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选项课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66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体育选项课应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促进大学生身体体质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指数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大庆石油学院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不同体育选项课大学男生体质健康指数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为解决体育自主选项课存在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结合不同选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构建了以田径、体操为辅项的主辅项选项教学模式,并与单一专项选项教学模式(目前高中体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田径、体操为辅项的主辅项选项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选项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安排田径、体操运动的教学。建议预防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就是素质练习的倾向;建立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不同选项均突出耐力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深入落实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游泳课教学中,有部分女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通过对高校女学生在游泳课上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增强她们的自信进行探讨,使其走出自卑心理,热爱游泳,热爱体育,获得自信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浅谈学校选项课内容设计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云师大商学院2006级学生在第二学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选项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说明学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体育选项课内容要本着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来设计.  相似文献   

6.
讨论高校体育选项课各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利用文献法、实验测试法、访谈法等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应及时向学生反馈测试成绩,指导学生选择体育项目。从教师、学校教学部门两个层面分析选项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有效增强身体素质的途径,为体质测试成绩的合理运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经期参加体育运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1000名女学生月经和经期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表明,经期运动量对痛经和经量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应开设公共体育保健学课程,加强女大学生经期医务监督,从而提高女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对娄底高校新生体质调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娄底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娄底高校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对廊坊市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廊坊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女学生是中国女性中最年轻、最有作为,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一部分,她们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就十分注意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她们的觉悟,把她们吸引到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来。大革命时期党通过对女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妇女解放教育,引导她们走与工农妇女相结合的道路,将深受封建宗法思想束缚的女学生群体,调动起来参加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淑玲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80-82,63
本文依据大学生健康测试成绩,对安徽省高校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对不同体质与健康水平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他们在体育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安徽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提供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现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结果表明: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男女生在购买运动服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购买体育类书刊、参加兴趣班培训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意识上,男女生在保持体重塑造体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我评价体质健康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行为上,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形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参与活动的项目上各有不同.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育消费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和加强藏羌走廊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探讨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60名四川省藏、羌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和民族的中小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性(p<0.05),近30%的中小学生不能够规律性地从事体质健康行为,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受社会资本影响较大,运动行为高分与低分者在家庭经济、师生交往、体育政策、体育场馆、亲朋互动与社会信任上存在差异性(p<0.05).建议紧扣藏羌走廊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实施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机制;重视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性关键作用,提升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完善社区开展民族体育运行机制,加大藏、羌族传统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产阶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产阶层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两者间的高度相似性,从中得到以下启示:(1)大学体育课程在构建大学生科学健身理念方面存在局限性;(2)生活化、个性化的大学体育课程亟待构建;(3)大学体育课程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的终身体育。研究提出以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思路:(1)加强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2)打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形成功能模块化内容体系;(3)注重网络教学资源互动平台,加强学生课外锻炼的运动处方指导;(4)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项目设置与时尚项目并重;(5)构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生活化体育课程;(6)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既顾及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又着眼于其终身体育,两者必须兼顾。  相似文献   

15.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法则之一,了解地图投影中变形的分布规律对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正轴方位投影的简易绘制方法,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推演出方位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都喜欢体育并能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改善机体机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30.1%)参加体育活动是“没有方法”的,缺乏科学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能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以此提出三点对策: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倡导科学体育锻炼;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创建积极的体育锻炼环境和重视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有效的方案或者制度,其最终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及促进学校发展体育的有效途径,还是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局面仍未得到控制,阳光体育运动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期望能够结合各方力量促进各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韶关市1 160名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经分析认为,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在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少,但根本原因在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其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予以解决,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张晞 《科技信息》2011,(25):I0128-I0128,I0163
体育保健课教学和正常的体育课教学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研究体育保健课教学对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对满足病、残、弱学生的体育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目前一些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这些大学生制订了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探讨了体育保健课对他们的积极作用,提出制定保健课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