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油菜防御酶系对芸薹根肿菌毒素诱导的响应,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10%,25%,50%,85%,100%)的芸薹根肿菌粗毒素处理油菜幼苗,测定其对油菜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SOD和P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高浓度毒素处理的酶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POD活性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20倍;SOD和PPO活性均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83和7.00倍;CAT和PAL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二者均在72 h时出现活性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的3.52和6.75倍.本试验表明,根肿菌粗毒素可诱导提高油菜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抵抗毒素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研究草甘膦不同浓度胁迫下,常温(30/25℃,白天/黑夜)和低温(15/7℃,白天/黑夜)铁皇冠叶片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草甘膦胁迫条件下导致铁皇冠叶片的3种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都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这说明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植物耐胁迫的重要生理基础.常温下MDA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低温下MDA含量逐渐增加,这说明低温和草甘膦双胁迫下,铁皇冠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硅对小麦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基培养小麦幼苗,用不同浓度的Si(Na2SiO3)溶液灌溉后,研究硅对小麦幼苗叶片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浓度在0至3.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硅浓度在0至2.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细胞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硅的浓度大于2.5mmol/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降低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突然上升;CAT的变化趋势与POD及SOD恰好相反,说明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保护幼苗细胞,而高浓度的硅对小麦幼苗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以5种光质的LED灯为红心杉组织培养光源,探讨LED光源与红心杉组培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之间的关系,发现最适宜红心杉组培苗生根的LED光质配比为红蓝紫绿配比光(R∶B∶P∶G=4∶1∶1∶1),此时生根率(93%)、平均根数(3.17条)、生根指数(3.69)最大;红蓝配比光有利于红心杉组培苗SOD及CAT活性的增强,对POD及PPO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红蓝配比光的基础上增加紫光,可促进POD,PPO及CAT活性的增加,对SOD活性则产生抑制作用;在红蓝紫配比光的基础上增加绿光,可促进POD活性的增加,对SOD,PPO及CAT活性则产生抑制作用;红心杉组培苗根系生长与其SOD及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PO活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人为模拟高温,以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主要测定指标,研究了高温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经过38℃高温处理24h后,POD活性增强,SOD、CAT活性先升后降,O2^-的产生速率增加,同时,高温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膜透性增加,幼苗的膜系统受到明显的伤害.由此认为,高温协迫后,活性氧积累以及由此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是玉米幼苗高温伤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蓝萼香茶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对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的影响 ,测定了 8d ,4℃低温胁迫下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SOD和POD的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后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SOD和PO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 ,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低温伤害 .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辐射对水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波长为365 nm的4 W紫外线灯照射水螅,50 min时水螅全部死亡,LD50=26 min.紫外线灯照射对水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影响显著.在水螅恢复的过程中三种酶活性开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OD 16 h后、POD和CAT 24 h后酶活力分别逐渐下降.说明水螅在抗紫外线的修复过程中保护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齐齐哈尔北满特种钢厂SO2 污染区的家榆、糖槭、中东杨和旱柳 4种绿化树木叶片的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钢厂SO2 污染区中树木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SOD和POD活性和外渗液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 .SOD活性增长率与叶绿素含量下降呈显著负相关 .不同树种间对SO2 污染的抗性差异显著 ,旱柳抗性最强 ,中东杨其次 ,家榆和糖槭抗性较弱 .同时 ,电解质外渗率、SOD和POD活性的大小受树种与处理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 .在对照、污染 2种环境中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污染区中树木叶绿素同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以黑麦草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不同质量浓度铅镉污染,添加不同浓度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后测定黑麦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CHL)含量的变化,探讨EDDS对不同质量浓度铅镉污染下黑麦草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对铅镉有一定的抗性.在铅镉质量浓度分别为600,60 mg/kg时,施加2.4 mmol/kg的EDDS时,SOD和POD的活性达到最高;在铅镉质量浓度分别为600,60mg/kg时,施加1.2 mmol/kg的EDDS时,CAT的活性达到最高;在不同铅镉质量浓度下,随EDDS浓度的增加,黑麦草幼苗叶绿素的含量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铅镉质量浓度分别为600,60mg/kg,EDDS浓度为2.4 mmol/kg时,黑麦草幼苗叶绿素含量最少.因此,根据不同铅镉污染程度的土壤应选择相适应的EDDS浓度,才能有利于缓解铅镉对黑麦草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辽星一号水稻品种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对处理后的水稻幼苗进行各项指标测定,需要测定的数据有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根据测定所得的结果 ,用以研究PEG预处理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EG预处理的水稻幼苗在受到盐胁迫后,水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均高于未处理组,由此可以说明PEG预处理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以维生素D3不同浓度0 IU/L、5000 IU/L、10000 IU/L、15000 IU/L、20000 IU/L浸浴菲律宾蛤仔96h,观测维生素D3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维生素D3浸浴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的CAT、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比较同一时间段10000 IU/L组CAT、SOD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而在试验过程中GSH-Px活性随时间延长有一直升高的趋势,但比较同一时间段15000 IU/L组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维生素D3微粒悬浮于水层中被蛤仔滤食,可一定程度提高菲律宾蛤仔抗氧化活性,其剂量以10000 IU/L到15000 IU/L范围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水自溶法水解草鱼内脏,从中分离出水解产物,然后将其干燥制作成饲用多肽粉.