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图书出版,是社会脉动的晴雨表。社会由人群构成,“社会脉动”,实质上是人心所动。比如,全球金融危机,必反映在图书出版中;中国作为传统大国,其近年表现世所关注,必然是图书出版的重要选题。还有稍微隐蔽的脉动未必引人注意,比如人类对德性(美德)政治的渴望,对往昔的追忆等等,也会在图书出版中有所反映。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出版业,图书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于处于产业中间环节的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行会受到冲击,应当积极把握机遇,在电子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寻找新的机会。2012年7月31日,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的“村声书店”正式停业了,巴黎的书迷们又少了一个购买英文书籍的好去处。“村声书店”作为法国独立书店的代表,有着30年的经营历史,主营英美文学书籍,苏珊·桑塔格、雷蒙德·卡佛等一批优秀的作家曾经在这里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定格在记忆之中。“村声书店”的停业,给实体书店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实体书店面临着网络书店、电子书、阅读习惯改变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处境困难。2009年,根据英国书商协会的统计,平均每两周英国就有一家独立书店关门。2011年初,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关闭旗下的399家书店。中国更是半数以上民营书店倒闭,实体书店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如何在日益艰难的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呢?  相似文献   

2.
开明书店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一家颇负盛名的进步出版社.它在书刊的编辑、装帧及出版等方面都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做法,所谓“编校合一”即是其一。开明书店“编校合一”的基本内容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形分实合。所谓形分是指编辑和校对有明确的分工.这也就像如今大多数出版社的工作方式一样.二者有其相应的职责;而“合”则是指编辑也须承担部分的校对责任,校对也参与一些编辑工作。如今出版社的编辑实际上也承担着部分校对任务.但开明书店编辑的校间对象并不局限于本人责编的书稿,而是除了校对自己编辑的书稿外,还校问其他编辑所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知识越来越重视,对书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近年出版的书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旧书的再流通正符合了读者用有限的钱获取更多的知识的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把没有收藏价值的旧书当作废纸处理,通常卖了一大堆旧书还不能买回一本新书。如果将它们拿到旧书买卖市场内流通,一般都可以得到等量交换的目的。目前,我国买卖旧书的市场、书店虽然比较稀少,而买旧书的读者却日益增多。国有新华书店经营不够灵活,在新华书店几乎看不到经营旧书。而古籍书店经营旧书也越来越少,原因是流通渠道不畅。而每天买旧书的…  相似文献   

4.
书商罢市     
今年春季,跑遍整个巴黎市,也几乎难得买到最近出版的新书。是书店生意兴隆吗?否。事情皆因巴黎书籍批发商决定对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和经济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逐步呈现出精神的断裂和政治、理想的失落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对形而下的关注加剧外,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和理性精神,其精神价值日益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至二、三十年代 ,散文文体开始走向成熟 ,众多流派、作家群体的出现使散文创作走向多元化。开明书店的散文作家群的创作风格独特且富有教育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开明”一派散文作家的创作。首先关注其散文审美趣味和文体风格的特点 ,并对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丐尊四位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其次 ,文章着眼于“开明”散文的教育作用。从题材的“日常化” ,作品独特的人格感化、道德教化和审美陶冶作用及语言的明白如话、章体结构的严谨、易于模仿等特点阐述“开明”散文教育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与性爱描写的艺术选择中文系921班骆晓荣五四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道德礼教为己任,喊出了“追求自由,要求人性解放”的口号。在这个“人”的觉醒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最先把“性爱”作为文学的突破口,性爱文学遂...  相似文献   

8.
“文艺研究者”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精神向度的文学价值取向,与“文化研究者”的反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人间情怀的文学价值取向,共同促成了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论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王本朝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中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入手,将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出版事业、新式教育等元素被有机地组合联系,试图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线索,为重现多元的历史语境,描述与阐释出版史提供崭新的思路。该著作所提出的“文学制度的现代化”、“制度化的文学写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提供了诸多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由第四届国际表面改性研讨会的会议录的黏附理论部分编辑而成,前两届会议录均以书籍形式出版了,第三届研讨会会议录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以书籍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11.
在前苏联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对独立的精神和文学传统的持续探索的热情,表现了俄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来反思意识形态霸权所施加的制度化及对人的内在人性的影响。这是中国当代文学所缺乏的。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这样的文学现象,无疑和中苏作家各自所在的精神人格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与《我是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都描写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们消极虚弱,缺乏生活理想,面对新时代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他们爱好广泛又才疏学浅,不屑于同流合污又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任时代与命运捉弄。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剖析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揭示这种困境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理解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先行结构"指制约着读者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的"前理解",向新的理解和解释开放的可能性可以使读者投入思考,从而赋与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里的猫》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读与阐释,其中的空白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充。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更好更快地建设"农家书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实际问题,"农家书屋"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打破陈规,解放思想,搞活"农家书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却有越来越低的倾向。这种现象是由经济制约、政策影响、读者兴趣转移、译文质量总体下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造成的。鉴于翻译文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必要振兴文学翻译,提高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这一任务需要学术领导层政策的支持、出版社和发行商的大力合作以及文学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流行文坛多年的文论"失语"说,在看待文论遗产和文论传统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理论误区。其致命伤,乃是重"话语",轻"生活",忽视古今文论各自的现实基础。我国独创性文论话语的匮乏,实乃根源于社会转型的社会失序,和由此而来的知识分子意义迷失,以及论者现实切己感和历史洞察力的薄弱。我国当代文论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话语崇拜",从思想降到现实,从语言降到生活;以历史洞察力和理论勇气,提出真实时代问题和学术问题;凭借其独特理论个性,构建面向未来的新现实主义和新人道主义文论。继承古代文论遗产,也应以此原则决定轻重缓急和取舍。学院派人士,尤应警惕回避矛盾的惰性和玩弄"话语"的"名士"气。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的同时,世纪末思潮也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中国,并对当时及其后的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其小说创作便留有世纪末思潮影响的痕迹。新感觉派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都市的“梦游者”形象,“战栗和肉的沉醉”,以及“中国式的世纪末苦闷”,都能从西方19世纪末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然而他对于文学鉴赏问题的论述,客观上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要求:文学作品俨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创作必须蕴含创作主体的性情和心灵,作品在外部风貌上要达到“文”与“质”的统一,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文”与“情”的统一和“文”与“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1919至1949这天翻地覆的三十年里,川东革命老区蓬蓬勃勃开展的红色文化活动,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红色文艺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一批首先觉悟的、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红色文化活动中,始终扮演着传播先进思想、引领民众前进方向的重要角色,并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展示了川东革命老区红色文艺的实绩.  相似文献   

20.
明朝的图书出版政策较前朝相对宽松,为其书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陵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环境,使唐氏书坊在众多坊间之中以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等优势,成为书坊业一颗闪耀的明星。唐氏书坊具有高超的刻工和精美的装帧,对我国的版刻及图书出版发挥了重要启迪和示范作用。对唐氏各书坊的刊刻作品及详细情况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