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春真人西游记》述评钟婴《长春真人西游记》作为游记佳作,过去长期淹没在《道藏》浩翰的经籍之中,历元明两代无人过问。至清乾隆年间才由钱大昕等在苏州道院玄妙观发现,从而辨证了小说《西游记》与此《西游记》乃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书,否定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西游记》文本中关于唐代地理人物、习俗、纪元等内容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进行了较详明的考述,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游记》和准确探求《西游记》作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游记》在明清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一部表现三教归一思想的、具有深奥哲理的小说,同时兼具对人心与世道的讽刺,故而明末至清初现存《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均在阐述哲理上大下功夫,并结合续作者所处的时代,大量甚至是通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为西游故事的继续开辟了多维的走向和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基础,经过数千年的文学演绎,最终成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研究《西游记》,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西游记》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包含着大量的宗教信息,客观地反映了佛教与道教之间既合作交融又暗争正统的微妙关系。从宗教发展和融合的角度研究《西游记》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解读其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的生死,推动着《西游记》故事的延承发展,同时反映着在佛教道教影响下,中国民间渊远流长、丰富复杂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深深地体现着世俗的,然而伟大的人性之美。认识《西游记》中的生死,对认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魔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8.
灵山是《西游记》中西天佛祖的居住地,也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地,那么,灵山原型究竟在何处?它又经历了何种演变?结合《西游记》成书、版本的相关文献与《西游记》文本描写实际,以及既往学者已有之研究,对之作一番考察,对认识《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机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百回本《西游记》,其作者是否为淮安文学家吴承恩,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即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以胡适《西游记考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首者持吴承恩说,  相似文献   

11.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义”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3.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唐代敦煌变文是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源头之一。引入现代西方视阈,建构新的审视维度和"他者性"话语体系,对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关系作互文性考察,力图获取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推进和突破。同时,从众多相关变文可以推测存在一个《西游记》变文阶段,对《西游记》成书的阶段划分作新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后西游记》第17回中的“截腰坑”、“情欲堑”乃实有其地,是在广东,又加之小说多用潮州方言,则可大体断《后西游记》作者为潮人;《后西游记》中第32、33回出现了“不老婆婆”,在明末小说《韩湘子全传》第24回中也出现了“不老婆婆”,则可大概断《后西游记》为明末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者已发表文章认为,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现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阎希言(阎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西游记》研究是《西游记》现代学术史上的开山之作,他以考证的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开创了《西游记》研究新局面。文章以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作为对照,从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影响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胡适的研究在《西游记》学术史上的开创性与科学性,肯定其思想方法对于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现《西游记》研究从古典时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四百年《西游记》作者问题论争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问世时是一部未署名的作品,当时即有多种猜测,明清问“邱长春作”说曾流行一时,至今仍有信从者;近世“吴承恩作”说几定于一尊,却是因证据薄弱。不断受到质疑和否定,不时有新说包括新的猜测与主张提出,使这一问题在《西游记》研究中日益突出。本文综述古今有关《西游记》作者各种主张与猜测为十一题十说。诸家根本分歧只在“出今天潢何侯之国”、“邱长春”、“吴承恩”、“李春芳”、“陈元之”等五说之问。  相似文献   

19.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第20、40回出现了一段“奇怪”的韵文,这引起了当下研究者的聚讼射覆,其实这段韵文乃是由元代中峰禅师所作《天目山赋》缩略而成;《西游记》中“奔波儿霸”等乃是出自民谣中;濯垢泉故事来源于佛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