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温桂珍 《广西科学》1995,2(2):62-63
以巴西铁(Dracaena sanderiena)茎段为接种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吲哚乙酸(IAA)、茶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6一糠基氨基嘌呤(6-F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1)、玉米素(ZT)为附加成分,进行诱导、分化、生根试验。诱导结果表明:IAA不起作用,2,4-D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5mg/L(2,4-D)+2mg/L(6-BA)组合,诱导率高达90%。分化结果表明:NAA、6-BA效果较好,6-FA作用不明显,lmg/LNAA+4ms/L(6-BA)+2ms/LZT组合,分化率最高.达81.1%。生根结果表明:MS+0.5mg/LNAA+0.5mg/L(6-FA),MS+0.4mg/LNAA+2mg/LIBA,MS+0.2mg/LNAA+0.1mg/L(6-FA)+ABT1三种培养基均发根,生根率70%以上,根粗,但有点脆,若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产生的根则细而韧。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O/γ-Al2O3,NiO/TiO2-Al2O3催化剂样品,用XRD,EXAFS等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析.XRD相定量方法测得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65gNiO/100m2Al2O3,而NiO在TiO2-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81gNiO/100m2TiO2Al2O3。EXAFS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改变了NiO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3.
3-甲基-4-硝基吡啶-1-氧(POM)与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A)的复合型晶体从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培养获得,其组成为1:1,己被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所证实;其熔点由DSC热分析测得,为122.6℃。该晶体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单胞参数为:a=0.9553(2)nm,b=0.5775(4)nm,c=2.7962(4)nm,β=99.03(1)°,v=1.524(1)nm3,z=4,Dc=1.60g/cm3,λ(Mokα)=0.071073nm,μ=1.29cm-1,F(000)=752,最终R=0.051,Rw=0.165[w=1/σ2(F)],其中1802个可观察衍射点参与结构计算,复合型分子中存在一个氢键。  相似文献   

4.
在0.05mol·L-1NH4Cl溶液中,富集电位-1.10V(Ag/AgCl)、富集时间120s、扫速120mV·s-1时,氟哌酸出现一吸附伏安还原峰,峰电位为-1.48V.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交流极谱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伏安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测得扩散系数D=9.38×10-7cm2·s-1,电极反应电子数n=2,电子转移因数α=0.51,参与电极反应H+数x'=1.体系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因数β=3.2×105,吸引因数α=1.2,吸附自由能ΔG°=-31.4KJ·mol-1,实验表明,体系属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Ti(Ⅳ)-DBH-PF-Tritonx-100)体系的测定方法与条件。在pH为1.5~2.1的H2SO4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Ti(Ⅳ)与DBH-PF形成1∶2的桔红色络合物。钛浓度在0.01~4μg/25mL范围内ΔF与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8,检量限为0.4ng/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该方法用于硅酸盐矿物如水泥、硅质砂岩、粘土和石灰岩中微量钛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DISA线高硫铁水的型内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ISA垂直分型线上对高硫铁水进行型内球化处理实验,球化剂系数(S·F)为0.047kg/s·cm^2,球化剂MtMg7-8合金加入量为1.0 ̄1.2%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验目的在于以偏心圆锯有效偏心量。供试圆锯是直径335mm、齿数50、锯厚2.0mm、锯路2.4mm的硬质合金锯片,每次锯下厚5mm的竹材胶合板,测定进给阴力、切削功率。实验因子是偏心量为0.0、0.25、0.50、0.70、1.00、1.25mm;锯片转速3000r/min;进料速度为8、14m/min。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Al3+替代Fe3+,对Mg-Mn尖晶石微波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3+替代量增加,铁氧体的4πMs下降,电阻率增加,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下降。当x=0.4时,4πMs在600~650KA/m,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都较小,适合于S波段器件的使用要求。用化学共沉法制备粉料,并用普通氧化物工艺制备Mg-Mn铁氧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气氛对铁氧体性能的影响。当x=0.4时,可制得如下性能的铁氧体:4πMs:600-650KA/m;Tc:250℃;ρ:4.5×108Ω·cm;tgδe:1.1×10-2(f=26MHZ);tgδM:1×10-2(f=9MHZ);ε:11.0;D:4.68×103kg/m3.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中亚热带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群落的氮、磷元素的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群落现存量中含有的氮、磷总量分别为155.549g/m2和5.535g/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127.117g/m2和4.463g/m2;地下部分别为28.432g/m2和1.072g/m2.甜槠群落氮、磷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9.458g/m2.a和0.434g/m2.a,存留量分别为4.488g/m2.a和0.199g/m2.a,归还量分别为4.970g/m2.a和0.235g/m2.a.它们的氮含量均大小磷含量,周转期氮43年,磷40年,氮元素周转比磷元素慢  相似文献   

10.
