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厦门地区野栖鼠类体外寄生的恙螨种类,经鉴定的有2科3亚科7属8种。这8种恙螨的季节分布是中华无前恙螨、羊城背展恙螨和巨螯齿恙螨都是整年活动的螨种;地里纤产与螨出现于4-10月;伊香钳齿恙螨为6-10月;香港合轮恙螨为10-11月、小板纤恙螨为12-3月;福建爬虫恙螨出现于2-3月。还报道一只具有3根感毛的畸形伊香钳齿恙螨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厦门地区不同生境的恙螨种群组成与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厦门耕作区和旅游景区不同生境的恙螨种群组成与密度.旅游景区的恙螨种类比耕作区丰富,计2科6属7种,地里纤恙螨为优势种,占89.13%,其次是中华无前恙螨,占8.28%,其余5种占2.59%.耕作区1科4属5种.优势种为中华无前恙螨,占93.71%,羊城背展恙螨次之,占5.81%,其余3种占0.48%.6种生境的恙螨密度依次是水稻种植地,杂草灌木地,蔬菜种植地,山坡树林地,旱作种植地和建筑物周围.  相似文献   

3.
亚须纤恙螨幼虫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须纤恙螨幼虫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方法采用捕鼠查螨法.调查结果表明,亚须纤恙螨幼虫占全部恙螨种类的60.34%.亚须纤恙螨8月份出现,到10月份少量出现,11月份迅速增至全年最高密度,指数为314.83.此后逐渐减少,到次年4、5月份数量降至最低,说明冬季是亚须纤恙螨活动高峰季节.亚须纤恙螨性喜隐蔽潮湿,适宜孳生地为低洼潮湿荒草丛,溪间沿岸、渠边沟旁等处,而干旱地区则无分布.该种恙螨主要寄生在黑线姬鼠等鼠类的耳壳、肛门及乳头等处.总之,亚须纤恙螨适宜孳生场所和生境符合HFRS疫源地特征.  相似文献   

4.
调查华北地区无尾两栖类复殖吸虫,获6 科11 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和两个宿主新记录.脐宫科的华北长囊吸虫,新种Dolichosaccus huabeiensissp. nov.枝腺科2 种,其中中华斜生吸虫Loxogenes sinensis(LietGu,1978) Wang, 1980,寄生于金线蛙,为宿主新记录.蛇颈科的罕见蛇颈吸虫Gorgodera (Extrem odera)unexpecta ,也寄生于金线蛙,为宿主新记录,并首次见于输卵管部位.此外尚有重盘科吸虫3 种,拟巨颈科1 种和舐血科1 种  相似文献   

5.
安徽百合属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安徽产百合属(LiliumL.)2种和2变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野百合(L.browniiF.E.Brown)观察了2个居群。歙县居群观察到两种细胞型,细胞型Ⅰ:2n=26=1m+2Sm+10St+10t+3T;细胞型Ⅱ:2n=24+2Bs=2m+2Sm+8St(2sc)+12t+2Bs;石台居群核型公式为2n=24+1Bs=3m+1Bm+6St+12t+2T+1Bs。百合(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核型公式为2n=24+1Bs=4m(2sc)+14St(2sc)+6t+1Bs;药百合(L.speciosunThunb.var,gloriosoidesBaker)核型公式为2n=24=4m+9St(2sc)+10t+1T;条叶百合(L.callosumSieb.etZuce.)核型公式为2n=24=2m+2Sm+4St(2sc)+16t。以上的核型类别全部属于“3B”型,其中野百合2n=26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6.
