,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在健康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做了调研分析。结果认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非常强烈,健身意识较强,但健身科学性不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对社区健身场地设施满意度较差,健身消费的水平极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会、社区和自身4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路径探析,以逐步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提升其生命质量,更好地推动我国健康、积极、成功老龄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抽样调查辽宁省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将学生按体育生活方式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并对这两种类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主动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明显好于具有被动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研究表明,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运动作为余暇生活方式之一有其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发现现代社会人才观、余暇时间、生活方式及终身体育思想等是大学生余暇体育兴起的主要社会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引导工作、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动作过猛、强度过大及场地设施等;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部位是踝关节及手腕;发生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是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性集体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以课外活动时最多,运动损伤后学生偏向采用冷冻疗法和药物疗法进行处理;学生对运动损伤防治知识的需求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旨在通过体育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作用进行分析,望能更好的促进城镇化建设.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城镇化机遇下体育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体育对于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广泛参与性有助于削减市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感;体育的社会互动性可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一个与市民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社会互动的亲和力;体育的社会教育性有助于失地农民进行自我的优化,主要包涵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体育的社会组织性可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社会互动与社会学习的机会,达到促进失地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出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健身的生活方式、建立以体育行政单位为主体,其他单位协同的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