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蛋白质组研究:无尽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科学》2002,54(3):23-25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公共媒体不断向大众勾画着一幅幅美丽的图景,使人们认为,一旦科学家把各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碱基排列顺序测定清楚,生命的遗传奥秘就会显露无余.但是,真实的图景远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遗传信息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形成间接地指导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也就是说,一个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导致了相应的蛋白质形成,蛋白质再参与到生命的各种活动中去.所以,要想真正揭开遗传的奥秘,仅仅了解基因组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基因的产物--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与宏大的宇宙相比,地球竟是如此的"渺小":只相当于目前已发现的宇宙尺度的10-22.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地球简直就是一粒"微尘".然而,就在这个宇宙的"微尘"之上,却存在着一种生命现象,居住着众多的生物,人自然是它们当之无愧的代表.尽管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与星球的寿命相比,人的一生只及星球的十亿分之一;宇宙尺度的温度只要变化10-10,人类便会化为乌有.然而,这个生灵又是如此伟大:人类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对存在已上百亿年的宇宙进行探索,并将宇宙的奥秘了解得越来越清晰.就连人类也不由得发出惊叹:生命竟如此神秘而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莲子深埋地下千年不腐,还能发芽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小小的莲子如何完成这样的生命奇迹?其间蕴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堅守古蓮子千年不腐莲子未完全成熟时青翠娇嫩,老熟后变成了黑色,坚硬如石,因此也被叫作"石莲子"。事实上,莲子不但有岩石一般的身躯,还有岩石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格呢!1952年,我国科学家在大连市普兰店东郊1~2米深的泥炭土洼地里挖掘出了古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久远的年代就曾幻想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随着历史的更迭与变迁,特别是进入当代社会的人类,对地球以外星球的探索更是与时俱进,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究竟有没有生命的存在?从其他星球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是否记录了某些生命的印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曾六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小汉教授。刘小汉对陨石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南极陨石能否揭示宇宙奥秘陨石是人类惟一可以得到的外太空物质,也是惟一研究太阳系形成原因的载体。其重…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球几乎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要快100万倍!面对这组惊人的生命灭绝数据,潘文石认为自己应责无旁贷争分夺秒地去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蓝蝶变色与梦幻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鲜艳的颜色一直是自然界的一个谜。美丽的蝴蝶、漂亮的热带鱼以及具有独特质感的花草,不论风吹雨淋日晒它们都永远不会褪色,除非生命结束。 这些天然的色彩就是再高明的画家也很难用颜料再现出来。 现代科技帮助人类向生物这一本领靠近了一步,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只需红、黄、蓝3种颜色的小点就可以构成变幻莫测的色彩。 最近,生物色彩奥秘的新发现,再次缩短了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在色彩本领上的差距,日本科学家从南美亚马逊流域一种蝴蝶身上找到了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美丽鲜花,给摄影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摄影题材。从摄影艺术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关爱这一题材,是因为一帧优秀的花卉摄影作品,既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在自然中或是在公园中拍摄花卉,我们经常面临着一种取舍:如何既突出主体,又避免那些杂乱无章的背景?如何既不破坏花卉的自然生存条件,又能获得一张令  相似文献   

8.
他们健康的奥秘不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也不是他们所创造的辉煌纪录.而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运动习惯,以及对荣誉和生命的珍惜态度. 提起奥运会,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自然是荣誉、鲜花、掌声.但如果说,奥运会还和寿命有关系,你是不是就觉得难以置信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那些在奥运会上载誉而归的运动员们,得到的可不仅仅是一块奖牌,他们的寿命还很可能因此延长数年.  相似文献   

9.
记得那是1988年底,我正在北京一位老师处小坐,因为刚刚在他主编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生命与地球同源"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谈话内容自然都是围绕生命起源和"同源说"来进行的。临走时他指了指书架对我说,那里可能有一些我用得着的资料,叫我看看,觉得有用的可以拿去作为参考。我查阅着书架上的书和杂志,其中就有《世界科学》,有几本《世界科学》的封面上还盖有"请交换"的蓝色图章。我拿起来翻了翻,其中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有好几篇文章又正好与我当时所做的研究有关,给我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正>袁鹏:生命只有一次,我想成就非凡自上高中起,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神经科学家。目前我在一家尖端的神经影像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我对目前自己取得的一切颇感自豪,也为自己的职业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而感到振奋。但是问题来了,实验室的另一位博士后最近跟我说:"悲哀呀!你工作在这些一流的学校里,却一直在担心钱的问题。"不错,我一直为钱担心。因为没钱,最终会使我生活窘迫,无法实现我的职业梦想。  相似文献   

11.
在希腊的帕尔纳索斯山的南坡,有一组石头建筑物,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这即是遐迩闻名的戴尔波伊神庙。在神庙入口处,刻在石头上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当地人说这是阿波罗神的神喻,后来被许多哲学家引申为人类认知的富有哲理的大智慧。其实,人类认识自然与人类“认识你自己”,看似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命题,实质上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因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是起决定作用的。纵观人类的全部思想史,迄今人类对地球、对朝夕相处的大自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归根究底,…  相似文献   

12.
苏联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写过一本《研究自己的乡土》,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译成中文,是我很喜欢的通俗实用的地理科普读物。这本书渗透的思想是告诫有志于社会、历史、人文、地学研究的学子,并非一开始起步就把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其实从自己的家乡开始,深入调查,从一点一滴做起,倒是可以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奥勃鲁契夫在书中引用俄罗斯大诗人、著名百科全书式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诗:“随时随地研究吧!什么是伟大的和美丽的,什么是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如今蛰居在湫隘小巷,无乡无土,自然谈不上什么研究,但闲来无事,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