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研究了五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处理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多菌灵和朴海因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大,菌丝不能萌发或生长稀疏、细弱、呈水泽状,可杀得影响最小,平均抑制率仅为9.78%;大生M-45在0.500g/L-0.667g/L低浓度下对灵芝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或略有促进作用,达科宁在0.469g/L时对灵芝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很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生料栽培灵芝的可行性,研究了6种杀菌剂对杂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灵芝菌丝的影响.其中代森锰锌和克霉灵对灵芝菌丝生长影响很小,与熟料栽培无显著差异,可供灵芝生料栽培使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硫粉、百菌清对灵芝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熟料栽培有显著差异,因而不适用于灵芝的生料栽培.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疣孢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崇州双孢蘑菇疣孢霉受灾严重地区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其纯培养特征、微观形态特征及回复感染验证确定该致病菌为疣孢霉(Mycogone sp.).经过初筛、复筛从21种杀菌剂中筛选出对该株疣孢霉生长抑制效果较好的6种,测定两两复配对疣孢霉和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复配使用比单一杀菌剂效果更好,实验确定了两个较好的复配组合:果鲜灵(100000倍稀释) 甲醛(40000倍稀释),施宝功(100000倍稀释) 洁霉精(20000倍稀释).它们对疣孢霉的生长抑制率均达到了100%,而对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2个使用时期,5种植物调节剂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平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提高菇体产量。在所测试的各种生长调节剂中,以三十烷醇效果最佳,其余几种生长调节剂也可较大幅度地增产。在2个不同的使用时期内,又以现蕾期喷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草原蘑菇圈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蒙古口蘑丝生长对草原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蘑菇圈枯草环和绿草环中的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仍在有菌丝生长的枯草环中较高,不同环带中的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差异显著,从垂直分布上看,表层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高于下层土壤,蘑菇圈各环带内的土壤养分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结果,磨菇圈上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地高于蘑菇圈外和蘑菇圈内;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磷细菌等微生物生理群在蘑菇圈上的大量存在,能促进蘑菇圈上菌丝的生长发育.蘑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分泌生长素类物质,促进了高寒草甸牧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高温、低温和最适温区内生长差异显著,在20-30℃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利于菌落的生长;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二者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酸性条件下生长的菌丝差异显著;香梨树皮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好,与其它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差异显著;菌落在含有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光照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g2 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红菇菌丝生长的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Mg2 ,培养,观察测定菌丝萌发的时间、平均日长速、长势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结论:添加适量的Mg2 可明显地促进红菇菌丝的生长,菌丝产量高,浓密,长势好,但Mg2 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蓝桉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了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小麦纹枯病、蚕豆根腐病、梨黑星病、番茄早疫病5种植物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研究了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与病原菌的剂-效关系和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氯仿提取物的活性高于石油醚提取物.在供试的5种病原菌中,氯仿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58.75μg/mL.该研究为蓝桉作为农用植物源杀菌剂开发,特别是用于稻瘟病防治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认为,鸡腿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而对木质素的利用较差,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而对硫酸铵、尿素的利用较差,添加硫酸镁可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硫酸锌、硫酸亚铁不明显,硫酸铜有抑制作用,添加维生素B1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维生素B2和维生素H次之。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酵母菌病害药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是稻田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的一类新病原菌。描述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症状,作了实验室药敏试验。试验表明:克霉灵、灭菌威、甲醛等药剂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天然植物成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洋葱、大葱、大蒜、韭菜等10余种植物组织的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细交链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以及侵染离体植物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植物组织中,大蒜鳞茎的挥发性成分对立枯丝核菌、茄腐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7.6%,67.2%和55.8%;同时,大蒜鳞茎的浸出液对立枯丝核菌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包括分生孢子萌发也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2%以上。而韭菜叶片浸出液对茄腐镰孢霉和细交链孢霉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显示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67.2%以上。利用大蒜鳞茎和韭菜叶片浸出液抑制4种病原真菌侵染黄瓜、番茄、马铃薯、茄子和辣椒离体组织,获得了良好效果,抑菌率最低的为32.5%,最高的为68.6%。  相似文献   

14.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二塑性,菌丝体(M)和单细胞酵母(Y)形态差异很大,M是长管状多,细胞 相连,Y则是球形的单个细胞,内部结构上也体现了与其形态的相适应性,M菌丝顶端大的液泡为菌丝的延伸提供压力,但当顶端生长芽管时,大液泡会分裂成小液泡,部分小液泡进入芽管;菌丝顶端和侧面的泡囊,与其顶端生长和侧枝发生有关,单细胞酵母中,靠近母细胞和子细胞相连的部位,有些囊泡和颗粒物质,可能与细胞的新壁形成和分开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7种植物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几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时,马尾松粗提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对其它3种病菌的抑制率均在50%左右.马尾松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菜籽油加工厂的下脚料油脚为营养料,以不同比例添加于平菇培养基中,对比观察其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从平菇生长来看,5%油脚培养基对平菇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但从经济效益来看,40%油脚培养基栽培平菇能取得最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三七黑斑病是云南三七产区内的一种重要病害。针对目前生产上三七黑斑病防治用药不规范,存在多、乱、杂的现象,该研究采用田间接种病原后药剂喷施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效观察、比色法测定施药后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分析参试杀菌剂保苗、防病效果及对三七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杀菌剂对黑斑病均有不同程度防效,经杀菌剂处理后的三七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5%丙环唑水剂2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倍液、25%腈菌唑水剂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山鸡椒提取物不同组分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 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sprayed chemicals on tea leaves disappear over a period of time by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elution, evaporation, growth dilution, and photodegradation. Influence of plant growth on the four fungicides (hexaconazole, propiconazole, tridemorph, and c) was studied to know the constructive loss of fungicides. The study shows that residues of fungicides sprayed on tea shoots got diluted by the growing process. The expansion of a leaf took 8 to 11 d and more than 50% of the fungicide residues were cleaned out during this leaf expansion period. Under south Indian agroclimatic condition, the fungicides are sprayed at an interval of 10 d, so it is safe that the tea is harvested on the 10th day of the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