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洪兵 《科技信息》2008,(18):233-233
发挥体育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其他课堂所不能代替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既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要从童年和青少年开始培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害怕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事。减少了许多激烈、竞争、对抗性的练习。孩子经理的“磨难”太少,受的“苦”太少,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有限。许多中学生在参加高考的考场上晕到,而丧失了步人大学殿堂的机会,他们的身心接受挑战的能力、适应竞争能力太差。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的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2.
倪孔超 《科技信息》2010,(21):I0296-I0296,I04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出发,分析了体育教学中挫折产生的因素,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挫折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诠释和分析,然后对中学体育课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康宏伟 《科技信息》2012,(15):203-203,160
目前大学生因学习、考试、就业、感情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病态心理,凸显不健康人格的心理现象较为突出.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培养。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只注意对学生技术技能的传授,把对学生的培养仅只限于机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其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心理挫折的形成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受到的挫折时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教师应采取一些怎样的相应措施来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这种心理挫折。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以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挫折和失败心理为准则,提出正确对待学生心理挫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适应性是体现现代人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康体育观不是单维的“增强体质观”,而是包活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和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多维健康体育观.现实生活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而参与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规范意识、合作、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和挫折承受力等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包括了体育课与课外活动。通过分析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因素,提出在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证。幸福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是身、心都要健康。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及压力时,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心态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咨询与训练,保障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中都表现得极其生动和真实,它具有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占有一定的比重,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美的培养。体育是一种把健与美结合起来的艺术,在学生之间开展美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当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体态语言的美,陶冶美的情操和美的行为。本文就在平时教学开展美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海乐  李钟香  王翔 《科技信息》2007,(29):317-317,135
本文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帮助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心理的女大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挫折,在挫折中学习并提高自己体育运动水平,最终建立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当代地方科技》2011,(24):179-180
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高职教育一项长期性的核心系统工程,总体来说,高职的体育课程发生的最大变革是体育教学中的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人文体育观要求高校体育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最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不能只单纯追求学生身体机能健康的硬性指标,还应该包括思想、心理、态度、运用能力等多种软性科学目标的发展,开拓体育教育的多种功能,促使学生成熟成长心理,提升经受挫折的能力,并娴熟运用于交往、帮助、指导周围的人进行健康身心,把体育教育的目的延伸到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扩展体育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具体阐述了健康的概念,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提出了高校体育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体育理论课上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的基础知识教育;在体育实践课中利用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利用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和越过障碍等项目改变大学生孤僻和恐惧心理;利用多种形式在全校形成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缐步正 《科技资讯》2012,(22):168-168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至此,中学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不但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塑造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现将本人教学心得总结如下,与同行切磋。中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情绪、特征、思想和态度等特征是形成阶段,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成功观念,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 ,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 ,要树立把体育指向未来的教育思想 ,采用多种途径与可行的方法 ,使学生将终身体育意识转变为行动。  相似文献   

16.
宋正银  常成海 《科技信息》2008,(30):287-287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要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心育体育交融并重应为其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成功教育、创设情境、教师期望、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等途径和方法,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挫折教育、激励教育、引入竞争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以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把体育指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采用多种途径与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将终身体育意识转变为行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高校进步的动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引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为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