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二元相变材料蓄冷球蓄冷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摄动分析方法,对一种新型二元相变低共溶蓄冷介质的蓄冷球的蓄冷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蓄冷球蓄冷时间、蓄冷球传热、蓄冷球大小、壁厚和材料等影响蓄冷过程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可以指导蓄冷球的设计和系统的蓄冷控制。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空调蓄冷的新型相变蓄冷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燕 《应用科技》2004,31(7):66-68
研究了空调蓄冷技术对高温相变蓄冷材料各种性质的要求,提出了一种蓄冷空调用的新型高温相变蓄冷介质,并且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介质的相变温度为7.5~8℃,熔解热为173.2kJ/kg,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蓄冷介质。  相似文献   

3.
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套小型蓄冷空调系统,并采用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性能实验,得到了系统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分析基础上,对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套小型蓄冷空调系统,并采用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性能实验,得到了系统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分析基础上,对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蓄冷空调研究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探讨蓄冷空调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如蓄冷槽中蓄冷剂冻结过程的相变传热、蓄冷系统的热力循环、蓄冷空调主探讨以及蓄冷空调系统的小型化。对所开发的一种家用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性能实验,为家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小型化。对所开发的一种家用冰蓄冷空高 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性能实验,为家用冰蓄冷空调的进上步研究与开展提供了必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适用与蓄冷空调的二元相变蓄冷材料的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空调蓄冷技术对蓄冷相变材料各种性质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二元相变低共熔蓄冷介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该介质的凝固温度为4.8~5.3℃,固—液相变潜热为149kJ?kg,主要成分为辛酸和月桂酸构成的低共熔混合物,其特点是材料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潜热和显热蓄冷量大,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蓄冷介质。  相似文献   

7.
冷藏车用新型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蓄冷板冷藏车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结晶水合盐蓄冷与有机物蓄冷的优缺点.针对蓄冷板冷藏车对相变蓄冷材料的要求,提出了一种A级冷藏车用的新型相变蓄冷材料,进行了相变温度测试,结果表明该介质的相变温度为-6.9℃,是一种适用蓄冷板冷藏车蓄能介质.  相似文献   

8.
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的冷藏保鲜运输有着广泛的应用,对食品的新鲜度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但仍需积极待探索与推广其在食品冷藏保鲜运输中的应用。首先对相变蓄冷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蓄冷板冷藏车和蓄冷运输箱等采用相变蓄冷技术的食品冷藏保鲜运输设备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基于相变蓄冷技术的食品冷藏保鲜运输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随着相变蓄冷技术和冷藏保鲜运输设备的深入发展必将推进中国食品冷藏保鲜运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某工程设计参数为依据,分析了空调常规制冷系统、冰蓄冷系统和高温相变蓄冷系统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高温相变蓄冷装置具有节费、节能和改善环境的优越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高温供冷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配制,并对其热物性及蓄\释冷性能进行分析.分析测试了癸酸 月桂酸二元体系的低共熔点,以及不同种类添加剂的摩尔分数对体系相变特性的影响.建立蓄冷球模型,对蓄\释冷过程中材料温度、蓄\释冷量、蓄\释冷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使用自制相变材料灌装蓄冷球,进行蓄冷、释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摩尔比例70∶30的癸酸、月桂酸混合物为基液,摩尔分数0.08的油酸为添加剂,制备出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约15 ℃,相变潜热为114.1 kJ/kg,蓄冷球蓄冷、释冷过程稳定,单球蓄冷总量为17.67 kJ,能够满足高温供冷空调系统的蓄冷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相变蓄热水箱的数值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对相变蓄热水箱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不同环形金属隔板分层数和隔板厚度对相变蓄热水箱蓄放、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层内部设置的环形金属隔板可改善相变蓄热水箱的运行特性;蓄热过程中,环形金属隔板分层数和隔板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固态相变材料熔化,潜热利用率得到提升;放热过程中,增设环形金属隔板能使相变材料达到更低的固相比;厚度为5 mm的环形金属隔板对促进相变材料液化、维持水温的作用强于厚度为2,10 mm的环形金属隔板.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种主动式热电热泵相变蓄热装置,在不同工作电压和不同热源温度下测试其蓄热和放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电压和不同热源温度时,该装置的蓄/放热时间以及蓄/放热效率有很大差异。在工作电压较高,余热热源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该装置蓄热所需时间较短;此时继续增加工作电压会导致半导体芯片冷热端温差变大而降低该装置的制热系数。对比被动式相变蓄热装置,该装置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工作电压的可调性,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工作电压大小,可以保证其较高的蓄/放热性能,同时克服了被动式相变蓄热装置在低温余热回收过程中无法改善热能供需双方在时间、地点和强度上不匹配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一种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采用焓式有限元法对该材料的凝固特点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该介质为蓄冷媒介的蓄冷平板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凝固时的相界面移动规律、板内温度分布及预测蓄冷时间等参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为板式蓄冷器的优化设计和该相变蓄冷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普遍存在的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是影响其热稳定性和热储存性能的关键问题.以中低温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MgCl2·6H2O(MCH)为主体材料,MgSO4·7H2O(MSH)为调节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MCH和MSH复合相变储热体系,研究了MSH对复合相变体系的相变焓、相变温度、过冷度及相分离现象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常规空调中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技术,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普遍存在导热系数低、传热性能差的缺点,采用在其中添加纳米颗粒来改善介质的导热性能,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2颗粒后,有效地提高了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蓄热器内相变材料融化、相变区域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蓄热效率不确定问题,以套管式相变蓄热器为基本结构,以添加质量分数为10%膨胀石墨的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由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器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相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自然对流时,蓄热器的蓄热时间相差近2倍;不同区域相变材料受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同,在相变材料融化前期,套管上方由于液相自然对流的影响,融化速率更快。根据蓄热器融化速率和融化状态的特点,通过传热过程理论分析,将融化过程进行分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蓄热器蓄热过程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蓄热器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相似文献   

18.
甲烷水合物蓄冷量的确定是甲烷水合物蓄冷降温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为探究SDS对甲烷水合物蓄冷量的影响,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及三参数对应态原理,建立甲烷水合物蓄冷量的计算模型。利用可视化水合物蓄冷实验系统,结合定温压力搜索法测定四组不同SDS浓度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依据实验数据和该模型计算得到不同体系、不同相平衡参数下甲烷水合物的蓄冷量。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具有较高的蓄冷密度,蓄冷量达40~60 kJ/mol;甲烷水合物的蓄冷量不但与相平衡条件有关,还与SDS的添加浓度有关。相平衡温度越高、SDS添加浓度越高,甲烷气体生成水合物时蓄冷量越低。该研究为甲烷水合物蓄冷降温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季戊四醇的固体颗粒堆积床相变蓄热和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加热时,空气进口段堆积床的温度上升比较快,随着蓄热的进行,温度升高减慢;当季戊四醇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出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开始放热时,堆积床进口处蓄热材料的温度下降较剧烈,后段温度下降很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蓄热床内各点的温度均下降,并出现中段温度高、两侧温度低的现象.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升华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