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精神病人是一类特殊群体,对他们应当予以特别的保护。但是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这种特殊规定来免除自己的犯罪行为。因此,精神病人的司法鉴定问题对于整个案件的进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病人司法鉴定及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认识和理解,试图为医学和法学的有机结合找到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的问题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发展,界定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越来越受到各国立法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对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各有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刑法对其没有威慑力.我国<刑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应予以修改,即降低未成年人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标准,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竞合的情形。有关司法解释或相关法律规定似乎对刑民责任之间的界限有所突破,关于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是否可以转换引起了不少的争论。笔者试对有限许可刑事责任向民事责任的单向转换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鄢烈山 《世界博览》2010,(18):20-20
此案中,潮州市的司法人员与政府官员的表现值得崇敬和赞美,而这样的判例何以罕见更值得检讨。 精神病人(俗话叫“疯子”)在精神病发作期间,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产生的危害行为,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应该说是现代文明常识,中国刑法早就对此有明确规定。可是,实行起来为什么会十分艰难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竟争强度加大,新旧观念不断冲撞,致使面临危机的精神病人日益增多,精神病人的犯罪也在日益增多.但由于人们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存在着很大偏见,以及对刑法第15条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上形成的观念和意见也不同.同样是精神病人犯罪,有人认为要负刑事责任,有人认为不应负刑事责任.在案件的处理上,有时意见分歧很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刑法第15条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以便更为准确地应用刑法第15条.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作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主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主体具有依法成立、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特征。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共同犯罪现象日趋增多和复杂化,实行过限在司法实践中也大量出现,如何判断是否成立实行过限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成为了困扰司法人员的一大难题。对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完善共同犯罪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正确定罪量刑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只有准确认定实行过限并合理分配刑事责任才能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邱海云 《科技信息》2008,(5):226-226
现行刑法在盗窃罪中未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加以规定,但单位盗窃在现实生活中日益泛滥,且单位盗窃行为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同时单位有能力承担由其盗窃行为所引发的刑事责任,并符合刑罚目的。故本文认为单位应作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1.
唐朝刑事立法的成就,集中反映在唐律上,其中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上可谓世之瑰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律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阶段的划分与我国现行刑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税 《科技智囊》2020,(7):38-4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既带来了新的社会福利,也带来的新的社会风险。刑法当具有前瞻性,及时调整《刑法》规范以应对新的刑事风险,但也应当具有保守性,以谨慎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特别是强人工智能,其研发的合理性本身值得商榷。人工智能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也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所以出于法律稳定性和社会伦理的考量,不宜赋予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在行为人利用人工智能的故意犯罪中,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考虑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在人工智能过失犯罪和人工智能失控造成的犯罪中,应当根据行业义务严格设定研发者和使用者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无果而终说明国际环境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谈判等方式解决,拯救全球环境需要新的解决手段和机制。追究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许多朝代在刑事责任问题上都采用了矜老原则即对老年人犯罪适用从宽处罚,这对我国现代刑法尚缺乏对老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的规定是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5.
草原犯罪是严重破坏草原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危害生态安全。为了保护草原,必须追究草原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草原犯罪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主要包括:理论层面——预防草原犯罪;规范层面——兑现草原立法;实践层面——实现有罪必罚。追究草原犯罪刑事责任的现实意义在于全面贯彻《草原法》,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促进人与草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适用刑法时,既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权威,又要兼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应适用从宽特殊刑事责任。本论文探讨适用从宽特殊刑事责任的法理学依据和实践意义,以及具体适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与民族特点相联系的危害行为的一般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2002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该款作出法律解释性意见,认为这里的八种犯罪,指八种犯罪行为,并非八个具体罪名。根据刑法规定,结合这一立法解释性件,联系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我们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亦应给予新的具体解释,并应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  相似文献   

18.
抢劫罪不仅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而且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严重犯罪之一。本文对抢劫罪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及其是否仅限于一般主体进行了探讨,并对刑法第289条的首要分子构成抢劫罪的理解问题作了研析。文中就刑法的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分析。认为刑法第17条第2款关于主体刑事责任年龄最低规定,适用于刑法第263条、刑法第267条第2款部分规定及刑法第289条的规定。而不适用刑法第269条转化抢劫罪。  相似文献   

19.
法人犯罪先是见诸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现在也开始为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承认。本文阐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并对两大法系的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做了比较研究,期望为完善我国有关单位犯罪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应该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