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8-48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颁布了新的传统医药指南,旨在对传统药物、补充药物和替代药物起到规范使用的作用。对卫生部门而言,该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国家把可供选择的医疗措施的最好用途介绍给他们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扬子 《科学之友》2002,(6):13-15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有一天,人们能用药物改变人性,改变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够说,人类已经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3.
<正>只有战胜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能力,才能赢得与传染性病原菌的对抗。新型抗菌药物管理机构批准的新型抗菌药物使用了全新的杀菌机制。抗菌药物的改变随着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也在不断上升,而这些药物仍在使用。不断增长的耐药性抵消了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加的抗菌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4.
Blun.  T 周培文 《世界科学》1991,13(5):47-49
药物设计总是反复试验的过程.药物公司过去常从天然化合物开始,该化合物一般来自人们已在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本地植物.现在,他们很可能选用化学品,并任意试验它们,看哪一个具有生物活性,这一过程称为筛选.接着,他们选择最佳的候选物,或“提示”  相似文献   

5.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5,(11):26-28
生物学药物取代化学药片 虽然目前大多数病人仍继续在按剂量服用小颗粒的化学药片,但时代在进步。30年来的生物学发展以及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已经激起了生物学药物的研制热潮,其中许多是经过生物工程方法再造的人体蛋白质。这些具有很大威力的分子,可以改变多年前几乎无法治疗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在新泽西州北部的一个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着错综复杂的记忆过程,希望研制出用于大脑的“伟哥”——一种可以使处于衰退状态的器官恢复青春活力的化学药物。 长期以来,从事记忆药物的研制工作曾是科幻题材,目前生物制药公司在这场设计可真正有效增加记忆的药物的科学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新一代的药物能改进因患疾病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记忆力减退。  相似文献   

7.
“非典”引发的抗病毒竞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与细菌通常作为微生物纠合在一起,但一说到医治由其引发疾病的药物时,这些微生物的作用就各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8.
在保健之风日趋盛行的今天,步人药店和超级市场贴有官方标签的各种天然药品琳琅满目任人选购,你自然会联想到有关政府机构已确认它们所含药物成份的确具有保健功效。你甚至会确认既然出自天然,所有这些保健滋补药物必定是有安全保障的,然而实际情况绝非意如所料那么简单。1  相似文献   

9.
梁锦荣 《科学通报》1990,35(21):1617-1617
对于使用药物的方式,人们早已认识到一般的口服及注射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这些传统的途径通常需要频繁的服药,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起伏变化(见图1)。但每一种药物均有其治疗指数,若超过它则产生不良副作用,而低于它则  相似文献   

10.
王兆军  张润楚 《科学通报》1996,41(10):878-880
在有关试验设计的文献中有许多正交表,但当试验者选择正交表时,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现有的任何一个正交表都含有不合适的水平组合.例如进行某个化学试验,当某些因子水平搭配时(如高温、高压)可能导致爆炸.可是用现成的正交表都避免不了这些组合.这样,如果用现成的正交表来安排试验而不做这些组合的试验时,要造成数据的缺损.当有数据丢失时,则不能发挥正交试验的优越性.因此有必要给出一种灵活构造所需要正交表的方法.文献[1]首先研究了这一问题,给出了避免两个因子水平组合正交表的存在性和构造方法.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给出当具有多个要避免的因子水平组合时正交表存在的充要条件.在两水平因子试验中,分别以-1和1表示诸因子的低高水平.设有n个因子,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并以小写字母加水平上标表示处理组合,另外以(1)表示所有因子都处于低水平的处理组合.例如在2~5设计中,以A,B,C,D,E表示5个因子,而a~1b~(-1)c~(-1)d~(-1)e~1表示因子A,E处于高水平,因子B,C,D处于低水平的处理组合.把要避免的水平组合称作不可实施水平组合.实际中,一般不是所有的n个因子的某一个或几个处理组合不可实施,而可能是其中的某k(k≤n)个因子的特定搭配不可实施,比如F_1,…,F_k的某些水平的搭配构成的组合f_1~(x_1)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蒂姆·唐兹(TimTownes)小心翼翼地从笼子里抓出一只小白鼠,它挣扎着想逃出他的手心,唐兹在小白鼠的皮下注射满满一针筒试验药物。数日后他又从小白鼠身上抽取血样,望着显微镜下的血样,这位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研究员满意地频频点头,他把结果记录下来。唐兹用遗传工程方法培育了那只小白鼠,他改变了这只小动物的基因,使其患上镰形血球病,这是一种血液紊乱症,可导致严重的疼痛、贫血、器官功能失效。这种病使近10万美国人苦不堪言。此时,由于注入了唐兹的实验药物,小白鼠的红血细胞由原来的镰形变成了圆形,类似人类的血细…  相似文献   