对黄粉(Tenebriomoliter)末龄幼虫血淋巴的防卫机制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对末龄幼虫分别进行针刺体壁、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及无菌生理盐水,结果均能引起血细胞总数(THC)规律性的变动,其变动曲线是一致的,即处理后15minTHC急剧下降,在随后的10h内THC出现3个高峰期,但不同的处理THC的变动幅度不同;(2)对幼虫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及苏云金杆菌后,虫体内细菌的残留量逐渐减少,THC高峰期出现之后,伴随一个杀菌的高峰期,其相对杀死率的高峰期出现在注射后的1~2及4~6h;(3)测定了黄粉幼虫体液防卫的诱导期是在处理后的6~8h,所以黄粉幼虫早期的防卫作用是由血细胞进行,6~8h之后,体液的防卫作用开始参与。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长白山滑珠甲螨属一中国新纪录种——短滑珠甲螨Liochthoniusbrevis(Michael,1888)进行描记,并附形态特征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蜉蝣科(昆虫纲:蜉蝣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中国蜉蝣科共2属31种,其中伊蜉属(Eatonigenia)为新记录属;查氏伊蜉(Eatonigeniachaperi)和萨夏林蜉(Ephemerasachalinensis)为新记录种;毛阳蜉(Ephemeramaoyangensissp.nov.)、尖岭蜉(Ephemerajianfengensissp.nov.)、万泉蜉(Ephemerawanquanensissp.nov.)、海南蜉(Ephemerahainanensissp.nov.)、洪江蜉(Ephemerahongjiangensissp.nov.)、徐氏蜉(Ephemerahsuisp.nov.)、张家界蜉(Ephemerazhangjiajieensissp.nov.)、湖南蜉(Ephemerahunanensissp.nov.)等8种为新种,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蜉蝣属种类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9.
青岛地区水云目Ectocarpales藻类已知有12种,分属于2科7属:1.发状定孢藻Acinetosporacrinita;2.蜕尖水云Ectocarpusacutus;3.皮层水云E.corticulatus;4.钝圆水云△E.obtuosus;5.水云E.confervoides;6双囊水去E.dicystus;7不规则费氏藻Feldmanniairregularis;8.印度费氏藻F.indica;9.卵形褐茸藻Giffordiaovata;10栖松扭线藻Streblonemacodicola;11.聚果藻Sorocarpusmicromorus;12莱氏多孔藻”polytretusreinboldii.(为本地区新记录,A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解结晶法合成了Keggin结构杂多酸荷移跃迁盐(BEDT-TTF)8[PMo3NbW8O40].X-射线衍射测定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4.20(0)×10(-8)cm;b=43.39(0)×10(-8)cm;c=13.55(6)×10(-8)cm;β=91°;V=8.353×10(-21)cm3.该化合物具半导体性质。σr.t=3.7×10(-2)Scm(-1).EA=160meV.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其为Spin-Peierls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恙虫病及其媒介恙螨的研究历史,介绍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查阅大量有关恙虫病及恙螨研究的文献资料。从恙虫病流行情况、疫区分布、季节分布、病原体发现及证实、传播媒介及传染源种类与分布、恙螨的区系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恙虫病广泛流行于日本、澳大利亚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广大亚太区域,疫源地包括海岛型、山林型及丘陵型,四季均有流行;恙虫病立克次体型别有10余种,各型致病力有所不同;鼠类及纤恙螨属恙螨为主要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已发现主要鼠类传染源20余种,确定媒介恙螨6种。结论:随着恙虫病流行范围的扩大以及发病人数和频率的增多,恙螨宿主动物数量及种类丰富程度、各疫源地尤其是新发现疫源地的类型、流行季节、传染源以及媒介恙螨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恙螨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基因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树鼩(Tupaia belangeri)体表寄生恙螨的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方法:选择云南省20县(市)进行现场调查,用鼠笼加食饵诱捕树鼩,收集其双侧耳廓和外耳道的恙螨幼虫,进行分类、鉴定。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生态优势度指数(C’)对树鼩体表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用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及聚块指数(m*/m)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捕获树鼩229只,其体表共采集恙螨13 609只,隶属于3亚科10属68种(不含4种待定种)。总染螨率为33.6%,总螨指数为59.4,其中中华纤恙螨、树鼩纤恙螨、永胜纤恙螨、小板纤恙螨、乡野纤恙螨、于氏纤恙螨、王氏纤恙螨和西盟合轮恙螨8种为优势种。用上述3种空间分布型指数对树鼩体表的8种优势恙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均呈聚集分布,除西蒙合轮恙螨CA=0外,其余均大于界限值0或1。结论:云南省树鼩体表恙螨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物种多样性高8,种优势恙螨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专题总结,黄毛鼠在我省分布广密度高,其组成及密度沿海高于山区,平原高于丘陵,随着海拔逐渐增高,数量逐渐减少。黄毛鼠外土唾有跳蚤。