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悲悼》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这两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两部作品的结尾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格调。文章从人物性格的不同、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形成结尾不同格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对比通常是了解两部同类作品的有效手段,而通过对作品中鲜明的不同点的分析,又是剖析作品背后深刻涵义的重要手段。以"二母争子"为核心的"灰阑故事"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与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在哲理、伦理与美学的角度上均有很大差异,剧中不同的"二母"与判决者形象给读者与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他们身后,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作品主题,表现方法和社会理想三个方向对《瑞普·凡·温克尔》与《桃花源记并诗》中的理想追求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倾向的差异,在作品中其各自的表达方式和理想追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脏》与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琼斯皇》尽管创作时代不同、两位作家所处地域不同,作品体裁与创作方法也迥然有异,但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互通之处与契合点。两位作者在其各自作品中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并对西方文明进程中黑暗与丑陋进行了无情揭露。  相似文献   

8.
社会不完善有多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女性问题,女性问题接通中西。在时间接近,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出现了两部反应女性这一相同问题的作品:《再生缘》和《傲慢与偏见》。它们是横空出世的呐喊,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救的"女性范本"。作品中女主人公表现为以此生求再生——自我放逐与大胆追求,自我修养——把自己变成不是一般的我,我不嫁了的女性自救特点——自结良缘……作品贵在不仅反映了女性问题,还给女性以出路,从而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精品。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争,而且在《呼啸山庄》中,反抗精神和批判力度显得更加强烈。但是两部作品的结局,都是与现实世界的和解,我们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两部作品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首先简·爱和希斯克里夫都是来自社会低层孤儿,在寄人篱下的日子受尽歧视和虐待。其次他们的爱情都受到重大挫折,罗切斯特故意隐瞒自己已有妻子的事实,而凯瑟琳最后还是离开了希斯克里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林顿。最后,简·爱和希斯克里夫的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前者成为了一大笔遗产的继承人,而后者在失踪三年后变成了一位有钱的绅士。这一切都说明阶级差别是两位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根源,自然而然,抗争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题。当然,这两部作品也有明显的差别,那就是简·爱和希斯克里夫对待仇人的不同态度,但无论是简·爱与罗切斯特在一系列人为设置的巧合下的结合还是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灵魂的重逢都表现出作者的无奈与妥协,都表明了共同的主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差别和社会偏见是不可能消除的,人性的完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只能寄托在巧合或虚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1.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两部不朽的名著《李尔王》与《高老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尽管悲剧模式相同,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如果考究一下两部作品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的话,却各有曲折,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的题材,不外乎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又做到了“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读聊斋杂说》),绝不雷同、重复;篇幅一般都是比较短小的,却又能以咫尺之幅,而尽龙腾虎跃之势,不给人一览无余之感。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固然源于内容的丰富多彩,但也与作者巧妙地组织安排作品的情节结构大有关系。对此,清代人的评点已屡有涉及。他们虽然多是在作品的某些局部冥会幽探,往往不能放眼于作品与形象的整体,而许多见解诚如他们自许的那样是“皆从书缝中看出”(《读聊斋杂说》),深得作者构思运笔之妙。本文即结合他们的评点,探索《聊斋志异》情节结构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与《伤逝》,都是表现女性命运,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品,两部作品不但对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给予了强烈的关注,而且寄寓着作者深刻的审视与反思,文章从男性话语体系下的创作、婚姻对女性命运的决定作用、女性个体婚恋观的异同等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内在蕴义里的暗合与分离。  相似文献   

15.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6.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基于相似的艺术追求,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化人游》和《潘金莲》为他们的心灵共鸣提供了准确的解读文本。丁耀亢创作《化人游》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的。魏明伦创作《潘金莲》,从表面上看,仅仅是重写了"一个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又招人谴责,引人深思的潘金莲"。但这种重写背后,同样基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历史以及未来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契诃夫,同是杰出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却具有相似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紧密联系上,即使在外部,在形式上,我们也可以找到二者相互契合的地方。但是,鲁迅和契诃夫的作品在揭示和抨击社会的深刻性,作品的艺术表现以及作者本人选取小说表现角度的不同对自我形象的体现上,又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契诃夫的《苦恼》(Misery)与鲁迅的《祝福》(NewYearSacrifice)是两篇较为典型的范例。下文通过这两篇小说的异同比较,力图从中探求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窦蛾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永平 《科技资讯》2007,(2):103-104
本文通过对《窦娥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我是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都描写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们消极虚弱,缺乏生活理想,面对新时代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他们爱好广泛又才疏学浅,不屑于同流合污又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任时代与命运捉弄。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剖析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揭示这种困境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