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油藏、不同的开发阶段,油井的生产均有一定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油井潜能,是油田开发的根本需要,而决定油井产量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油井井底流压。本文通过既定油藏——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主要为单层油藏)油井处于不同流入动态时的合理流压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油田开发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抽油井分层测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尕斯断陷亚区红柳泉跃进一号断鼻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位于狮子沟——油砂山大逆断层下盘,石油地质储量7200多万吨,目前,尕斯库勒油田已步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由于开采的各小层间和层内地质特征的差异(如各小层地层压力、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的不同),在油田注水开发后,地下水线推进速度相差很大,致使油井见水时间、含水率及各分层的出力状况相差悬殊,严重时甚至非主力层出力甚微或根本不出力,多层合采时的产量远远低于分层开采时的产量之和,从而制约了油井生产寿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长期稳产。因此…  相似文献   

3.
卞晓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461-8463,8468
由于海上低渗透油田比陆上油田具有更高的开发风险,合理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对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南海某低渗透油田新区块建立了压裂改造图版,以评价该区油井的压裂改造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油田的油层组Ⅰ和Ⅱ适合采取压裂措施,推荐两层合压。油层组Ⅲ因为下部0.9 m紧邻水层,不适合采取压裂措施。若已知该区块开发需要满足的经济产量,还可以根据压裂改造图版进行选井选层。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采中后期,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措施作业边际产量递减,措施作业边际费用递增,措施作业增量边际成本递增。通过对中后期油田油井措施作业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措施作业边际费用递增规律,措施增量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分析,把措施费用看作一项再投资,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原因和经济极限产量计算的方法,以油田单井增产措施为分析对象,提出了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的分析模型。这对中后期油田油井开发经济效益的分析和关井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上低渗透油田比陆上油田具有更高的开发风险,合理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对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南海某低渗透油田新区块建立了压裂改造图版,以评价该区油井的压裂改造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油田的油层组Ⅰ和Ⅱ适合采取压裂措施,推荐两层合压;油层组Ⅲ因为下部0.9m紧邻水层,不适合采取压裂措施。若已知该区块开发需要满足的经济产量,还可以根据压裂改造图版进行选井选层。  相似文献   

6.
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油井产量计量是指对单井所生产的油量和生产气量的测定,它是进行油井管理、掌握油层动态的关键资料数据。外输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输送流量的测定,它是输出方和接收方进行油气交接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油井产量的计量是油田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油井产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对掌握油藏状况,制定生产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的油井产量计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孔板检测、翻斗量油孔板检测、两相分离密度法和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越来越需要功能强…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 ,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 ,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 6油层的特点 ,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原裂缝内形成新的裂缝和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来增加泄油面积 ,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 ,蜡球暂堵端部脱砂重复压裂技术能够解决长 6油层侧向井重复压裂改造的难题 ,使油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并取得了明显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 油井含水量升高, 油层有效动用不均, 整体压裂易出现水窜、水淹现象, 已不适应油田现今的生产状况。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油水井单砂体进行细分和对比, 建立岩体力学模型和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 结合现场压裂施工参数, 开展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安塞油田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油藏侧向复合砂体内部单砂体间泥质、钙质物性夹层发育, 形成的应力夹层对压裂裂缝的展布有较好的封隔作用, 即使压裂施工过程中隔夹层产生裂缝, 但随着泵压的降低, 张开的裂缝会随之闭合, 支撑剂并没有进入隔夹层中产生有效裂缝, 油层单砂体间有效动用不均, 60%的层有效动用程度较低。由此提出针对小层内动用程度不高的11 口井的单砂体补孔、重复压裂、堵水、隔采等措施, 经过现场实施, 增产效果明显, 平均日增油1.2 t 以上, 最终形成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单砂体细分与压裂改造的技术方法体系, 对今后类似油藏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井产量劈分是多层油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前提,产量劈分的准确与否是油田开发后期增产措施的实施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常规的地层系数劈分方法往往只考虑油层的静态参数,未考虑层间干扰等相关动态参数的影响,势必产生巨大的误差,已难以解决多层油藏产量劈分问题。