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探讨了高速铁路对于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旅游发展、城市及旅游空间格局、名城保护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平遥县为例,研究了大同—西安高速铁路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并从职能扩张、空间整合、交通导向3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风貌规划是为解决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形象缺失以及城市文化泛滥而对城市进行美化的一项专项规划。以《贵港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为例,在实地调研、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自然、历史与人工"风貌要素的构成、分析与控制,明确其风貌定位,并从空间结构、色彩总谱、风貌分区和分区控制4个方面对城市风貌特色空间格局的营造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对其保护利用符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时代需求,而对空间形态的全面认知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空间句法建模与认知意象调研的比较参证方法,从整体性和主体性认知两个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形态的认知路径,并构建其理论模型.以福州市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研究其空间形态特质与认知差异,提出针对性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其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向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有底线思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与绿色版图设计,提出了长时间序列演进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的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新方法。以南宁市为研究区域,取2000—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首先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结合斑块连通性指数进行生态源地的提取与景观阻力值的设定,其次运用电路理论构建总体生态网络并提取关键廊道,最后借助Linkage mapper工具生成重要夹点进行综合部署与落地以优化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研究区南部重点走廊质量有所改善,但较少有走廊连接南部地区与东南方角落。期间,生态网络平均电流值持续上升,2020年最大电流值与平均电流值达到最大,生境质量最佳;综合利用MSPA和电路理论可以有效地确定源区并精准判断生态网络的落地与演变规律。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一套思路与具体方案,是新时期国土空间多要素统筹规划和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子系统(含21个指标)组成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和ArcGIS软件分析健康城市建设时空变化.结果表明,6个中心城市2010,2015,2020年的健康城市建设综合指数从高到低为怀化市、吉首市、黔江区、铜仁市、张家界市、恩施市;时间维度上,铜仁市排名提升较大,恩施市排名一直处于下游,张家界市排名起初下降、后有回升,吉首市、怀化市排名一直稳定在前三,黔江区排名一直处于中游;空间表现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子系统建设水平略显差异,整体格局由“西北低,东南高”转向,“北部低,南部高”,最终变为“东北低,西南高”的格局.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6个中心城市的健康城市建设时空变化结果,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医疗5个方面提出提升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自诞生伊始就与城市空间紧密联系休戚相关。该文以典型的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城市空间的演进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局部及全局空间联动的逻辑语言,建立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整体城市空间的句法轴线地图,并重点选取集成度和智能度这两个重要的形态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聚居区空间与城市全局空间的拓扑关系变化解析,以及聚居区中心结构的变化剖析,探讨了鼓楼回族聚居区和西安城市之间协同演进的特征规律,证明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内部空间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并且聚居区内部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内外网络构成的耦合互动是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秦岭为西安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秦岭山水。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成果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利用秦岭山水实际情况与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探求历史时期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利用秦岭山水的方式和影响,对当前人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秦岭山水是西安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托,城市生产、生活对秦岭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多样,对秦岭空间的综合利用则以居住、宗教游憩为主。历史上对秦岭山水利用的多种方式可为西安当前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环境经济学方法考察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描述居民生活环境现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为例进行探讨,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深圳市呈现出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逐渐降低、东部优于西部、北部稍劣于南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演进共同驱动形成的。因此,增加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用地规划与调整工业结构以消除污染,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类品位因子及24个指标组成的品位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和GIS软件分析品位城市建设时空演变.结果 表明,6个中心城市的品位城市建设平均贴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吉首市、恩施市、铜仁市、怀化市、黔江区、张家界市;时间维度上,2010年、2015年和2019年恩施市、怀化市的城市品位逐年下滑,张家界市、吉首市和黔江区的变化较小,铜仁市提升较大;空间维度上,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品位格局略有差异,整体分布格局由"中部高,两翼低"转向"西北高,东南低",最终变为"中部高,南北低".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从经济建设、社会设施、文化实力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对品位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总体城市设计正在往空间管制工具的方向发展,其工作框架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出现了从"总体+地段"到"总体+专项"的探索和尝试.在汕尾总体城市设计中,专项研究城市空间承载的历史性与纪念性,将空间发展纳入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深入分析这些空间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落实到空间设计管理中,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探索总体城市设计中历史性与纪念性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选取祠庙空间类型多样、保存完整的松溉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和测绘收集松溉古镇祠庙空间的现状信息,对其生成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接着通过对古镇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提取,充分了解松溉古镇祠庙空间的时空背景和文脉价值,对其演进历程作出基本预判;最后,结合历史地图解译的空间信息,通过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祠庙空间系统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文化"3个层面总结了巴渝古镇祠庙空间的文化景观特性,即在时间上的历史层积性、在空间上的多维立体性和在文化上的集群公共性.基于巴渝古镇未来的保护发展需求,分别从历史层积性的永续传承、多维立体性的合理利用和集群公共性的活化再生3个层面提出了对巴渝古镇祠庙空间活态保护的思考,旨在引领巴渝古镇以文化内因为导向发展,为巴渝古镇的文化传承和活态保护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该领域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设区市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三个评价要素选取量化指标,构建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FA)得出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比较分析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提出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发展内涵维度的演变,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发展划分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环境欠重视的一维目标阶段"、"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二维目标阶段"和"经济高速增长,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三维目标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阶段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比分析其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得出"发展观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城市发展定位和方向转变"是影响山东省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别从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对于实现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炳喜  梁屹 《江西科学》2021,39(6):1030-1034
以宋元、明清时期的赣南历史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权重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的赣南地区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赣南历史军事聚落及其空间影响格局演化呈现以下特征:军事聚落层级宋元代为三级、明代为四级和清代为五级;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三种空间影响格局:"多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双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轴"状、带状与"核心"状空间影响模式.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空间影响"轴"可以成为赣州城市发展主轴,空间影响环绕带上的城乡发展差异大,应加强城乡统筹和重点镇发展,空间影响副中心可以作为现代赣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军事聚落应作为历史城镇、历史乡村聚落进行重点保护.研究表明采用权重核密度估计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方便历史军事聚落演化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我国中部地区典型县城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空间发展演变特征,探讨当前县城空间转型进程中的优化调控方式,以期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及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增量-存量”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近年来湖南省衡东县县城空间演进特征,开展县城空间发展态势及优化调控研究。【结果】(1) 2009—2019年研究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态势明显,占用大量耕地和林地,空间扩张速度由高速向低速变化,空间扩展由“多向式”向“轴带填充式”转变。(2)以耕地、林地为主的农业与生态用地减速变缓,城镇建设用地由外延式扩张向存量提升为主转变;各类城镇功能用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城镇空间格局趋于稳定。(3)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强化空间精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空间转型更新与人居环境改善,进而优化和重构城镇空间发展的框架与策略。【结论】本研究对深入把握空间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县城空间增长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以为新发展阶段县城及县域空间转型提供参考借鉴,有助于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欠缺研究东西方向、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的状况,以汉宜高速铁路为例,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量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汉宜高铁促进江汉平原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地理时空有效收敛;推动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长,有效减缓城市间联系受距离衰减的作用;促使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从“中心城市指向性”向“地域相邻指向性”转变,空间近邻效应越来越明显.通过对汉宜高铁建成前后的对比分析,明晰高速铁路建设的空间经济意义,廓清城市的空间发展导向,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