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化学混凝沉淀——吸附法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化学混凝沉淀--吸附法处理含氟废水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单投CaCl2沉淀除氟其出水残氟浓度大于15 mg/L,而CaCl2分别与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FeSO4、Al2(SO4)3联用时,CaCl2+PAC除氟效果比单投CaCl2有显著提高,出水残氟浓度为5.1 mg/L,去除率达95.75%.当CaCl2沉淀剂分别与上述三种混凝剂联用,然后再分别加入助凝剂PAM 2~3 mg/L,其处理效果比不加聚丙烯酸胺(PAM)时都分别有明显提高,出水残氟浓度都小于10 mg/L,但效果最好的为CaCl2+PAC+PAM组合,其出水残氟浓度仅为3.9 mg/L.另外,羟基磷灰石(HAP)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除氟效果都优于活性氧化铝,其除氟效率高达92.75%.  相似文献   

2.
对锆改性颗粒活性氧化铝(Zr-GAA)的改性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Zr-GAA的除氟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Zr-GAA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 g/L,此时锆的负载量为32.58 mg/g;Zr-GAA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吸附速率比GAA提高25%以上;Zr-GAA在低浓度下对氟离子吸附量提高显著,在氟离子的平衡浓度为1.0mg/L时,其吸附量为GAA的5.25倍;Zr-GAA的适用p H范围为4.5~9.7,较GAA明显增大;SO2-4和HCO-3对ZrGAA吸附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结晶法处理工业含氟废水小试及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工艺中存在的氟资源浪费和污泥堆存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氢氧化钙悬浊液为沉淀剂,流化床结晶法脱氟的新工艺.在小试规模下,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对15L/h的含氟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钙氟摩尔比、回流流量、钙液组成等因素对脱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氟浓度为1000mg/L、钙氟摩尔比=0.6、钙液中氯化钙与总钙的摩尔比=0.10时,出水氟离子浓度稳定低于20mg/L.在中试规模下,以某氟化盐厂工业废水为对象,采用流化床结晶—絮凝的组合工艺对0.5m3/h的废水进行了处理,出水氟离子浓度低于1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氟化钙污泥含水率为27.0%、平均粒径为159.0μm,易于固液分离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臭氧化-活性炭吸附镉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活性炭对镉的吸附性,将臭氧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研究活性炭投加量、臭氧活化时间以及溶液质量浓度变化对活性炭吸附镉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15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0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4mg/L;对于镉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5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30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1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6mg/L。实验证明,经臭氧活化后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极大的改变了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流化床工艺处理含氟废水的效果并对影响除氟效果的主次因素进行确定,以反应后上清液中氟离子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对比钙氟比(物质的量比)、初始氟质量浓度、pH、回流流量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终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钙氟比为0.7、初始氟质量浓度为600 mg/L、pH为7、回流流量为60 mL/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最终上清液中的氟离子质量浓度为9.46 mg/L。各因素对流化床工艺除氟效果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钙氟比、回流流量、pH、初始氟质量浓度,其极差R分别为11.2、5.3、4.5、3.0。  相似文献   

6.
新型氟离子吸附剂活性二氧化钛除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活性二氧化钛作为氟离子吸附剂,用于地下水及工业废水除氟。当活化时间为1h,酸度在pH2.00~10.00范围内,在50mL,10mg/L氟离子溶液中,加入0.1g活性二氧化钛,可使氟离子浓度下降到1.0mg/L以下,达到饮用水含氟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药废水具有COD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对中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h的条件下,考察了进水COD质量浓度及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HRT为5 h,进水COD质量浓度小于3 000 mg/L时,膜出水COD小于30 mg/L,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3 000~6 000 mg/L时,膜出水COD大于30 mg/L而小于100 mg/L,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大于6 000 mg/L,膜出水COD大于100 mg/L,不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同时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达到更好的COD去除率,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543 mg/L.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SBR工艺中,应用一种新型的纳米活性碳纤维悬浮填料,考察其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以进水30min—曝气4h—搅拌2h—沉淀1h—出水30min—闲置30min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运行时,进水NH3—N(氨氮)浓度为16.2~31.8 mg/L,出水NH3—N浓度为0.22~1.55 mg/L,NH3—N(氨氮)去除率为98.6%~95.1%;进水TN(总氮)为19.8~39.1mg/L,出水TN为5.94~13.68mg/L,TN去除率为70%~65%;进水TP(总磷)为3.2~4.5 mg/L,出水TP为0.46~1.13 mg/L,TP去除率为85.6%~75%,系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以及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下高氟水分布广泛,氟中毒是中国一种主要水致的地方病。为提高骨炭吸附剂的除氟效果,采用金属盐浸渍方法对骨炭进行改性处理,制备成负载铝离子的新型骨炭吸附剂,试验研究了载铝骨炭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和去除特性,包括改性后骨炭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等。结果表明:当出水中氟离子浓度为1.0 mg/L时,载铝骨炭吸附容量为0.35 mg/g,比原料骨炭的吸附容量高75%;吸附平衡时间为3.0 h,比原料骨炭快50%。对载铝骨炭的铝离子负载量和浸出量进行检测,原料骨炭上铝离子负载量为10.06mg/g,浸出液中未检测到铝离子。通过改性,载铝骨炭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抗离子干扰能力强,是一种非常适合在高氟地下水地区使用的饮用水除氟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以5°A分子筛为载体在FeC l3溶液中吸附Fe3 ,可使分子筛得到改性及改性后分子筛在含氟水中的除氟性能,获得了一种新的配体交换固液分离深度除氟材料。实验研究了该种含铁改性分子筛除氟材料在高氟水中的除氟效率和条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F-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含氟4~40mg/L左右的水中,除氟率可高达99.0%以上,可使水中氟含量降至0.01mg/L以下。