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的首次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它在中国现当代人本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等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以人为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执掌国家政权成为现实,为了防止民主共和国的官吏从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孙中山对国家官吏的选拔、任免和考察提出了完整的设想。归纳起来,它们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第二,国家官吏须通过选举与考试才能被任用。第三,人民有监督与罢免国家官吏之权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近年来,因受经济利益驱使,个别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中设计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一些"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即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它产生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是毛泽东一生为国求强、为民求福的思想基础,在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毛泽东身后,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在历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极为丰富。重要观点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源泉;衡量党的路线政策的最高尺度是群众实践;人民群众是主人公,党是他们的服务部;必须以实干和为民谋利取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必须接近群众、体贴群众、帮助群众;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容易犯的错误;发扬民主是解决党执政后不脱离群众的首要方法;联系群众是党员的终身事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群众思想是贯穿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核心主线。本文从五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邓小平同志的群众思想: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人民利益是我们改革开放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我们一切言行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的民生思想是方志敏亲历人民群众过着穷苦不堪生活的黑暗时代和从小所受到的家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情系人民群众而产生的。方志敏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更多的是表现在中国农民身上,为中国农民的实际利益而奋斗,使他的民生思想得到极大释放,也确定了方志敏民生思想的内涵。方志敏民生思想的真谛就是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执政之基,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样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积极应对了国家治理中的党群关系,深度契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潮流,科学回答了党和人民之间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燕燕 《科技信息》2009,(14):53-53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门独立又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和谐企业的建设,首先需要一支和谐的团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打造出企业一支和谐的优秀团队。企业管理之道是职工,安职工则安企业,所以我们企业的各项实践工作中必须要有群众第一的观点。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不论国家还是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企业职工,企业要多为职工着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重大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与以国家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关系;二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系;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系;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韦拔群以少年时代亲民、怜悯穷人、救难济贫的正直"拔哥"形象深得民众的喜爱;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植根于民,胸怀革命理想,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生为民众谋福祉,积极探索革命真理,实践了从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再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转变;他锲而不舍地坚持发展右江农民运动,艰苦卓绝,以民为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农民运动规模和武装斗争,最终为著名的百色起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革命斗争实践表明,中国革命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具体国情条件下,实践革命斗争,必须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最终获得成功。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要发展地方经济,建构文明社会、和谐社区,同样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借鉴这些经验。这些成功的革命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才溪乡调查》以大量事实告诉人们,才溪成为中央苏区模范乡的成功经验是我党依靠群众力量、关心群众生活、注意群众工作方法,构建了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核心任务,应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使实践活动取得的好成果能长期巩固下去。  相似文献   

13.
苏区时期,毛泽东为了解决当时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先后三次深入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通过才溪乡调查,为全党探索出一套“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和“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与确立奠定了基础。研究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旨在倡导全党发扬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中共十八大要求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其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体现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提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作风。二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正确开展党内批评。三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挖掘和学习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对于当前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群众的"梦圆"为基础。论文首先定义了"梦"和"助梦人"的概念,接着就如何当好群众的"助梦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爱群众"、"知群众"、"帮群众"等要求,最后强调,当好人民群众的"助梦人"是一项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在助群众"圆梦"的过程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平民教育思想有着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实践诉求、生活关怀、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赋予文学深刻的社会意义,倡导了著名的“人生批评”论。阿诺德独特的文学功能观基于他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审视,得益于古典文学的滋养,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们党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党员干部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党员干部生活工作条件的大幅提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亦如潮水般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发达地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绊脚石.而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知行动力障碍、服务本领恐慌、长远规划缺失、配套机制不彰、综合投入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其联系群众的实践.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民主是能够实现民主本身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民主。毛泽东有效民主思想体现在民主的价值取向、原则准绳以及治理诉求的有效上。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借鉴作用:建构有效民主,重塑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追求有效民主,坚持民主与效率双赢的民主原则;推进有效民主,实现与民协商的模式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