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根据近20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新研究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特别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情况,科学的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干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之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反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案例,对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方法,构建了和墨洛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通过交互式反馈,最终得到有效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通过系统分析和建立规划模型从而既定性又定量地进行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为、经济和政治法律因素。因此,西部地区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西部地区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资料,本文评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障。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论证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适应性,指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的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目前一些西部地区不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结果 ,造成了旅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文章结合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 ,指出在发展旅游城市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使西部的旅游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经济,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繁荣,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转移。为了早日实现中央战略任务与目标,现就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西部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西部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和西南边陲,与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缅甸、印度、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是我国西部开发与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特征和大开发形势下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聪 《甘肃科技》2013,29(9):14-16,140
通过研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与经济增长方式,指出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环境的关系。这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PRESD系统分析的方法和SPSS分析方法南充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业总体是可发展趋势,三区可持续发展顺序依次为顺庆区〈喜陵区〈高坪区,但三区在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四个子系统方面相差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作者通过对区域PRESD要素进行分析,为制订南充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支撑,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提出:持续发展可按“阶段式跃迁”模式推进,并同时满足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诸方面的几个基本约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人类需要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消费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献,对我国西部地区矿业型城市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途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以铜川市为例,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变传统的高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和低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走区域经济结构多元化、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道路。提出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其能力建设,制定综合型、优势型和协调高级型的产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山东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但这种经济优势的获得更多是依靠本身丰富的资源,实行经济的粗放式经营取得的,改变当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山东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C模式理论为基础就山东发展现状及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小型人工湿地开发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污染形势严峻、污染治理滞后的情况,提出如何应用小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优势,构建和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恢复并建设洁净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与目标,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地理环境、资源基础、经济条件、社会系统、科技优势、制度与政策6个基本条件出发,构建了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科技和政策等要素在内的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基于对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的统一体的认识,分别给出了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函数、聚集社会效益函数及聚集环境效益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市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118个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类并探讨了城市系统关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旅游发展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不容忽视.厦门作为国际化花园城市、经济特区,既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也需协调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运用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计算模型,对厦门市2005~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近年来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并由中度向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个性、生态理念、文化因素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营造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法治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以执行好现行有效的法律为手段,通过努力营造好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经济的和谐发展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探讨了经济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状况,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谐经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