革螨、恙螨和蜱、,合计近70种之多,为鼠类之冠,由于全省范围内地形,地陀孟貌、气候、海拔及鼠类组成比等条件不同,黄毛鼠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各地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同,闽东北山区的种类多于东南沿海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岛不同生境的蔬菜螨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海南岛蔬菜螨类计有8科8属23种.其中有1个科、2个种是海南新记录.同时发现了11种蔬菜螨类的寄主植物是我国新记录,基本明确了23种螨类的分布,寄主范围及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1988年4月(不包括9月、10月)至1989年3月间,对济南市东郊粮库贮存的大米进行了系统取样调查.根据所获得的定量数据,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昆虫、螨类和物理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辽宁猛禽迁徙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停歇站,是候鸟进出东北的咽喉之地。基于辽宁在研究猛禽迁徙上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于1996-1889年3-5月、9-12月连续三年在大连老铁山和锦州绥中地区对辽宁省猛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是我国猛禽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共有2目、3科、23属、42种,占我国猛禽种数的45.7%;多数为旅鸟,占辽宁省猛禽种数的近一半。猛禽迁徙不像其他鸟类那样成群迁徙,而是单独迁飞或组成保持相应距离的松散群迁飞。春季迁徙始于2月初,止于5月初,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迁徙始于9月上旬,止于12月,,高峰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猛禽迁徙的最适天气条件是晴朗、少云、能见度好、三级以上的东北风或西北风。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至10月,对南充高坪区嘉陵江畔农田及荒地生境的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投放有效铗日2760,捕获小型兽类318只,有褐家鼠(Rattua 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灰麝鼩(Crodura attenuata)、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ttamipes)等8种鼠型小兽,分属啮齿目(Rodentia)鼠形亚目(Myomorpha)的鼠科(Muridae)和鼩形目(Soricomorpha)的鼩鼱科(Soricidae)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种群性比通过X^2检验,与1:1无显著差异.测得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1.606,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215,均匀性指数J=0.535,生态优势度指数D=0.394.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年的林间定点抽样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et Yuan)卵和活动螨 (幼、若、成螨 )群体的旬数量消长规律较为相近 ,卵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上旬 ;活动螨群体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下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下旬。 4月上旬到 7月上旬 ,卵和活动螨群体数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2 )天敌捕食螨与南京裂爪螨卵和活动螨群体在数量上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显著 (r=0 .4 72 8)和极显著 (r=0 .5 830 )水平 ,可见 ,捕食螨对该螨种群在时间维上的控制效应强 ,且对活动螨的控制效应比卵强。 (3)南京裂爪螨卵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 ,呈现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 -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 ;活动螨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大多数时期均呈聚集分布 ,仅 6月中旬呈均匀分布 ,表现为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 -均匀分布 -中度聚集 -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这些现象与该螨不同群体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 (4)相关分析表明 :气象因子和天敌捕食螨对卵聚集程度的影响大小序列为旬平均气温 >旬降雨量 >旬平均相对湿度 >天敌捕食螨 ,对活动螨群体聚集程度的影响序列为天敌捕食螨 >旬平均相对湿度 >旬降雨量 >旬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9种,隶属13目24科45属.其中旅鸟最多,计50种,占总种数的72.5%.依次是留鸟(14种),冬候鸟(12种)和夏候鸟(10种).记录到的鸟类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4种;北京市二级保护鸟类24种,优势种鸟类9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52种,与湿地关系密切的游禽和涉禽占优势地位.从生境类型上看,水域和林地分别具有最高的属的多样性和科的多样性.从空间分布上看,水域及其近水生境以及康西草原是保护区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域.此外,作者在保护水环境、消除人为干扰以及提高保护区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