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基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齿轮激光热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沿齿廓均匀分布的理想硬化层。对渗碳淬火齿轮(20Cr2Ni4A)和激光淬火齿轮(40CrNiMoA)进行了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中微晶尺寸明显小于渗碳淬火齿轮的微晶尺寸,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而其位错密度比渗碳淬火齿轮高一个数量级。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2.
激光熔凝处理对合金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激光熔凝处理对合金铸铁的组织、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处理试样由熔化区、部分熔化区、相变硬化区、基体四部分组成,熔凝层晶粒明显细化。与常规处理试样相比,熔化区的显微硬度、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低温回火态Gcr15轴承钢的激光相变硬化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了激光处理的工艺参数对硬化过程的显微组织、淬硬层的硬度变化、残余应力分布、残留奥氏体形貌与数量以及耐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Gcr15钢的表面硬度可达HV1000以上,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为缺陷密度高的隐针马氏体,晶粒度为ASTM 14级,残留奥氏体约达20%,呈膜态分布于马氏体条片之间及碳化物周围,超细的碳化物非常弥散地分布着,表面层保持较大的压应力而耐磨性能明显提高.据此,可以认为激光相变硬化的强韧化机制是:晶粒细化强化、亚结构强化,弥散析出强化以及残留奥氏体强化等的综合贡献.  相似文献   

4.
利用4 k W光纤激光器对一种780 MPa级Nb-Ti-Mo微合金化的低碳钢进行了激光相变强化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激光相变区宏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讨论了激光相变区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相变区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激光相变区包含三个区域:微熔区、硬化区和过渡区.微熔区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硬化区显微组织为全马氏体;过渡区为相对细小的全马氏体或与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在所研究的参数中,硬化区的硬度可超过母材30%左右,平均硬度达到320 HV.实验钢表面耐磨性能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5.
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的X射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以及激光工艺参数和原始组织对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并对激光相变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合金碳化物组成。随着激光功率增加,扫描速度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激光相变硬化的本质仍然是马氏体相变。同时,晶粒细化强化,碳化物弥散强化以及激光淬火前的原始组织中的强化因素的遗传性等多种强化因素对超高硬度的获得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W302钢激光相变强化层及抗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W302钢激光淬火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相变硬化并回火处理,W302钢的硬度,抗回火稳定性,耐磨性明显优于常规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7.
42CrMo钢泵筒内壁激光相变硬化组织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限元软件SYSWELD建立三维模型,考虑相变潜热及材料热物理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将温度场和相变模型进行耦合,对泵筒内壁激光相变硬化组织转变过程及硬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是一个快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在加热过程中激光照射区域组织转变为奥氏体,而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完全淬火区主要以马氏体为主,其最大体积分数可达90%左右。相变区硬度提高约2倍,最大可达540.6 HV0.2;相变区的组织及硬度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5CrNiMo合金工具钢激光相变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激光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对激光相变硬化过程温度场的影响,并且预测硬化层深.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淬火过程温度场分布经历了非稳态到中间准稳态,然后到最后非稳态三个阶段;温度与激光功率成正比,与光斑直径和扫描速度成反比.工件扫入端与扫出端硬化层分布不均匀,呈现扫入端硬化层浅,扫出端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了40Cr齿轮激光相变硬化时采用的扫描速度、入射角及偏置量等.通过对试块硬化实验,确定了40Cr齿轮相变硬化采用一次偏置、变加速扫描的工艺.得到1.5mm均匀淬硬层,达到了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磷铸铁表面进行以镍基合金粉末为主的激光合金化处理,调整铸铁表面层中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探讨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硬度与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5kW,扫描速度为5mm/s时,镍铬硼硅粉末能很好地溶于基材之中,形成明显的合金层与过渡区,溶入的合金元素大多以化合物或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合金层与基材结合良好,未见宏观及微观裂纹,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值大幅度提高,并使耐磨性提高5~7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择合理的硬度配对来延长机械式履带调整器中钢蜗轮副的使用寿命,在SRV Ⅳ 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设计了一种能实现硬度对钢蜗轮副磨损行为影响研究的试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在无润滑,室温条件下考察了硬度对40CrNiMoA钢和18Cr2Ni4WA钢组成的钢蜗轮副磨损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蜗轮材料40CrNiMoA钢硬度的增加,40CrNiMoA钢的磨损体积减小,与之相对应的蜗杆材料18Cr2Ni4WA钢的磨损体积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双方具有相近使用寿命的硬度配对出现在40CrNiMoA钢硬度为HRC43左右,可延长机械式履带调整器中钢蜗轮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研究H11钢在激光宽带扫描作用下各工艺参数对淬火层的影响,对H11钢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分析,对H11钢不同搭接量进行了选择,并对H11钢淬火硬层显微镜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红外热象仪对40CrNiMoA板试样在低周疲劳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场测量及热分析计算,得到了试样表面热耗率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现通过工艺和性能试验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40CrNiMoA钢涡轮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限温度淬火的调质工艺可使涡轮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宽厚板厂辊式淬火装备,对比分析了控温淬火和常规淬火工艺对不同厚度Q960E工程机械用超高强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两种淬火工艺下钢板淬火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20,30和40mm 厚Q960E钢板控温淬火至终冷表面温度40℃,可节约淬火装备用水量40%以上,淬后钢板表面质量优异,钢板平直度≤3mm/m.与常规辊式淬火组织明显不同,控温淬火后,钢板发生余热自回火,其近表面、1/4厚度和1/2厚度位置处均为自回火马氏体组织.Q960E钢板控温淬火后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平均维氏硬度≥420,略高于常规辊式淬火,钢板屈服强度>980MPa,抗拉强度>1000MPa,伸长率>14%,钢板塑性良好,-40℃ 冲击功>44J.  相似文献   

