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物流业的CO_2减排效率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非参数松弛测度与共同前沿方法,测算了2004-2016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CO_2减排效率和上中下游段间的CO_2减排技术差距,分析经济带上中下游段间的差异性与演变趋势,并对CO_2减排无效率进行分解,以探寻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CO_2排放无效率的根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物流业CO_2减排效率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带内差异明显,下游物流业的CO_2减排效率与减排技术水平均高于中上游;减排技术差距存在及扩大是大部分省市物流业CO_2减排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少数省市管理无效率阻碍了CO_2减排效率提升。不同省份应根据省情应因地制宜地实施重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经济带吸引区域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慈生  汪敏 《系统工程》2000,18(2):17-21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的点轴开发理论和生长轴理论以及交通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吸引区域、吸引半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速公路经济带的组成结构进行了案例分析,计算了合宁高速公路吸引半径和吸引区域,论述了高速公路经济带开发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系统哲学是研究各类复杂性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系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及乌杰教授本土化的学术贡献,针对长江经济带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运用系统哲学来指导分析长江经济带创新集群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郭鹏  徐瑞华 《系统工程》2006,24(1):36-4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便捷、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它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和线路走向也同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原有城市引力模型加以修正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引力场概念。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条件下以交通时间为基础的城市引力场模型,并对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上海为实例,按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顺序绘制了不同时期城市引力场分布图,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上海发展的密切关系,指出规划中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对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封闭式的收费系统实质上也是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从中不仅可以得到流量、车型等一般性信息,而且能够得到行程时间、行程车速、OD、拥挤度、事件、运营特征及需求管理等常规方法不易获取的重要信息。同时,由于这种收费系统的信息采集采用逐车测量与统计的方式、具有无遗漏和直接性的特点,因而信息拥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上海市高速公路网为背景,通过对典型通道的分析,系统探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几个基本问题:①基础数据采集;②交通信息种类;③行程时间信息处理;④动态OD信息处理。由于收费系统数据目前还远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因此本研究工作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信息综合利用及科学研究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江流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国家应切实重视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应注意开发长江流域的中低产土壤、冬闲田、红壤低山丘岭、湖泊围垦土地和沿海滩涂,提高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确定长江流域的农业布局和投资方向,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用语言的规则性来比拟交通管制信息和出行相关信息系统的规则性。交通语言系统是交通管理者与出行者(设施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是以文字、符号、颜色等为基础的符号体系和规则体系的集合,用于将交通管理者管理意图和出行信息等转化为直接面向出行者的交通信息,也能将这些信息反向的转化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信息。文章首先给出了交通语言的定义,分析了交通语言的特点、功能和基本语素,进而建立了交通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体系,提出了系统的元素集和规则集,并将交通语言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层次划分。  相似文献   

8.
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两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化同时纳入要素错配分析框架,基于中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之外的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资本、劳动力要素错配的影响,以及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和要素市场化,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均在不同程度上矫正了中国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比较而言,两类基础设施对劳动力错配的矫正作用均更为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国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过度地区,而在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不足地区不显著;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以及要素市场化,均在两类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化方案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贺国光  马寿峰 《系统工程学报》2002,17(4):323-328,357
交通流过程是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已经不可能有效解决交通流控制与诱导问题,交通诱导系统(route guidance system,RGS)必须智能化,该文评述了基于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交通诱导方法,指出其存在着模型理想化、局限于解析模型和忽视了人的参与与作用等问题,提出了RGS的一种智能化方案,介绍了基于学习机制来实现交通流短时预测和推理得出交通诱导信息的原理,给出了交通诱导智能系统的结构,用仿真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原理的有效性,得出了交通诱导智能化的方案比依赖某种确定的数学模型的方案更可行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城镇最为密集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其工农关联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在对经济带工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工农互动发展的具体实施途径,以期为该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11.
对动态交通分配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杨清华  贺国光  马寿峰 《系统工程》2000,18(1):49-54,20
效能分配是效能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交通规划方法相对成熟之后,效能界的人士逐渐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向交通控制与诱导,由此提出了动态效能分配(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本文首先总括了动态交通分配的定义及其在交通分配揎义及其在交通控制与诱导中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列举了目前为止常用的几种动态交通分配模型。通过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析,本文认为对于解决交通控制与诱导问题,动态交通  相似文献   

12.
用系统工程方法对上海新港址进行评价和选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交通是国民经济战略重点之一。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门户。建设港口是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长江的出口处,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到八十年代,已列入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目前,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已达到饱和状态。近年来,压船、压货、压客的现象较严重,给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造成了损失,仅1980年因候潮、候码头延误外轮11570艘天,相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交叉效率模型可能还存在多个最优解的问题,引入非期望产出构建了虚拟的理想决策单元和非理想决策单元;然后,根据经济性、环保性和社会性原则对传统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三种生态效率交叉评价模型;最后,将上述模型应用于中国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和排序结果的对比分析中,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上具有一定优...  相似文献   

14.
对交通控制与诱导结合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交通控制与诱导的集成和一体化代表了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动态交通分配与交通控制的结合是控制与诱导集成的理论基础。本文回顾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以及动态交通分配结合研究的发展.对控制为主和以诱导为主的两类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思想以及结合的主要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详细的论述、总结和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建立控制与诱导真正协调、一体化的研究改进的方向和思路.最后给出一个完整的控制与诱导结舍研究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车载导航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车载导航系统融合了车辆、交通、计算机、通信、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已成为交通导航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阐述了车栽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动态路径规划方法、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动态维护与更新、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发布、道路交通状况的预测等关键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各项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展望了车载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长江流域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决策研究,建立了一套大型水利工程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的综合模型。只要对此模型的指标体系加以修改,即可用于其它工程建设的评价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交通诱导中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的博弈协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是交通分配中的两种均衡思想,代表着交通分配时的交通管理者与出行者两种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在分析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博弈论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的思想,建立了交通管理者与出行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并给出一种启发性的路网分配求解算法.在不同交通需求条件下分别设计用户最优、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协调、系统最优3种均衡思想下的一组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之间协调的博弈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交通是一个系统整体,对汽车污染的认识和评估也应有系统思维。通过对汽车交通进行系统性的考察指出:汽车污染是多个因素组成的整体,在尾气和噪音之外,燃料的渗漏与溅洒、废弃的轮胎也是重要的污染因素;汽车污染还是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整体,是一个从车辆制造到车辆使用再到废弃车辆处理的完整过程;汽车污染还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特征,因此还应包含为行驶车辆铺筑的道路等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系统优化法应用于长江流域船舶发展规划中, 采用主系和子系统盘考虑的方法在ADC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流域船舶发展的最优化模型, 并利用这一模型去研究长江流域的航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控制和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事件状态下,对快速路交通通道的优化拉制建模进行了研究.以快速路和干道交叉口的交通需求与通行能力的方差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快速路交通通道优化控制模型,该模型同时优化干道交叉口绿信比、事件上游出口匝道转秽率和事件下游入口匝道转秽率三个控制参数。最后对目标函数进行了评述,表明谊优化控制模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