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庆油田萨尔图中部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区块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I组结束聚合物驱油后即将上返到萨尔图油层萨川0一萨mro单元层注聚合物,这个区块是大庆油田第一个二类油层聚合物工业驱区块,其注聚合物前的采出程度的准确标定关系到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工业驱的效果评价和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对该区块的动态、静态资料的四种不同计算采出程度方法优缺点加以分析对比,认为“静态资料法”比较合理,并将该方法计算结果标定为区块注聚合物前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 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深部调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研究 ,根据大庆油田目前所用的配方 ,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种配方调剖剂 ,并对其成胶特点、在岩心中物理堵塞作用的大小、以及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 ,成胶时间从 2天到十几天不等。成胶后强度大 ,粘度大于 2 0Pa·s且有效期长 ,在实验观察 9个月的时间里 ,冻胶的粘度没有明显降低。另外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对地层的堵塞作用大 ,地层条件下可使渗透率降低 6 0 %以上。该调剖剂已在大庆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深部调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大庆油田目前所用的配方,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种配方调剖剂,并对其成胶特点、在岩心中物理堵塞作用的大小、以及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成胶时间从2天到十几天不等.成胶后强度大,粘度大于20 Pa\5s且有效期长,在实验观察9个月的时间里,冻胶的粘度没有明显降低.另外,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对地层的堵塞作用大,地层条件下可使渗透率降低60%以上.该调剖剂已在大庆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长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950-9952
针对非均质多储层或非均质厚油层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吸水剖面和产液井产液剖面的不均匀性,从调剖堵水前后地层流体渗流特性的变化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残余阻力系数确定方法,用来计算调剖堵水时的处理半径以及最佳处理液用量。该方法对矿场调剖堵水处理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调剖堵水作为常用的稳油控水技术,对于油井稳产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油层非均质严重,加上多轮次调剖作业,使得调堵效果变差,有效期缩短;拟将调剖和堵水技术相结合,在优选得到的调剖剂和堵水剂基础上,对高强度凝胶调剖剂微观成胶结构进行了电镜分析,采用室内岩心实验,对注水井调剖结合采油井堵水的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对调堵结合用量和顺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堵剂微观结构密实,具有良好的注入选择性和封堵能力,调堵结合増油效果明显好于单独调剖或堵水,且调堵结合宜采用"先调后堵"的方式,以0.2 PV调剖剂+0.1 PV堵水剂的用量的驱油效果最好。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于改善调堵效果和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边水驱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点 ,提出了边水调剖技术 ,同时对调剖井点的选择、调剖剂的筛选、调剖剂用量的确定、调剖施工工艺等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向优选的调剖井注入调剖剂 ,可以控制边水的侵入方向和推进速度 ,从而增大波及系数 ,提高最终采收率。 2 0 0 0年 5月到 1 1月 ,对高 1 0 4 5区块 8口井进行了边水调剖试验 ,共注入调剖剂 1 851 6m3。调剖后 ,内部井的含水率下降、产量回升 ,明显提高了区块的采收率。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调剖增油超过 70 0 0t,投入产出比大于 1∶2。  相似文献   

9.
杨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57-4759
河南油田某区块地层温度异常、矿化度高,常规调剖剂所用的聚丙烯酰胺容易分解使得调剖效果差,调剖后的吸水剖面均质性不好。为了提高调剖效果,开展了新型调剖剂的研制。实验选用疏水缔合聚合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合成了一种调剖剂,并模拟油藏实际环境对其开展了调剖剂性能的室内实验评价。确定最佳的配方为:缔合聚合物的浓度是3 500—4 000mg/L的范围,调剖交联体系为:乌洛托品0.07%、苯酚0.07%、以及间苯二酚0.02%。最后对合成的调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疏水聚合物的稳定性好,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很高,适合高温高矿化度油田调剖堵水。  相似文献   

10.
边水驱油藏调剖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边水驱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点,提出了边水调剖技术,同时对调剖井点的选择、调剖剂的筛选、调剖剂用量的确定、调剖施工工艺等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向优选的调剖井注入调剖剂,可以控制边水的侵入方向和推进速度,从而增大波及系数,提高最终采收率。2000年5月到11月,对高104—5区块8口井进行了边水调剖试验,共注入调剖剂18516m^3。调剖后,内部井的含水率下降、产量回升,明显提高了区块的采收率。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调剖增油超过7000t,投入产出比大于1:2。  相似文献   

