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了解、调查和记录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分析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然后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内部控制评价可分为四个步骤:调查了解和记录相关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进行控制测试,检查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对非线性系统用线性控制的方法,通过前馈控制器进行控制。并对此控制方法的实现进行研究。最后采用此控制方法对一非线性系统进行了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费用控制的三个主要阶段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内容作出说明,对控制要求和控制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综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了传统质量控制中需要利用包括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值—极差控制图等多张控制图才能进行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缺点,得到用一张生产质量综合评分控制图来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模糊PID控制在变频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PID并联控制策略对空调房间温度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对设计的变频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合仿真图,对模糊控制、PID控制、模糊PID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控制空调房间温度,可使控制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一般是单独进行管理的,采用挣值法,可以将"三大控制"中的费用、进度进行综合控制,同时兼顾质量控制,弥补了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不能相互反映的不足,挣值法是项目管理工作中十分有效的控制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工程建设监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地位进行了叙述,随后对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则、内容及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在工程质量控制的操作中,只有加强工序控制、平行检查、巡回检查等手段,才能最终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常规PID的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常规PID控制在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方面略显不足.对常规PID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进行比较,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建模仿真,并在PLC中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进行编程实现,体现出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构造一种符合项目型生产模式下的"拉动式"生产控制方法———基于项目计划约束的拉动式生产控制方法(PPRP).首先考虑项目生产计划约束、单件生产模式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非线性因素以及赶工情况下单工序产能的可变性,在线性成本模型基础上对已有的控制方法进行适用性改进,构造了PPRP控制方法,并对其控制算法进行了描述.然后,对PPRP方法的控制空间形态进行解析分析,并与一般看板控制方式的控制空间形态进行了比较,从而揭示了PPRP控制方法区别于常规拉动式控制方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反应堆功率控制是维持反应堆稳定的核心控制,该文通过结合反应堆反应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对AP1000采用的功率控制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AP1000核功率控制关于功率水平和功率分布的控制方式及约束条件,功率水平控制系统从低功率控制和高功率控制两个部分展开,功率分布则主要分析其轴向功率的控制信号及其限制条件。同时简要减少了反应堆功率控制模块中的快速降功率功能。最后将AP1000反应堆功率控制模式与其他模式进行了对比,在功率水平和功率分布调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材料设计的提出是材料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材料科学方法论的一次革命.本文讨论材料设计的概念,材料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材料设计的发展现状,材料设计前景展望等.材料设计的基础是材料物性数据库,材料设计的理论和模型需用量子化学、固体物理和宏观系统工程知识.现代微观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发展使材料设计真正成为可能.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展是材料设计成功的一个实例.材料设计的发展必将大大缩短新材料的研制周期,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肝素化抗凝血材料的键合方式与肝素释放速率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不同键合类型的肝素化材料及其肝素释放速率的研究指出Tanzawa临界释放速率理论的局限性。对于肝素化材料,一定量肝素的释放并非其具备抗凝血性能的必备条件,只要肝素的立体构型不发生变化且可自由运动,即具备潜在的抗凝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组合材料芯片是高通量材料实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在一块较小的基底上,通过精妙设计,以任意元素为基本单元,组合集成多达10~108种不同成分、结构、物相等材料样品库,并利用高通量表征方法快速获得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信息,以实验通量的大幅度提高带来研究效率的根本转变,实现材料搜索的"多、快、好、省"。组合材料芯片技术经历了20 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材料制备技术与表征方法。本文列举多年来涉及微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介电材料、催化材料、合金材料等15 个领域中较为成功的应用案例,以展示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加速新材料发现、材料和器件性能优化、以及基础物理研究中的突出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围压下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对不同围压下不同尺寸岩石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围压与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围压越大,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即围压能够降低尺寸对岩石强度的敏感程度.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不是一个静态变量,而是一个动态参数,与岩石材料内部裂纹的损伤演化密切相关.低围压时,岩石试件内材料并未趋于均匀化,非均质性显著,强度尺寸效应明显;而高围压时,岩石试件内材料由低到高逐渐屈服破坏,材料趋于均匀化,均质性较好,因而强度尺寸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实验选取了种脆性材料,该材料在普通试验机上加载测试观察其具有较强的冲击倾向,位移—时间曲线失稳时产生突跳.可用来作岩爆模拟材料.为室内研究岩爆这一动力现象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模拟材料产生脆性的原因,最后,通过破坏过程分析提出了岩爆烈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界的生物为模板,利用仿生学原理,通过有机-无机转化,获得具有生物结构的陶瓷材料已成为设计、合成材料新的方向。这种生物结构陶瓷材料在光、电、磁、力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领域。本文介绍以木材为模板制备生物结构陶瓷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材料数据具有多源、异构、高维等特点, 收集纷繁复杂的材料数据, 建立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 是实现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的基础. 以材料数据的规范化表示、机器学习建模及模型跨域部署、材料数据隐私保护下的机器学习、利用知识图谱从材料数据库到知识库等材料基因专用数据库的若干核心技术为基础, 介绍了材料基因数据库平台的系统架构及实现、平台超算部署及运行. 最后以反钙钛矿负膨胀材料为例, 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平台从数据归档到机器学习建模, 再到逆向设计, 以及最终实验验证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8.
提出层状磁电复合材料L-T模型,从压电效应和压磁效应本构方程出发,采用等效电路法对复合材料的磁电电压系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材料磁电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磁电响应仿真结果,所推导的磁电电压系数公式与等效电路模型公式得出的计算值相符,为磁电层材料的制备和优化提供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碳酸根离子对富水充填材料的影响,通过强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富水充填材料在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变化,并对其腐蚀及劣化机理进行探讨.富水充填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延长大幅度降低,浸泡90 d 后抗压强度比标养28 d 抗压强度降低72.5%,浸泡28 d后出现泥化现象. 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富水充填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有碳硫硅钙石生成,且随浸泡时间延长碳硫硅钙石的生成量增大.红外光谱结果未发现[ AlO6]存在,证实在碳酸钠溶液中富水充填材料硬化体中钙矾石急剧减少,转变为烂泥状的碳硫硅钙石;碳硫硅钙石作为无胶结力物质,会对富水充填材料硬化体造成严重破坏,表明碳酸盐溶液对富水充填材料具有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new mass transfer model is developped to predict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fresh wet building materials. The dry section of wet materia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VOC emission from wet building materials is considered in this new model, differing from the mass transfer-based models in other literatures. The mechanism of effect of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wet 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VOC emission is discus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 i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gradually decreases as the emission of VOCs begins, and the vapor pressure of VOCs on the surface of wet building materials decreases in the case of newly wet building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VOCs on the surface of wet building materials to b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the interface of gas-wet layer is lowered, and a dry layer of no-volatile gases in the material is forme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VB model, CFD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esent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CFD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present model is more accurate in predicting emission of VOC from wet building materials than VB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