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炉炉壳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用瓦里米尔公式来估算高炉炉壳临界力的简便方法,并利用此公式对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了轴向临界载荷计算,得到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的工作承载能力.然后用薄铝壳来模拟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屈曲实验,分析有关几何参数对高炉炉壳轴向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有限元和公式法计算结果表明,高炉炉壳的稳定性足够.  相似文献   

2.
传统池窑中玻璃液的流动是自然对流控制下的混合对流,流型靠温度制度建立,稳定性差,对控制的要求高。为了改善玻璃熔制质量,剖析了传统池赛结构与运行特性的缺陷,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能克服其缺陷的新型池赛结构。用数值模拟对新池窑和传统池窑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这种新型池窑将澄清部由原来的深池改为浅槽,从而可用强迫流动取代原来的混合对流组织玻璃液澄清,因而具有稳定性好,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钢铁冶炼中的温度是一个时变性、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很难对其构建准确的模型,采用数学模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准确的控制结果。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钢铁冶炼中的DCS波动温度稳定控制技术,给出钢铁冶炼炉DCS控制系统结构,介绍了钢铁冶炼中的DCS波动温度稳定控制原理,在PC机设定炉内最高温度后,下位机依据设定温度值令温度上升,通过模糊上升原理进行升温控制,达到设定温度值后,执行单神经元PID控制。将炉内温度偏差作为输入,将热电偶温度作为输出,通过单神经元PID技术进行DCS波动温度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对邢钢高炉渣粘度、脱硫能力、熔化温度进行了取样测定,并推测了熔化性温度和热稳定性;判定该渣系比较难熔且热稳定性不良的短渣,高温下流动性好但脱硫能力一般;配合系列人工合成渣样实验研究,初步预报了邢钢高炉渣适宜的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燃煤工业链条炉计算机控制模型.为了实现炉内最佳燃烧与最佳传热的统一,研究了变氧量燃烧和炉内负压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调节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与单交叉限制燃烧控制系统的配合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提高工业链条炉的热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盐溶炉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炉体,变压器和控制系统等三个主要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节能方面获致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1#高炉专家系统中基础数学模型的特点,主要包括配料模型、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炉热指数计算模型及高炉操作线模型,同时分析了这些模型在高炉生产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基础数学模型在高炉专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操作人员了解高炉状况并提供实时指导,从而实现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多介质的高炉回旋区内,首先利用安装在风口直吹管窥视孔的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d couple device, CCD)摄像机可以获得高炉回旋区内累积的二维温度辐射图像,然后将高炉回旋区均分成若干小块,利用数学模型近似模拟回旋区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并建立矩阵方程,通过求解方程获得高炉回旋区内的三维温度场。在模拟辐射传热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有效也更符合实际生产的新方法———基于距离的高斯函数模型来模拟高炉内介质的辐射能量传播过程并获得了较好的三维温度场。由于存在波动误差以及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测量误差等,所以我们通过在测量数据中添加随机误差来验证重构温度场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重构的三维温度场与真实温度场非常接近,误差在高炉工业允许的5%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PKXF—I型可调式旋缝节能喷嘴在20t/h锅炉除氧器上的工业应用试验研究,确认这种喷嘴运行稳定可靠,负荷适应性优良,除氧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低负荷下运行时,其出水溶氧量仍完全达到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中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宝钢4号高炉炉衬温度场数学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钢新建4号高炉炉衬结构为原型,以多类边界条件处理边界传热问题,建立了炉衬结构三维温度场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炉衬温度场分布,讨论了炉内渣皮形成与脱落的温度条件和冷却热负荷对炉衬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身中下部和炉腹、炉腰部位炉衬内表面到冷却板前端的100mm范围内是炉衬耐材易损区和渣皮形成区;在1300~1450℃炉气温度范围内易于形成稳定的渣皮层,而1450℃以上区域渣皮的形成与稳定取决于该部位的冷却负荷;保证铜冷却板长期使用的最低水流量需不小于6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