添加Dy和Nb的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Dy和Nb对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形成,组织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9Fe85B6非晶带的晶化过程,在α-Fe相初始晶化之后,出现Pr2Fe23B3亚稳相,最终形成Pr2Fe14B+α-Fe两相组织.而添加Dy或同时添加Dy和Nb后晶化过程不出现亚稳相.添加Dy和Nb元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磁性能。最终获得了磁性能为Hci=702.4kA/m,Br=1.03T,(BH)max=132.6kJ/m3的纳米晶复合Pr8Dy1Fe84Nb1B6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304不锈钢加工效果,减小切削力,延长刀具寿命,提出一种微织构刀具与三维超声振动复合的车削工艺.分别利用减摩特性与断续切削特性,根据正交切削模型,从变切深与微织构刀具接触面积减小的角度建立普通刀具与微织构刀具三维超声振动车削的切削力模型.通过车削304不锈钢的单因素实验研究各切削参数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刀具磨损,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最佳切削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刀具,微织构刀具的主切削力降低30%~40%;磨损程度平均降低11.50%;对于减小切削合力,最佳的切削参数组合为:切削深度为0.1mm,进给量为0.08mm/r,主轴转速为250r/min.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过程中刀具磨损严重的问题,采用金属陶瓷刀具对超高强度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从而建立刀具磨损速率的预测模型.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轴向切深3个切削工艺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刀具磨损速率最小和切削效率最高作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对切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优切削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涂层刀具干切削硅铝合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金刚石薄膜涂层具有与天然金刚石相同的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和高导热优异性能,因此适用于车削和现代高速干式切削加工,尤其高速切削硅铝合金可提高生产率。文章通过用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对硅铝合金进行干式切削,探讨其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磨损是由薄膜显微断裂而逐渐脱落的过程,进给量是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刨削加工法,利用多齿刀具在普通刨床上加工获得质量稳定的微细金属纤维,纤维长度为10-20mm,纤维直径可达100 μm以下.通过综合分析金属纤维刨削成形过程,研究切削参数对金属纤维刨削成形的影响规律,并得到加工金属纤维的合理工艺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纤维刨削成形过程中,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对纤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较大的刀具前角和合适的刀具后角有利于纤维的成形,而背吃刀量对金属纤维的成形影响最大,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影响则不明显.在背吃刀量为0.04-0.06mm,切削速度为30-60m/min,进给量为0.72-1.44mm/str的条件下选择前角为30°,后角为8°的多齿刀具,可以获得质量稳定的微细铜纤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Al2O3/(W,Ti)C陶瓷刀具硬态车削铁基烧结合全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刀具的磨损特性及机理,探讨了切削参数、材料特性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基陶瓷刀具是硬态车削铁基烧结合金的一种较理想的刀具材料,其主要磨损机制为伴随有微崩刃和剥落的磨粒磨损和粘附磨损;当切削速度过高时,刀具的破损为主要失效形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Al2O3-TiB2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TiB2含量为20wt%时,能获得较高的综合性能.用此配方制成的陶瓷刀具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后刀面磨损量VBmax比YW1低1倍左右.陶瓷刀具的磨损以微区剥离为主要机制.此外,还对比了陶瓷刀具和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工艺制定提供参考,对Ti6A14V高效切削加工中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将Ti6Al4V看作切削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完成切削,选择有代表性的切屑当成制作金相的样本,给出切削实验工艺参数。选用蔡司金相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观察,通过Digimizer对锯齿金相的齿距、自由表面、带倾角和带宽进行测量,以体现锯齿化程度。针对金相样本,通过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演变方法研究了切削速度和刀具前角对切屑的影响,以及进给速度对锯齿成形的影响,分析了Ti6Al4V切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逐渐增加,刀具前角从正值变化至负值的情况下,Ti6Al4V切削锯齿化程度增强;在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增加,刀具前角降低的情况下,绝热剪切程度增强;Ti6Al4V切削形成符合热(粘)塑性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和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与通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铸铁的对比切削试验.并利用SEM、EPMA对自制刀片的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化处理后刀片的耐磨性提高,与TN20的切削性能相似.功能梯度金属陶瓷刀片的磨损失效机理为冲击磨损、扩散和粘附磨损.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切削参数下,对32Cr3NiMoVA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形态进行试验,采用VHX-500F型光学显微镜对切屑的自由表面和后表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每齿进给量0.2mm/r、切削深度0.5mm和切削速度200~1 000m/min的范围内,形成适宜切削的螺旋状切屑,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螺旋状切屑的直径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值,切屑的锯齿化程度随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了功能梯度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与通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正火态45#钢的对比切削试验,并利用SEM、EPMA对自制刀片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TN20、YT15相比,自制刀具皆表现表现出较优的切削性能和较高的耐磨性.表面氮化处理后刀具的表面硬度提高,大幅度的提高了刀具的抗热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功能梯度金属陶瓷刀片的磨损机理为粘附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