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CIIR)方法,制备了一种在60~120 ℃阻尼效果良好的改性橡胶材料,以解决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温域较低的缺陷.DMTA测试表明:单纯的PVC糊树脂共混CIIR材料在高温段阻尼峰较窄,通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糊树脂形成塑溶胶再共混CIIR可以拓宽阻尼温域,60~120 ℃材料的阻尼因子tan δ>0.15.SEM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解决了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界面结合性能.FTIR分析表明:塑溶胶现成、共混与硫化过程未产生接枝与共聚.力学性能测试则表明:共混材料柔韧性提高,阻尼材料的拉伸性能与表面硬度随PVC塑溶胶含量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材料的阻尼性能,采用分步方法,以丁基橡胶(IIR)为聚合物网络Ⅰ,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为聚合物网络Ⅱ,制备了丁基橡胶/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IR/P(St-MMA)IPN].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IIR/P(St-MMA)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丁酯(BMA)的含量等因素对IPN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极性单体的加入有利于提高IPN的阻尼性能;添加交联剂和单体BMA可明显提高IPN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丁基橡胶(IIR)为原料,在非啮合反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制备了氯化丁基橡胶(CIIR),在80℃下用液溴溴化CIIR正己烷溶液获得溴氯化丁基橡胶(BCIIR)。用1 H-NMR、热重分析仪和无转子硫化仪对卤化丁基橡胶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硫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挤出制备了w(Cl)=1.1%的CIIR,当氯化挤出温度为100~110℃时,有利于生成仲位氯代烯丙基结构,CIIR中尚余少量异戊二烯结构。BCIIR中w(Br)为0.2%~0.8%,并随液溴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CIIR的溴化会导致橡胶的重均分子量和不饱和度下降,但不饱和度仍可保持在1.2%左右。CIIR溴化后热稳定性提高,BCIIR的热分解温度高于CIIR,并随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进一步升高;BCIIR的硫化速度明显加快,比CIIR提高了5%,比IIR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4.
研究氯化丁基橡胶的性能及其研究现状,特别是针对氯化丁基橡胶的阻尼性能、气密性、阻燃性能三方面论述其研究发展现状。氯化丁基橡胶作为一种常用弹性体材料,对其进行必要的性能研究有利于该橡胶的合成及开发,还对扩充氯化丁基橡胶的特殊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的烧结温度制备了一类新型的YSZ-Zr_2WP_2O_(12)复合电解质材料,并通过XRD、Raman和SEM分析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相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XRD和Raman谱的分析表明,在1400℃以上烧结得到的材料为YSZ-Zr_2WP_2O_(12)复合电解质,没有其他杂质峰的存在;SEM分析表明,1500~1600℃烧结得到的复合材料晶粒尺寸较大,结构比较致密,有望得到较好的电学性能.因此,YSZ-Zr_2WP_2O_(12)复合电解质的最佳烧结温度是1500~1600℃,该复合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有望为解决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热膨胀系数失配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用溶胶-凝胶法在煅烧温度800℃和1200℃制备Ce0.8Gd0.15Y0.05O2-δ(GYDC)和NdGa0.9Mg0.1O3-δ (NGM) 电解质初始粉末,以GYDC为基底材料,将GYDC和NGM按物质的量比1:0.05,1:0.10,1:0.15进行机械混合,烧结温度为1300℃,1400℃和1500℃制备NGM-GYDC复合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交流阻抗谱研究NGM的掺入量及烧结温度对NGM-GYDC复合电解质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300℃烧结10h,所有复合电解质材料均为立方萤石结构,晶粒近似球形,分布均匀,在所有复合电解质材料中,010NGM-GYDC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活化能,在600℃时电导率σ600℃=2.81×10-3 S/cm,活化能Ea=0.83eV,比基底材料GYDC的电导率(σ600℃=1.31×10-3 S/cm,Ea=0.92eV)提高2.15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然光人工气候室,设置3个不同温度(低温区昼20℃/夜15℃,中温区昼25℃/夜20℃,高温区昼30℃/夜25℃)对紫罗兰中晚熟品种'彼岸王'栽培试验;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浓度25×10-5)进行3、4、5次喷雾处理.结果显示,低温区GA喷雾处理开花率达100%,对照没有开花.中温区与高温区对照与各处理均未见开花.3个温度区赤霉素GA喷雾处理分别比对照区株高,节数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梯度复合阴极材料LaBaCo2O5+δ-Ce0.8Sm0.2O1.9(LBCO-SDC)。通过X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热膨胀法、交流阻抗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对晶体结构、界面微观结构、热膨胀性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BCO阴极与SDC电解质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电解质SDC的添加有效地降低了阴极材料LBCO的热膨胀系数;双层梯度复合阴极比单层阴极表现出更小的比表面电阻以及极化过电位,显示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700℃时,双层梯度复合阴极的比表面电阻与LBCO阴极相比下降了约13.2%,极化过电位(电流密度为0.20 A/cm2)从51.0 mV下降到46.4 mV。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平定向凝固法合成砷化镓多晶,定向凝固炉分为3个温区,砷单质在低温区(约630℃)升华,通过中温区后在高温区(1 250~1 255℃)与镓逐渐化合为砷化镓多晶.石英变形、砷端杂质、多晶表面氧化以及多晶尾端富镓是合成砷化镓多晶过程中易出现的宏观缺陷.