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中、蒙、俄3国共同组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带。以中、蒙、俄能源效率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2000-2014年3国能源和环境数据,考察3国能源利用和环境状况,运用结合窗口模型的超效率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测算包含碳排放约束的三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均大于俄罗斯和蒙古国;中、蒙两国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关系密切;2004-2009年俄罗斯的单要素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均高于中国和蒙古国,而2010-2014年中国的单要素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均高于俄罗斯和蒙古国。造成能效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发展、能源贸易增加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煤炭等高耗能能源的投入及工业在产业中占比的增加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MDI法分析了影响我国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结果显示工业产出效应是导致我国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结构调整没有明显影响能源消耗量的变化;节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但环保技术没有广泛使用,产业在区域的调整并未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得以降低;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工业产出、能源消耗、废气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废气排放量增长率呈现波动特点的多少主要由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决定,能源的消耗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李力  李润  陈子教 《广东科技》2009,(19):75-77
该研究从未来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出发,综合考虑降低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相关性紧密)、优化能源结构等主要能源多样化因素,预测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除经济增长以外,主要包括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的比重,用Kara公式可表示为:排放量=国民生产总值能源强度能源结构。根据近年来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GDP保持9%的年增长率,对能源需求总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污染物有逐步增长的趋势,广东省同时采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技术、降低能源强度等能源多样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提出了单位GDP能源强度“十一五”期末下降15%的硬指标,一次能源中煤炭的消耗比重逐年下降,以1万吨标煤排放180吨二氧化硫、2.25万吨二氧化碳估算,预测2010~2020年间主要污染物SO^2、CO^2的产生量,定量分析能源多样化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18,(10):4-9
以两个时段上中部老工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方法,对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产生的环境和能源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环境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污染排放强度。(2)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而对老工业城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缺乏显著影响。(3)中部老工业城市"倒U型"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两个层面上存在。(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老工业城市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缺乏显著影响。(5)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均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简要解释了研究的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天津市工业能耗碳排放量的现状,为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运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天津市2005年—2012年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量情况,并对未来几年天津市工业能耗导致的CO_2排放量进行预测,据此提出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因素对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增长起主要作用,能源强度因素对天津市工业CO_2排放量的增长减缓起到主要作用.根据2003—2012年的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Logistic模型和GM模型得到的天津市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量预测达到较高精度,平均误差分别为1.78%、2.41%和1.54%.  相似文献   

6.
化石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因此,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将会受到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碳排放)的制约。首先,利用经典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了驱动因素,如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和能耗强度等。然后将驱动因素预测值作为自变量,能源消费作为因变量,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能源消费量。并利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实际碳排放量作为约束量,根据内增原理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它能源消费量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作为京津冀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消费可行路径。研究表明:经济和社会是驱动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碳约束下的能源消费路径核心在于控制煤炭和石油消费,天然气和电力供应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排放的绿色距离及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了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水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耗水-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级地区2007-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社团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1)科技人力资源对提升科技创新绩效发挥基础性作用; (2)科技社团对科技绩效的影响依托于科技人力资源作用的正向调节,但自身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资金资源需要与科技人力资源匹配,才能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基于此建议:(1)强化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开发,切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明确科技社团的服务平台定位,激发国家创新体系活力;(3)重视科技创新资源的配套投入,有效强化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常州市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揭示影响大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影响衔接的因素有:(1)大学英语教师不了解高中英语教学;(2)教材脱节或重复;(3)课程设置差异不明显;(4)教学方法雷同;(5)教学测试都忽视对口语的考查。本研究提出的相应对策是:(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对教材作删减或补充;(3)完善课程设置;(4)改进教学方法;(5)考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产业部门CO2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1990~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第二产业、轻重工业以及工业分行业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推算,并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将影响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的因素分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效率因素和排放因素,对历年各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中CO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工业中的CO2排放主要来自重工业,重工业中的CO2排放主要来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重点行业;经济因素是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产业部门CO2减排主要依靠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排放因素的作用都不明显;控制我国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重要途径,产业及行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中国未来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老墨  毛道伟 《广东科技》2011,20(3):47-47