16.
对铝热反应制备的微纳结构2507双相不锈钢在1 000 ℃下进行了变形量为40%、60%和80%的轧制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研究其轧制态显微组织.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和布洛维光学硬度计测试其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奥氏体和铁素体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且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体积分数减小.1 000 ℃下轧制变形量为40%、60%和80%后的屈服强度分别为232、284、456 MPa,抗拉强度分别为533、577、582 MPa,硬度分别为325、330、337 HV,延伸率分别为12.5%、11.1%和11.5%.  相似文献   

17.
TRIP590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sheets were heated by laser with different powers.Chan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hardness of TRIP590 steel under laser heating with different pow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and hardness tester.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ser power on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TRIP590 steel.It is shown that the power of las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heated steel sheets.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determine suitable power for the laser auxiliary forming of Trip590 steel in order to obtain uniform microstructure and high hardness.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铝和不锈钢的焊接接头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铜(1Crl8Ni9Ti)的表层热浸镀一层ZL102铝合金,然后采用搭接的形式,应用火焰钎焊工艺进行纯铝(1060)板与奥氏体不锈钢板的焊接。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并用显微维氏硬度仪和万能实验机床测定其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不锈钢表面热浸镀铝,可实现铝与奥氏体不锈钢的火焰钎焊。在不锈钢/纯铝钎焊焊缝中存在不锈钢/热浸镀铝层、热浸镀铝层/钎缝、钎缝/纯铝三个界面。钎焊接头强度取决于各界面的连接质量。热浸镀铝层/钎缝界面是整个接头中最薄弱的界面,剪切断裂均发生在该区域。钎焊接头各区域中,热浸镀铝区硬度最高,达到99.4MPa。  相似文献   

19.
40Cr钢汽车半轴淬火缺陷分析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0Cr钢汽车半轴的实际淬火工艺,分析了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淬火开裂的主要形式,制定出了三种热处理工艺方案并实施.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出最终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40Ct钢在860℃油淬后,再进行860℃淬入5%~10%的盐水冷却、580℃回火,使强度、硬度低的网状铁素体相对量有所下降,可有效的防止淬火开裂,并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