为此,在常规劈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构建一种新的产量劈分预测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劈分系数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对比,确定出影响劈分系数的主要因素,最终实现油井的产量劈分。该方法应用于Z油田X区块产量劈分,与常规方法相比精度明显提高,符合实际的开发特征,为油藏后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红伟  赵继业  贺永祥  陈景  井秀娟 《科技资讯》2012,(13):59+61-59,6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及开发年限的不断延长,以及多油层开采年限增长,对注水开发、多层开采的油田,油井产量逐步递减,油层含水逐步上升,还有地质条件、层间差异、工程因素的影响造成管外层间串通,通过对卡封堵水工具和堵剂方面的研究,以及通过对封水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对比,采用机械水泥承留器、四机赛瓦桥赛、井筒内填砂、注水泥塞、挤水泥封堵水综合配套应用封水,为油田稳产和开发方案的实施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平井的稳态产能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半解析耦合模型计算对比,发现在不同泄油体形态、水平垂直渗透率各向异性条件下,Joshi公式的误差变化规律:在厚油层、低垂向渗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里木盆地多油源、多旋回和多期生烃的特点,从油气成藏系统化、动态化角度综合运用输导体静态组合和演化动态的分析方法,根据阿克库勒凸起构造发育史及成藏过程将本区输导体系划分为加里东中、晚期限制性横向为主输导网络模式、海西期—印支期非限制性输导网络模式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局部限制性横向输导为主输导网络模式。具体研究该区轮南、轮西和塔河三个典型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输导体系与油气藏成藏规律之间的关系,认识了阿克库勒凸起复杂的油气运聚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规律,为发现油气富集区提供了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疆吉拉克气田真实油气流体、生产井段岩芯,测试了高温高压平衡油气相渗曲线、常规相渗曲线以及改进的考虑束缚气影响常规相渗曲线;建立了单井模型,分析了不同相渗曲线对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油气相渗曲线(平衡相渗、改进相渗、未考虑束缚气影响的常规相渗)对单井动态进行预测,所得结果表明三种相渗预测的气采收率相近,油采收率依次下降,近井地带凝析油饱和度依次上升;对正确选择相渗曲线认识气田开发,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方案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螺杆泵结构及原理的研究,结合油井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螺杆泵采油工艺的油井,利用专业优化软件进行螺杆泵采油工艺设计。根据油井流入动态分析和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油井的实际供排关系,以选择螺杆泵的排量范围和型号,进行抽油杆、驱动装置和井下举升系统的配套优化设计,经过现场实测螺杆泵采油工艺与抽油机采油工艺的能耗数据对比,油井供排关系和举升系统都能正常运行。阐述了螺杆泵采油技术节能降耗效果,为深井中质油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对油田开发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腐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问题的日趋突出,腐蚀在线监测作为一种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腐蚀速度和某些与腐蚀速度有关的参数进行连续测量的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中,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了两种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流程,介绍了三种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和混合结构系统可靠性模型,并选用混合结构系统对两种腐蚀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该模型既可用于预测系统备选监测设备的可靠性,也可以用于评估运行中的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最后以一算例对部分腐蚀监测系统的可靠度、总失效率和平均寿命进行了计算,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的开发问题,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敏感程度,现有井网的渗流与开发特征及调整方法。以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为例,其最突出特点是油层厚度小,单位面积油藏供液能力和吸水能力弱,研究认为:水平井必须充分扩大控制面积才能保证足够的产油量和开发效益,单位面积油藏内有效水平井段长度(即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保持较小状态,就可以与特低丰度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即满足油层产液的需要;该类油藏布井的关键是要精确控制钻遇点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阶梯状水平井井网油水驱替前缘及剩余油区域均为不对称、不均衡状态,影响井网开发效果,利用不均衡分层注水或分支水平井代替阶梯水平井等调整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往下分层也越来越细,要求开发规划的指标也越来越多,以前的单层规划优化模型在应用上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规划要求的生产实际。将二层规划模型应用在油田开发规划中,建立了上、下产量最大,上、下效益最好,上层投资最低、下层成本最低的产量构成二层优化模型。这些模型成功地解决了油田各分项产量(通常含自然产量、措施产量、新区新井产量、老区新井产量)与对应的各项工作量及其它开发指标的最优构成问题。将模型应用于国内多个中、后期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模型(简称L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LM模型在正常压力气藏气井产量递减分析中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LM模型可用于任何边界形状气藏气井的产量递减分析,但对于低渗气藏的计算结果偏差很大。为了改善LM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去掉不稳定生产数据后,再用LM模型反求地层参数。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中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提出了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动态预测非常困难的问题。推导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溶解气驱油藏未来流入动态预测关系式,分析得出油井的采油指数和流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