通过对原料配方设计、砷蒸气压控制以及炉子降温程序设计等进行优化,成功获得了完整性好且电学性能指标优异的砷化镓多晶.多晶的迁移率在4 800~5 400cm2/(V·s),载流子浓度为1015~1016 cm-3量级,完全满足砷化镓单晶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电解质材料的电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固相法制备了不同粒度的Ce0.8Sm0.2 O1.9(SDC)与(ZrO2)0.92(Y2O3)0.08(YSZ)的复合材料(SDC与YSZ 的质量比分别为1∶9, 3∶7, 5∶5), 以其为电解质制备成片状燃料电池, X射线衍射 结果表明, 材料呈双相复合结构, 阻抗谱和电池性能的测量结果表明, 电解质在低温和 掺杂量较低时电导率比纯YSZ高, 在电池工作温区(700~850 ℃)内电导率都较低. 以它为 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开路电压很低, 并且随SDC掺杂量的升高下降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低温下等强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脆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性是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尤其在低温环境中.为研究低温下橡胶集料混凝土(CRC)的脆性特征,配制了橡胶集料体积掺量分别为0、5%、10%和15%,强度等级相等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测试了其在常温(20℃)和低温(-25℃)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从力学和断裂面两个角度分析了低温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脆性特征.结果表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断裂面粗糙度比普通混凝土大,低温下能够吸收更多的非弹性变形能,屈服强度增加,脆性降低,延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Hz),共混物的I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相似文献   

14.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以半椭圆管盘式涡轮(HEDT)为底桨、上提操作的宽叶翼形桨(WH_U)为中、上层桨的三层组合桨,研究24℃~95℃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气-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结果表明,体系相对功率需求(通气功率与不通气功率之比)RPD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固含率的提高,温度对RPD的影响程度减弱。气含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也随固含率增加而减小。本文结果及通气功率、气含率关联式对于工业热态通气三相搅拌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无机氮形态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大平  陶勇  王晓梅  何晓红  高平 《贵州科学》2011,29(6):10-14,30
近年来岷江呈现出明显的氮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我们依据2006~2008年采集测量的水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中无祝氮形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枯水期以及全年尺度上,水温是影响水体中无机氮形态组成,尤其是氨氮(AN)、总无机氮(TIN)中氮元素质量比(m(AN)/m(TIN)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且水温同m(AN)/m(TIN)之间呈负相关;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水体中pH值对m(AN)/m(TIN)的影响仅次于水温,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在枯水期尺度上,pH值对于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溶解氧(DO)之后,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DO对m(AN)/m(TIN)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是不相同的。在枯水期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较大,仅次于水温,而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pH值之后,但是DO与m(AN)/m(TIN)之间在3个时间尺度上均呈现负相关;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通过刺激异养细菌生长消耗溶解氧间接抑制自养的硝化细菌的生长,COD含量与m(AN)/m(TIN)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均呈现正相关;水体中的碱度含量均能够满足氨氮的硝化所需,为硝化过程的非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合适的混合工艺条件制得有一定使用性能的废胶粉/丁基橡胶/AO-60共混阻尼材料,当废胶粉/丁基橡胶/AO-60共混比为60:40:25时,材料阻尼性能最好,阻尼损耗因子最高为0.63;随着AO-60含量的逐步增加.混杂体阻尼性能显著提高;在同一配比下的废胶粉/丁基橡胶/AO~60,加入经淬火处理的AO-60混杂体阻尼材料比加入未经淬火处理的AO-60混杂体阻尼材料的阻尼损耗因子低。  相似文献   

17.
聚碳酸亚丙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PPC的性能,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利用核磁共振(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最高分别达到63℃和254℃,比纯PPC提高了41℃和29℃;复合材料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大,是PPC的23~29倍;复合材料溶液降解性能最多比PPC提高9倍,复合材料90天生物降解失重率比PPC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18.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Pt/Ti/SiO2/Si(100)基底上和700℃条件下分别制备了Nd和(Al,Sc)共掺杂的钛酸铋薄膜(Bi3.15,Nd0.85)(Ti3-x(Alx,scx))O12[记做BNT(AI(x),sc(x))](x=0.015,0.030,0.045,0.060),并进行了这一系列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铁电等特性的研究.发现当掺杂含量为x=0.030时,薄膜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2Pr=24.80/2C/cm2).讨论了相关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