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山地村域耕地质量评价对山地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质量退化的遏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地块尺度对山地村域耕地质量的影响,构建基于地块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体系。选取地块坡度、地块面积、耕作高差、耕作距离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山地村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耕地质量较差,一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7%;二、三、四等耕地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87.64%。在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基础上,为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非农化及其价值损失评价研究评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以忠县为例,对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利用PSR框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构建加权平均评价模型,测算出忠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其中忠州镇、乌杨镇和复兴镇等11个乡镇耕地集约度较高,石子乡、金声乡和兴峰乡等17个乡镇耕地集约水平较低.其研究结果表明:忠县耕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有效土壤层厚度、坡度等自然条件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耕地投入较少,集约利用水平发展空间较大.最后提出了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投入,走现代农业道路和建立耕地保护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对崇阳县耕地内部结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趋势、耕地利用程度、耕地资源增减变化流向、耕地空间相对变化和耕地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崇阳县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有所下降;(2)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突破限制;(3)耕地质量保护重视不够;(4)违法用地处理难度大。最后,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覃立念 《科技资讯》2014,(13):44-45
以北流市为例,探讨北流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流市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相关分等因素,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并依据耕地利用等对北流市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可见北流市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占北流市耕地面积的68.63%,主要分布在北流镇、民乐镇、新圩镇、大里镇、六麻镇、隆盛镇和平政镇,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区域内耕地质量分等成果为基础,利用面积加权和空间分析两种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省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内无劣等地分布,耕地平均等高于全国平均等;全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结合福建省耕地保护网络化监管试点项目耕地保护评价结果发现,分布在中区和差区的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且中、差区的优等地面积占全省优等地面积的75%.福建省耕地等别总体偏高,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异性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耕地等别存在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西部耕地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西部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提升西部乃至我国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产量水平引导法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和质量类型,编绘西部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力等级为1,2等的耕地仅占西部的1.12%,3,4等地占西部耕地的8.92%,5,6等地占西部的17.36%,7,8等地占西部的29.78%,9,10等地占西部的42.81%.研究结论: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齐全,形成“三分好地、七分差地”的地力结构格局;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呈现大交错分布,形成质优耕地集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集中四川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利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对比研究法,对甘肃省白银市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白银市中部和北部县区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普遍高于南部县区,中部地区靖远县的自然质量等别最高;(2)白银市耕地利用等别差异较为明显,靖远县中北部耕地的利用等别最高,以此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在全市东部及南部耕地利用等别普遍低于12等,属低等地;(3)在靖远县和平川区境内存在一个以靖远北部为中心的耕地质量较高的带状区域,利用等别的区域中心逐步向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和文化村偏移。结论:(1)基于地统计分析法的空间插值可用于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性;(2)平川区南部、靖远县中北部应作为未来耕地产出管理的重点区域,其他地区应以提高耕地灌溉水平和耕地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使得耕地将承栽着的压力越来越大。根据我国的国情,耕地与我国粮食安全、农副产品数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我国耕地存在着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与耕地保护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耕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耕地保护体制的改革和法律制度完善进行研究,对耕地进行保护体制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改善耕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不仅是数量的保护,更重要是耕地质量的建设.笔者综合分析了1996年来重庆耕地数量减少的事实,结合多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耕地养分退化现状和酸化趋势.文章就重庆耕地保护管理,从制定法律法规、严保耕地红线、实施科技项目、建立预警机制、提高耕者素质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促进重庆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排水区替代平原城市河道的流域范围, 选取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河流污染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分析。根据遥感影像, 利用GIS提取城市排水区土地利用数据, 计算景观指数并与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 为平原城市河流污染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 在耕地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 生化需氧量等); 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徐州市水稻生产与地貌、光、热、水资源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水资源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水稻生产发展规模和合理布局应以水资源和地貌条件作为依据;水稻面积应控制在280万亩以内,并向洼地集中,实施连片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临沂市为例对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如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体、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引起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如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合理进行城市地面硬化、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等.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引发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体有机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耕地锐减,土质变劣,森林面积少,生态效益低等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以及城市化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剖析了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发展战略,健全协调的区域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实施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或用地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格局、平面形态及生态体的垂向伸展等状况,都对其生态效能的发挥深具影响.因此,提出用分布指标、形态指标和体量指标3项指标体系来全面真实地刻画生态源地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地评价和比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岩洞地下河开发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省保靖县设计以引水方式开发白岩洞地下河为城镇生活供水水源。该地下河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几个主要地表水入口多为岩溶洼地,洼地中分布着农田和人口密集的村庄,地下河系统森林覆盖率较低。地下河出现一些环境问题,如地下河水中出现农药和化肥的残留成分、泥沙含量在雨季剧增、地下河水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的量等。同时,开发地下河也会对引水工程沿线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有益的和不利的影响,如挖掘隧洞可增加引水工程水量、高位自流供水可降低成本,白岩洞地下河淤积、部分村庄缺水、生态不良反映等。应抓住开发白岩洞地下河的机遇重新整理地下河流域土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林业用地面积和投资,建立水源卫生防护带,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资源严重失衡与摆脱困境之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渍)化、土地环境污染加重和耕地数量减少等一系列土地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根据中国耕地资源在近10多年严重失衡的现状,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变态期人工养殖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中国林蛙变态期生理特点的研究为依据,人为设置各种生存环境,总结出人工养殖的适宜条件:模拟野生环境,制造水陆过渡装置,如斜面、浅滩、悬浮物、水面突出物等.结果表明:变态期的蝌蚪呼吸系统正处于鳃、肺替换状态,极易溺水而死;水陆过渡装置便于其适应调整生理变化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变态期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年来济南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济南市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为农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城市交通用地的增加。济南市土地用地类型的改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大气质量、水环境、土壤、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通过数据的调查、搜集,分析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在实践上为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农业生态观点,分析了本区存在的耕地减少、水资源超采、环境污染、土壤瘠薄、能源短缺、农业结构单一等生态问题。提出了保护耕地、科学用水、增加投入、控制污染、确立大农业战略等改善环境,增强农业后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