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小麦品种三叶期前后过氧化物酯(POD)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三叶期前后POD的分子量均在35kD以上(含35kD);三叶期以前叶片中的POD活性比三叶期以后的弱;小麦三叶期前后绿叶始终含有300kD、52kD、47kD、39kD、37kD5条活性较强的酶带;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绿叶中POD的种类和活性均有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光敏感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及其对照可育系,在不同生育期叶片内NAD激酶和NADP磷酶酶的活性对不同光周期的反应。LD下可育核供体小麦叶片内的NAD激酶总活性,CaM依赖性和CaM依赖性和CaM非依赖性NAD激酶活性均略高于SD,但差别不显,NADP磷酸酶活性存在孕穗,抽穗和籽粒灌浆期均高出SD一倍以上。光敏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在LD和SD下,叶片中的NAD激酶总活性,CaM依赖性和CaM非依赖性N  相似文献   

4.
石贵玉  周巧劲  刘灵 《广西科学》1998,5(3):234-236
取生长一致的菠菜第3、4叶片置于10-3mol/LNiSO4中,28℃暗处理48h,然后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镍阻抑了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和抗坏血酸(ASA)氧化酶活性的上升,ASA、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得到延缓,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菠菜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SDS-PAGE和活性电泳技术定性分析了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新型抗癌药的蛋白质和蛋白酶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1)文中方法能有效地浸提所用各材料中的有效成份;(2)不同材料所含蛋白质和蛋白酶种类有较大差异;(3)在连续浸提新型抗癌药有效成份过程中,第二次从各材料中浸提的蛋白酶活性高于第一次.综合分析表明,第二次浸提效果好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1994 ̄1997年对小麦籽粒胶乳细胞增殖与充实的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丙二醛(MDA)含量低,光合功能强的花后叶片处理制造并输出光合产物多、胚乳细胞数多、粒重高。在胚乳细胞增殖阶段,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低,有利于维持籽粒中较高蔗糖浓度,促进胚乳细胞增殖,而在充实阶段,较高的蔗糖合成酶活性有利于促进蔗糖向淀粉转  相似文献   

7.
设G是k-连通无爪图,S是G的子图,G中过S所有顶点的路称为S-路,证明了:若a3(S)≤k+1,则G含S-路,这里a3(S)为S的在G中两两离至少为3的顶点的最大数目,推广了如下结论:若a(G^2)≥k+1,则G是可迹的,这里G^2为G的平方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阿勃,青春533,青农469、青农452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在青海西宁地区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和蛋白质绝对含量的积累进程,结果表明,从开花至成熟,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呈“U”型曲线,并以花后籽粒发育初期含量最花,花后31天左右是该地区春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相对含量最低的时期。不同品种在花后不同时期蛋白质相对含量各不相同;籽粒蛋白质绝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呈“S”形曲线,可用概率转换方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34份小麦样品共19个品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为:诺木洪农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86%,德令哈地区则含量最低,平均为9.45%;不同品种中青春891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74%,瀚海304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8.98%,针对柴达木盆地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渗透胁迫下小麦的膜损伤与ABA增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渗透势为-0.67MPa的PEG根际处理小麦幼苗,在24h胁迫期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于18h迅速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在12h后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ABA含量在胁迫处理下的3h和15h出现两个高峰.表明渗透胁迫下ABA的积累在膜损伤之前.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的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 ,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 ,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 :PP333和 6 -BA综合效果较理想 ;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As污染的田间试验,以郑州9023为供试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对As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的As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茎和籽粒3者的关系始终为:根>茎>籽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As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叶鞘>茎>穗轴>颖片>籽粒,地上各部位As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叶>籽粒>颖片>穗轴,因此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As的部位是根和废弃物,其次是叶和叶鞘,而籽粒中As水平相对较低;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在小麦灌浆初-中期As的吸收量及吸收速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时期.  相似文献   

13.
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后代低蛋白质变异株系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系05-49的NRA从抽穗中期至灌浆后期均高于对照,灌浆末期低于对照;株系05-14从扬花中期至灌浆中期均低于对照,灌浆后期至末期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株系05-14在被检测的各时期均高于对照,株系05-49仅在灌浆末期低于对照,其它各时期均高于对照.两变异株系叶绿素a/b值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小麦生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生长动态,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是:喷施多效唑能明地抑制茎节及叶片的生长,使株高降低,特别是对上部间的伸长抑制较严重,但节间,叶片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却有增加,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中,以喷施200mg/L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不同氮肥基础上喷施多效唑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幅度为6.44-10.00%,喷施多效唑对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烤烟中上部叶片氮化合物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部分烟区烤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含量偏高,影响烟叶(特别是上部叶)可用性的实际,在不同施氮量和氮素形态下,研究了烤烟K326大田中后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中部叶中,施氮量增加,叶片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氮素形态对总氮、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成熟期烟碱含量随硝态肥施用比例增加有下降趋势,上部叶中,施氮量剧烈影响叶片各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施氮量越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越高,高氮量处理明显高于中、低氮量处理;氮素形态对上部叶含氮化合物影响与对中部叶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生产中降低中、上部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应严格控制施氮量;增加硝氮施用比例可促进烟株对氮素的前期吸收,一定程度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它不仅是对小麦生长中、后期产生影响,在小麦三叶期前对根系、茎叶等生物性状亦有促进作用。过去诸多研究认为小麦三叶期前基本不从土壤吸收营养,主要利用胚乳养分。本文通过对4个小麦品种底施不同种类肥料及不同种类肥料配合的观察分析,认为三叶期前胚乳养分和土壤养分同等重要,并且不同的肥料组合对三叶期幼苗生物效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转绿过程中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SOD、POD、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见光初期,黄化苗的所有生理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在见光后明显上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CAT活性等指标先升高后降低,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以及POD、SOD活性等指标则先降低后升高,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