11.
体膨颗粒调割剂已在大庆油田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保证体膨颗粒调剞剂的质量和应用的规范性,建立其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应用该套装置对体膨颗粒调剖剂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可以筛选出适合油田应用的体膨颗拉调剖剂,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针对孤岛油田地层温度70℃,地层水矿化度5 004 mg/L的条件,为其研究了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剂,并对其配方、性能、组合优化、用量优化和注入方式和时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从1~20 d可调,成冻后强度高.聚合物驱后,为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深部调剖剂的用量存在最优值,驱替实验中,用量为0.1Vp时,采收率增幅最大,产出投入比最大.注入相同量深部调剖剂,越早注入,所得的最终采收率会越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原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等复杂地质条件油藏特点,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研制适合该油藏特点的调剖剂,有效的解决油藏层间矛盾,提出了由HPAM与复合交联剂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成了颗粒状高分子调剖剂CSL-2,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调剖剂耐温130℃,耐盐2.0×105mg/L(Ca2+、Mg2+:5 000 mg/L),其吸水后膨胀倍数达50倍以上,膨胀体强度较满意。高分子调剖剂加入破胶剂后,可以降解为溶液,克服了同类调剖剂的缺点,使用安全。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部分同种类型产品,可用于油层深部调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双下油田地质构造复杂 ,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层内、层间、平面三大矛盾更加突出 ,产油量锐减 ,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益的问题 ,采用添加了部分聚合物的钠土 (蒙脱土 )为调剖剂的调剖技术 ,对 1 0口注水井实施钠土调剖堵水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工艺成功率达 1 0 0 % ;注水启动压力平均上升了 2 .74MPa,吸水指数平均下降了 39.32 m3 /( d·MPa) .实施调剖两年间累计增油 3783t,累计降水 32 783m3 ,平均含水下降 1 .7% ,平均有效期过 1 80 d,共获经济效益 30 0 .35 3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 5 .4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葡萄花油层PI3单元的原油产量,增加最终采收率,根据葡萄花油层地质概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水平井开采参数优化研究。分析葡萄花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优化水平井SJ1在目的油层的井轨迹及水平井射孔射开层段位置,确定目的层内水平井最佳多段射孔组合方案及射孔方式,并划分措施隔水层位置。模拟结果表明:PI3油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中下部的4~6小层内,剩余油储量为33.34万t;最优水平井入靶点位于980.3m深度,钻井完钻深度为991.5 m,水平段长度约为186 m;在最佳射孔位置组合方案及分段射孔方式条件下,水平井累积产油量为1.961万t,综合含水率为96.8%。参数优化后的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合理产液量为50~60 m3/d,采收率提高了16.08%,达到了有效挖潜剩余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是由FYJ凝胶调驱体系和FYF分子膜调驱体系组成的.介绍了FYJ凝胶调驱体系中交联剂的合成、凝胶调驱的机理、凝胶调驱体系性能;FYF分子膜调驱体系中调驱剂的组成、FYF分子膜调驱剂的作用机理、FYF分子膜调驱体系性能.室内调驱试验结果表明: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可以有效提高调驱压力,FYJ凝胶调驱体系与FYF分子膜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经调剖注水后,7口采油井均明显见效,见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结合百色油田雷公区块生产概况及调剖工艺应用现状,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的调剖堵水剂三套,并对其现场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聚合物弱凝胶调剖剂为例,对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结合雷公区块现状设计了施工方案,对其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调剖效果预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建立了多层油藏调剖效果预测解析模型。首先,根据封堵率的变化评价各理想层的吸水指数,进而利用叠加原理计算各层吸水量;然后,根据油、水井间水相渗流阻力和油井井底流压计算不同油井方向的平面分配系数,计算注水井在不同油井方向上的层内分水量;最后,根据油井动态开发数据计算各个油井的分层含水率,计算油井的受效效果。对一个实际井组的调剖效果进行了测试,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有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硼酸酯单体(DB/BS12)与丙烯酰胺(AM)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机理获得调剖剂。在不同的氯化钠浓度、温度、PH值情况下,对P(DB/BS12-AM)调剖剂的溶胀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和分析DB/BS12用量、交联剂用量对调剖剂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B/BS12-AM)调剖剂具有一定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黑油模型对让那若尔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生产历史拟合,研究表明:油层出水基本分为3种类型:油层同时产油产水;油层顶部主产油、底部主产水;油层底部主产液主产水,底水到达井筒主要以线状突进为主。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用可动凝胶调剖数值模拟软件优选出调剖方案的各项技术参数:在区块综合含水40%时注入调剖剂,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10-6,采用多段塞注入,段塞尺寸为0.15 PV。该方案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