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列举有明末造政治、经济、军事、司法诸方面的弊端,缕述吏治腐败之表现及其危害,并剖析形成的原因,水到渠成地得出历史上最严重的腐败为吏治之腐败的结论.本篇为文章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2.
治理腐败是当前加强政权建设的重要问题。由于腐败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文中归纳为决策腐败、权力腐败和吏治腐败三种形式。剖析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和条件,提出加强教育、提高执法力度、改进和加强监督措施三者并行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宋朝基层吏治腐败十分突出,且多为群体性腐败。造成胥吏腐败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胥吏自身低劣的素质;二是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三是农民反抗意识的缺乏。胥吏腐败既扰乱当时社会秩序,又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对宋朝基层吏治腐败根源及负面作为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集中从清初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二个方面描述分析了《聊斋志异》对清初政治黑暗的批判。并通过与之以前以后的小说家对比,分析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 ,吏治腐败 ,社会危机加深。仁宗庆历年间任谏官的余靖 ,为官清正廉洁 ,忧国爱民 ,为后人所敬仰。他积极主张整顿吏治 ,改革朝政 ,为推行“庆历新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自嘉庆时期起国势日渐衰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乾隆在位期间由于其好大喜功,崇奢尚盛,致使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官吏贪腐之弊顺势而发。到嘉庆中后期,官吏贪黩、侵吞库银、以权谋私之风已遍及朝野.形成一股难以遏止的潮流,清王朝的统治每此而因况愈下。由此可见,吏治腐败是清王朝衰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集中从清初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二个方面描述分析了《聊斋志异》对清初政治黑暗的批判,并通过与之以前以后的小说家对比,分析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惩治官吏贪赃罪是我国古代吏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惩贪肃贿之刑法制度不断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以唐律为代表的唐代法律体系首创赃罪,立法严密。惩罚严厉,对有效预防和打击贪赃腐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唐代惩贪制度及其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依法治国、完善监察等方面得到启示,以指导现今反腐法律制度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敕撰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敕撰书数量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这些著作以加强立法,整肃吏治为主。集中地反映了朱元璋治国安邦的思想和主张,对于向官民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稳定社会秩序和抑制贪法腐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驿传是明代最繁重的徭役。中期以后,随着吏治的腐败,乘驿限制成为一纸具文。各级官员无不以轿马为必备,以驿站为传舍,而吃喝招待、非法盘剥,更使驿站不堪重负。与整个赋役制度改革特别是一条鞭法的推行相适应,驿站开始变民役民当为官募官当。这个办法随着张居正整顿吏治限制乘驿的一系列改革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随着张居正改革的失败而流产。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都在顽固的滋生与蔓延,其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住。这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已引起国人的忧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人发自内心地痛恨腐败,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根除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腐败的新动向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术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分析了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遏制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首先简要介绍了已有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接着介绍了新兴科学--可拓学,并用其来解释了腐败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建立“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物元分析模型提出了解决腐败问题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古今中外有关腐败的论述中概括出腐败的涵义,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腐败应包括三大要素: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腐败现象违反或背弃公共权力规范和规则;腐败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现今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保护主义”现象的透视 ,分析造成腐败保护主义的原因 ,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将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置于行政学的对话语境中,从政府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腐败,可以发现官员经济人假设、政府寻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都可以在行政学的范围内来研究行政腐败的诱因。对腐败的治理要以转型期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强化制度的监督与约束、引导国际力量的介入、借鉴西方反腐先进经验,积极为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道德他律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道德他律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实现的有效途径及国外道德他律治理腐败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监管中的腐败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监管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政府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总收益的最大,而企业的目的是实现本企业的利润最大,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企业为追求利润会选择违法经营或高风险经营,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行贿受贿的可能,政府为了防止监督中的腐败行为要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文中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条件,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得出了防范腐败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是屡反水止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制度的欠缺。要遏制腐败,就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本文尝试从推进监督制度、法律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薪俸制度的创新等方面,来寻求遏制腐败之对策。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毒瘤,对腐败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何消除腐败,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是各国面对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腐败的成因做详尽的探究,才能对症下药。对各类探讨腐败行为成因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研究视角综述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大致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于当前反腐工作的几点启示,并特别指出,需重视行政官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腐败成因的数据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