广东省工业高新技术科技计划对应的管理处室是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该处室的职责范围涵盖:(1)拟订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2)组织实施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项目规划;(3)指导、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产业基地的建设;(4)会同有关部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5)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技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1995年至2010年的GDP数据、污染物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3E模型、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分析和方法分解研究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存在协整关系,且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区能源消费、环境污染重要原因,工业废气排放量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力,能源消费的增加将促进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经济增长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但环境污染指标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风干的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根茎粉碎后,用工业甲醇浸泡提取。提取物水溶后 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利用柱层析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经NMR等方法鉴定后, 得到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化合物分别为: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5- diol (1)、5-hydroxy- 1-(4''-hydroxyphenyl)-7-(4''- 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 (2)、 gingerenone A (3)和coriandralpinin C (4),均为首次从黄姜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制定的"立足国内,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成就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立足国内"的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然而多年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开发质量与"基地"地位严重不符,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能源开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我国的能源形势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流失特征,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的共同特点,探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提出了治理对策.(1)调查研究,搞好水土流失的治理规划和监测;(2)强化水保方案编报审批和实施;(3)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的推广;(4)提高认识,依法行使职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典型的河口城市,上海市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深刻.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上海市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基于对1985~2005年上海能源消费及1995~2006年终端能源消费的CO2估算分析,选取能源消费总量、电力消费总量、工业能源消费量以及终端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分析与上海局地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等相关气候指标的相关系数,构建能源消费对局地气候变化的胁迫模型.结果表明,上海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以来,能源消费总量显著增长,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增长要显著高于加速发展阶段;1995~2006年上海终端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持续递增,年平均增长率为6%,CO2排放终端能源结构变化系数逐年增加,终端能源的CO2排放趋向多元化结构,各产业部门的CO2排放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工业主导性排放结构逐渐向多产业部门排放格局的转化,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以及建筑业增长幅度较高;能源消费指标和温度变化指标的相关系数均通过P=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和城郊温差的相关系数最高,均大于0.9,且通过P=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能源消费各指标中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城郊温差的相关系数略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能源消费的增加对城郊温差的胁迫关系符合三次多项式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寒冷地区机场混凝土道面在长期冻融循环作用下出现的表层开裂、起皮和脱落等问题,提出通过在砂浆层中铺设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和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来增强机场道面抗冻性能的方法,研究尾焰喷蚀(烧蚀)、氯盐侵蚀(浸盐)和紫外线照射(紫外)3组环境因素单独和组合作用对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种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开展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单面冻融试验,并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因素作用下,纤维网格布可有效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中玄武岩纤维网格布效果更好;3种因素同时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均很大;2种因素同时作用对不同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不同,对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紫外+浸盐、烧蚀+紫外,对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和素混凝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烧蚀+紫外、紫外+浸盐 ;单因素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次序均为浸盐、烧蚀、紫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大量使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过多的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国迫切需要节能减排。利用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素分解方法,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碳排放的程度以及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发现:(1)独立考察也好,综合考察也好,各因素对碳排放都有显著影响。(2)3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关系。最后根据实证成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敏感于全球气候变化,同时旅游业的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旅游地是特殊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区域,旅游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分析,是旅游地制定与实施低碳景区政策与措施的基础.在构建基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旅游地碳足迹测度模型的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利用200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1)黄山风景区2006-2009年间碳足迹总量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长率为7%;2)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5种能源碳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能、煤、柴油、汽油、液化气;3)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分析表明,2006-2009年黄山风景区呈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以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产业的CO2排放分布、CO2排放强度等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在各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的CO2排放量显著增加,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北京市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主体.(3)1997-2012年北京市CO2排放强度明显降低;人均CO2排放量虽在2007年后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