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仿生智能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一类新型先进功能材料,已成为一个涉及材料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对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发仿生智能材料的本质是通过学习和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材料结构和功能特性,将仿生理念与材料制备技术相结合,优化设计并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和功能多样化的新型先进材料体系。综述了近年来仿生智能材料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防冰涂层材料、海洋防污材料、自修复自愈合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水下黏结材料等,评述了这些新型智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原理、制备加工技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荷载自识别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智能复合材料自诊断结构实时识别荷载参量,是预估结构损伤、防止结构发生突发性和灾难性失效的有效方法。介绍了低速小能量冲击荷载识别问题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背景;建立了荷载识别系统模型;综述了智能材料结构应变传感测量技术以及荷载识别方法;并探讨了智能材料结构荷载自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智能结构是指在基体结构中使用智能材料做为传感和驱动元件的新型结构,它不仅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和自修复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集传感和驱动一体化的优越特性。近年来,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机械、医学、等领域。本文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概况,对目前智能结构在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了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智能复合材料自诊断结构实时识别荷载参量,是预估结构损伤、防止结构发生突发性和灾难性失效的有效方法.介绍了低速小能量冲击荷载识别问题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背景;建立了荷载识别系统模型;综述了智能材料结构应变传感测量技术以及荷载识别方法;并探讨了智能材料结构荷载自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智能材料结构起源于90年代初的航空、航天领域,近年来在医学、船舶、建筑等领域也迅速形成了智能材料结构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是集传感、控制和驱动等功能的工程结构,其中,传感元件的功能及其特性至关重要。文中重要介绍了应用于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的电压材料、光导纤维、形状记忆合金、电阻应变丝和碳纤维等传感元件的传感机理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以及电脉冲时域反向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上述传感元件及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检测、安全评估和大型结构的抗震工作中有着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述了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应用和进展,对智能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概念描述,分析了其开发研究情况,总结了其应用方向,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材料结构起源于 90年代初的航空、航天领域 ,近年来在医学、船舶、建筑等领域也迅速形成了智能材料结构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是集传感、控制和驱动等功能的工程结构 ,其中 ,传感元件的功能及其特性至关重要 文中重点介绍了应用于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的压电材料、光导纤维、形状记忆合金、电阻应变丝和碳纤维等传感元件的传感机理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以及电脉冲时域反射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上述传感元件及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检测、安全评估和大型结构的抗震工作中有着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景全 《科技信息》2011,(3):I0283-I0283
智能混凝土材料是将具有自感应、自调节和自修复等组件材料与混凝土基材复合,并按照结构的需要进行排列,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损伤自诊断、自修复和抗震减振的智能化。与其他智能材料相比,智能混凝土是多功能本征性智能材料,可从本质上提高工程结构的性能。自感知混凝土、自调节混凝土和自修复混凝土等是智能混凝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能较好地克服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缺点,利用智能材料作为结构振动控制的驱动器是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智能材料对结构振动进行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控制过程中所需的外部能量,通过有效地布置半主动控制的驱动元件和合理地确定振动控制算法,能更好地实现对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同时,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也能更好地促使新型智能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智能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恢复力、外界影响因素等出发,分别综述了电/磁流变流体、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磁控形状记忆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4D打印:智能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D打印技术是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技术提出来的,4D打印制造的实体结构形状可以随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压电材料、电致活性聚合物、光驱动型聚合物、水驱动结构等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方法与驱动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直写打印成型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单一智能材料的驱动性能有限;混合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兼具多种智能材料的性能,拥有多种原位驱动模式,能够克服单一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不足。文献综述表明:4D打印技术研究整体还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4D打印还需要在拓宽智能材料范围、开发打印软件、探索打印工艺、研究软材料打印方法、解决不同智能材料的兼容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才能够在医疗、军事、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材料是一种能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自动改变自身特性以适应该变化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由感知器、驱动器和信息处理器构成。其设计基础是材料复合的非线性效应,设计原理是相变过程中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能量转换机制。目前已开发出了形状记忆、压电、电流变体及光纤等类型的智能材料。本文论述了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设计原理、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探讨了该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实时路况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的研究重点。针对目前智能交通的现状,提出基于Android终端进行信息采集的行车助手系统,实现了交通路况的自动收集、服务器综合分析并提出规避拥堵的路径规划等功能。基本数据信息采集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实现,智能规划路径则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由服务器配合完成相关元数据的计算,并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的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一种微机系统用的智能化UPS电源的接口技术、传输协议、可靠性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14.
智能控制,进化论与人机交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智能控制领域的发展动力及其包括通行含义的多种含义,根据当今工程实践对控制技术的要求,智能控制中蕴含的智能应具有复发的递阶结构,从生物智能与进化论的观点对智能控制中智能的递阶结构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进化过程是自然界的过程而非智能过程,生物智能本向也处于进化不,作为智能控制中重要技术之一的智能计算,人机交互对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人机交互构成的人机集成智能系统是高级的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地震观测站大多建在野外和无人值守的特点,为了达到实时监控观测站的仪器运行状况和观测环境以及控制远程设备的冷启动,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目的,提出了地震观测站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介绍系统构成及相关模块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利用功能构造智能结构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策略,分析了智能结构今后的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智能智能型结构的配置方法,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控制算法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了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龙俊 《科技信息》2011,(17):I0045-I0046
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迅速,然而如何有机地集成其内部众多系统为一个高效的智能化系统,从而提高建筑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水平.一直是该领域内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大量智能建筑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系统地阐述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层次、内容和原则,接着对现有的系统集成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现有智能建筑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苗现华 《江西科学》2014,(1):114-117
窗户是大多数建筑物的必需设施,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的窗户。该窗户可通过对室内室外的湿度、风速、光线强度、温度、煤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的测量,实现自动开启或关闭,或者通过通信模块向上级控制系统发出警报,从而实现窗户的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和NFC技术的飞速发展,Android智能手机作为信息终端的用途越来越大。本文提出将Android智能手机替代机械钥匙实现开/关门的作用,并且完成了对NFC智能门锁的设计,以对智能门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形状记忆合金在智能材料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智能材料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特性,叙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在智能材料结构中的应用状况,并对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材料结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