经测定,改性分子筛对氟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21.4mg F-/g-分子筛;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的吸附率无影响,表现出该种材料对氟吸附的高度选择性。提出了一种对含氟地下水和工业氟污染水的效果显著的深度除氟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含氟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某铝镁合金厂含氟废水达标排放问题,采用了化学混凝沉淀法进行除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混凝剂、CaCl2对水中残氟量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该试验中的最佳投配值。结果表明,pH为9,CaCl2投加量为12 g/L,明矾投加量为500 mg/L,六偏磷酸钠投加量为125 mg/L时,出水含氟量可降至7.5 mg/L,含氟量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海藻酸钠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用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去除水相中的Cu2 ,以及吸附过程中试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0min左右就达到了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海藻酸钠对Cu2 吸附的最大负载量为144~150mg/g·铜离子去除率的大小与水相中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对含铜量较高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800mg/L),海藻酸钠对溶液中Cu2 的去除率最高达81%,对含铜量较低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0mg/L),Cu2 的去除率达99 5%;因此采用海藻酸钠进行二次吸附,溶液中的Cu2 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铜离子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CMBR)对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研究,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各运行了一段时间,以此寻求最短HRT.实验结果表明,当HRT为10 h和5 h时,进水COD质量浓度在915.9-1 937.5 mg/L之间波动,复合式MBR的出水COD分别为62.5-141.7 mg/L和76.2-149.7 mg/L,COD去除率分别为88.7%-96%和85.7%-94.3%,均可以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150 mg/L).当HRT为3 h时,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76.2-291.7 mg/L,不能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最佳HRT应控制在5 h.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得到更好的COD去除率,复合式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0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复合盐(石灰+聚磷+明矾)体系处理酸性含氟废水,单独使用石灰或聚磷除氟效果不佳,采用复合盐法除氟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灰用量为1.75g,聚磷用量为120mg,明矾用量为120mg时处理1L含氟废水,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出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SBR工艺,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对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解氧质量浓度稳定在DO=1 mg/L,进水0.5 h,兼氧搅拌0.5 h,曝气3 h时,达到最佳去除率.这时反应器出水的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46、7.65、0.42 mg/L,其去除率分别为82.73%、80.66%和92.18%.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含铜污水因污染严重、回收价值高而受到重视。以造纸白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具有pH自调节能力的陶粒,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含铜污水的处理。采用静态吸附法及单因素变量法,分析原料配比、Cu~(2+)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XRD、SEM及EDS探究陶粒的除铜机制。结果表明:陶粒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长石、钙铝黄长石和硅灰石;在水溶液中部分矿物相发生非全等水解,从而自主释放OH~-形成碱性氛围;在污水除铜时,Cu~(2+)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并被陶粒吸附。当初始Cu~(2+)溶液为20 mg/L、陶粒投加量为4 g/200 mL时,含铜污水经静态吸附10 h后,剩余Cu~(2+)质量浓度为0.36 mg/L,Cu~(2+)去除率达98.2%,吸附容量达0.998 6 mg/g。除铜后污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17.
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除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物相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吸附剂的除氟吸附速率和吸附等温线,分析了pH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是无定型态体相的微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03.3m2/g;吸附速率遵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内扩散和表面吸附的影响;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当氟离子平衡质量浓度为35mg/L时,吸附容量达到30mg/g;吸附的最佳pH为4,共存离子中HPO4 2-对吸附效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含铁氨羧螯合树脂配体交换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D401型氨羧螯合树脂螯合固载铁(Fe^3+),利用水溶液中F^-可与Fe^3+形成稳定配合物性质,实现了配体交换固液分离去除高氟水中的氟.实验研究了该种分离材料在含氟水的除氟性能和条件.结果表明,含氟10-20mg/L左右的水溶液中,除氟率可达99%以上,可使氟含量降至0.05mg/L以下,经测定,树脂对氟的吸附量可达2.7mg F^-/gR,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离子的吸附无影响,表现出树脂除氟过程的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内电解- 混凝- 吸附法处理松香及樟脑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内电解-混凝-吸附法处理松香及樟脑生产废水,处理出水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其中,内电解处理可去除50%以上的CODcr,同时提高混凝时矾花的沉降速度;混凝处理选用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0mg/L和5mg/L。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庆二联采油污水回注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庆二联采油污水回注效率,并确保其达标回注,针对其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的特点,应用化学氧化/絮凝处理方法,通过对pH值、除硫剂种类及加药量、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种类、加药量及加药时间间隔的优选,对采出水进行了回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除硫剂质量浓度为60mg/L、无机絮凝剂质量浓度为100mg/L、有机絮凝剂质量浓度为1.5mg/L、加药时间间隔为30s时,处理后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和含油质量浓度分别为1.98mg/L和4.65mg/L,平均腐蚀速率和细菌含量分别为0.0128mm/a和101个/mL,达到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