研究了水解工艺条件对草鱼内脏水解的影响,测定了水解液和干燥后的多肽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自溶温度为60℃,自溶时间为75 min,每100 g内脏匀浆加水60 mL时,草鱼内脏的油脂提取率为70.05%.此时,内脏水解液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72%.水解液经过干燥后,其理化组成符合国家一级饲用鱼粉标准.热风干燥的饲用多肽粉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喷雾干燥多肽粉.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叶黄杨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模拟自然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叶黄杨质膜相对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各异;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SOD、CAT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OD、APX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组成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Raman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晶相组成对TiO2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400℃时,TiO2纳米粒子为锐钛矿相.从400℃到700℃是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过程.当热处理温度升至700℃时,TiO2纳米粒子完全为金红石相.在光催化实验中,580℃热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光催化活性下降,这能够从晶相组成上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应用铁氰化钾还原法、Fenton法、邻苯三酚自氧化实验及DPPH自身显色实验分别检测苦参多糖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了苦参多糖对高糖诱导的红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考察苦参多糖对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活性及红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多糖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且与多糖浓度呈计量依赖关系(n=3,p0.05),但这一作用弱于阳性对照Vc。苦参多糖可以提高红细胞中SOD、CAT和GSH的活性,清除活性氧,从而改善由高糖诱导的红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因此,根据糖尿病并发症机制,苦参多糖可能为中药苦参中抑制糖尿病氧化应激的活性物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Al2O3负载Mn-Fe-K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技术研究了水中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三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能。探讨了溶液pH值、不同臭氧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叔丁醇以及混合体系对有机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对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48.9%、64.0%和80.8%。随着温度、pH值(<9)、催化剂量的增加,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的去除率均随着增大,但当pH值>9时,去除率随着pH值升高而有所减小。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后各去除率均降低,表明其催化臭氧氧化过程均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混合体系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300 g/L)的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长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芽长、根长、侧根数均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当PEG质量浓度低于150 g/L时,其幼苗的SOD及POD活性随PEG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而PEG质量浓度高于150 g/L时,则随PEG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但幼苗MDA含量随PEG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升高,长豇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膜受伤害程度也愈严重.  相似文献   

18.
锌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锌(Zn^2 )处理玉米种子,研究对幼苗生长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2 浓度高于50mg/L时,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系长度、根体积和株高随Zn^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根系和土地上部生物量在Zn^2 浓度为5mg/L时达到峰值,而后随Zn^2 浓度的增加,植株干重减少.随Zn^2 浓度的增加,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根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抗坏血酸氧化酶(ACO)和多酚氧化酶(POL)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Zn^2 浓度为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随Zn^2 浓度的增加,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半致死浓度是确定适宜诱变条件的重要指标,为探明叠氮化钠(NaN_3)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和生理影响,本研究在设定的处理时间进行不同NaN_3浓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与幼芽生理状态的检测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当NaN_3处理浓度增大时,植株的存活率降低;利用Logistic方程测算出3,12和24 h三个处理时间的NaN_3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75,10.48和9.05 mmol·L-1;当NaN_3处理浓度小于10 mmol·L-1时,处理时间越长植株幼芽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在24h处理的半致死浓度条件下,NaN_3对腋芽的致变效率约为8.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回火温度及时间对4330V低合金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寻4330V钢的最佳回火工艺,从而提高4330V钢的产品性能。【方法】通过不同的回火温度及回火时间对4330V钢进行处理,对其强度、硬度、韧性及塑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4330V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都有所下降,韧性和塑性都有所升高;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4330V钢的强度及硬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和塑性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结论】当回火温度为640℃及700℃时,温度过高会造成过回火;当回火温度为500℃时,温度过低,回火不充分;当回火温度为620℃回火120 min后,4330V钢的各种性能匹配较好。4330V钢在500℃和580℃回火后,其断口形貌主要以准解理断裂为主,此时钢材的延伸率最低;当回火温度提高到640℃时,其断口形貌主要以细小韧窝为主,此时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韧窝也变得越大越深,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