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系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健康研究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针对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共22个指标构建了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2007-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在2007-2011年不断改善,但于2011年后,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南昌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逐步增大;研究期间影响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主导因素是生态压力指数指标,其次为生态状态指数指标;在具体障碍度指标里,影响南昌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有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化水平、建设用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指数的概念,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利用该方法对大连市1996-200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大连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421hm^2增加到2007年的2.711hm^2,可更新资源生态足迹由1.481hm^2增加到1.796hm^2,人均总生态足迹由2.700hm^2增加到4.507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996年的2.15增加到2007年的2.71hm^2;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在近11年内,变化幅度在-1.71~-1.12之间,表明大连市的生态安全始终处于一个极不安全状态,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贵阳市的生态安全,促进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MODIS17A3和MODIS12Q1为数据源,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GIS空间技术对贵阳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研究,分析贵阳市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贵阳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543 hm~2增加至2010年的2.28 hm~2,其中化石能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增长最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4515 hm~2减少到0.3696 hm~2,其中耕地生态承载力减少最多,三个时期生态足迹都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显著。(2)2000年、2005年和2010年贵阳市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2,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3)贵阳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不均,生态压力指数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规律。从县域尺度看,其中乌当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花溪区、白云区和清镇市大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2,生态安全状况极差;息烽县、开阳县和修文县生态压力指数均小于1,生态安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诊断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隐患,为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借鉴,采用实地考察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运用压力(P)—状态(S)—响应(R)概念模型构建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潼南县22个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压力大,生态安全状态较差,生态响应微弱,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低.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用地规划选址生态安全评价、开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治理、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提高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压力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指出海岛承受着自然与人为双重压力驱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生境破碎度、周边自然环境要素等多方面得到响应,影响其生态功能,致使整个生态失衡而难以恢复,表现为海岛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体系出发,以2004-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在时间变化上建立了长株潭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对各市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除2006年外,长株潭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总体较低,水环境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状态评价值整体上逐年下降,说明长株潭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生态压力指数法参数繁多、计算量大、难以进行多区域评价以及因计算过程包含主观因素而导致评价结果偏差等问题, 构建一种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生态压力评价方法。选取生态压力评价相关指标, 建立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模型, 根据目前已有的生态压力指数计算结果, 进行模型训练和检验, 分别对2008年和 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态压力进行评价, 并利用GIS软件, 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显示, 中国有一半的地区处于极不安全的生态压力状态, 北京一直是全国生态压力最大的地区; 2008-2013年, 有22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压力变大; 生态压力最大的是华北地区, 生态压力最小的是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以1990—2018年玉溪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数据以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熵值法对抚仙湖流域1990—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合1990—2018年抚仙湖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流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对改善流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质量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等指标在内的系统状态层是影响系统评价的重要因素,权重最高为0.552 3;2)1990—2018年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为较小幅度的波动后持续增长,在2018年生态状况达到最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90 7;3)2010—2015年是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最大、生态安全等级跨度最大的时期,由较不安全等级过渡到临界安全等级再到较安全等级;4)城镇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农耕生产活动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压力,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则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优点,建立综合赋权法,使赋权更为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法等4种数学评价模型,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对比探讨.结果表明,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隶属度法以及功效法评价重庆生态安全状况,均得出其生态安全自直辖以来到2007年处于不安全状况以下.4种评价模型最具优势的是模糊物元法,其次是功效法,再次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缺陷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