12.
邢颖  刘文彬 《科学通报》2020,65(22):2326-2333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突然肆虐,给我国乃至世界带来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寻找能够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引起的肺炎等相关疾病的适用药物及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以往治疗类似疾病的认识和经验,研究人员在最短时间提出了上百种可能的候选药物.目前已经提出并进入临床试验的几类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其他化学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等.结合传统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展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在研药物的临床效果、剂量、适应性及毒副作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验证.本文对截至2020年2月16日的医学论文数据库信息及网络资料进行了梳理,对一个月来科研人员、制药行业、临床医生提出的潜在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珍彬 《科学之友》2011,(21):15-16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岩石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在工程上,将劈裂法试验规定为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必做试验。文章在论述抗拉强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劈裂法及其试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劈裂法测定岩石抗拉强度试验的过程,即试验设备、试验操作步骤、试验数据工程处理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运用劈裂法来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结果是可行、...  相似文献   

14.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岩石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在工程上,将劈裂法试验规定为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必做试验。文章在论述抗拉强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劈裂法及其试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劈裂法测定岩石抗拉强度试验的过程,即试验设备、试验操作步骤、试验数据工程处理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运用劈裂法来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结果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阿斯匹林     
Weis.  GW 赵清志 《世界科学》1991,13(12):39-42
阿斯匹林,这一古老的药物及其获得广泛应用的同族药物,二百多年后,其作用机理才得以完善地说明。尽管斯通当时并不了解,可他发现的是水杨酸类药物——水杨酸衍生物的总称。这些化合物能退热或缓解各种急病、恶寒、疟疾等引起的疼痛。这种柳树皮有收敛作用是因为它含有较高浓度的水杨酸甙。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水杨酸类是乙酰水杨酸,它以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始,埃博拉病毒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暴发.其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于1976年被首次分离,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分5种,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基因顺序为3′端-NP-VP35-VP40-GP-VP30-VP24-L-5′端.埃博拉病毒属于A类病原,致病能力极强,操作活病毒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其主要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通过抑制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引发发热、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治疗药物和疫苗,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ⅰ)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ⅱ)ZMapp包含3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属优化的鸡尾酒疗法;(ⅲ)基于RNA干扰的基因治疗药物TKM-Ebola;(ⅳ)凝血调节因子、炎性介质制剂,如源于丝虫的抗凝蛋白rNAPc2等.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ⅰ)复制缺陷型疫苗,安全性好,但诱导免疫的时间较长;(ⅱ)减毒复制型疫苗,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的病原学、免疫病理和致病机制研究,将有利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应推进有希望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载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审美教育的概念,由此得出审美教育的中心任务,在这些任务中,重点将审美感知能力这一审美教育的首要因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创新求实,实现我国药物靶标发现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强 《世界科学》2002,(11):26-27
大量事实表明,发现并验证药物新靶标是产生“重磅炸弹”式创新药物的源头,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寻找药物靶标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新近发展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已成为从庞大的基因组数据中挖掘药物靶标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徐在超  赵凯涛  江应安  夏宇尘 《科学通报》2019,64(30):3123-314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能够引起急、慢性肝炎,其中长期慢性感染可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控制HBV慢性感染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HBV药物主要有两类: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种药物虽然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或消除肝脏病理损害并有效阻止病情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使其转阴并清除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所以HBV慢性感染很难治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HBV研究的深入,针对其复杂的感染机制及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靶点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本文对近年来在病毒直接靶向和宿主靶向药物(一些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此外,还对高通量筛选技术(unbi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s)寻找新的抗病毒化合物,以及老药新用的策略用于抑制HBV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崔涵涛 《世界科学》1991,13(5):45-46
很大一部分新一代的治疗药物是肽或蛋白质,一类除非用某种方法加以保护否则容易很快被机体分解的物质.因而迫却需要建立某种措施把这些分子运送到人体内它们的作用部位并且控制它们在那里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