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通过对阿克塞龙尾沟地区进行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普查,基本查明了区内13种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合富集规律,并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统计及分析,查明了各地质单元的元素的富集、变化及叠加特征。对异常的元素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划分出区内经历的3次主要构造序慕,以往认为区内的重砂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次化探异常全部重现,靶区得到缩小。对综合异常进行异常价值评序,可作为下部工作部署的依据,为该区今后找矿及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地化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金钩仔矿区的地质特征,对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型式,并进行了组合分析、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的圈定.元素含量特征及分布型式表明,矿区Ag、Pb、As、Sb、H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异系数比较大,这些元素易参与次生富集作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u-Pb-Zn、Ag-As-Sb-Hg 2类元素组合代表矿区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较好的找矿指示元素;通过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的圈定认为,Au-As-Cu-Zn综合异常带、Au-Ag-As综合异常带、Cu-Pb-Zn综合异常带和Au-As异常带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矿区今后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3.
探讨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矿找矿方法及前景。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工程验证成果入手,分析了Au、Sb、Bi、Zn、Hg、W等异常元素的分布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满丈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化探异常范围广泛、强烈,勘查证实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金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有效找矿方法组合为地质-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该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特征的研究,我们在九仗沟异常内发现M1矿脉,在阴坡异常带内发现了隐伏矿体。通过对大量样品中的元素进行相关关系和R型聚类分析,得出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的组合特征。通过对异常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含矿热液携带成矿元素沿构造破碎带运移和富集特征,进而我们可以对矿化信息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定位矿体所处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粤北刘家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利用Q-Q图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573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12种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传统方法采用背景值加两倍方差方法提取异常,采用C-A分形法分离背景和异常,并计算各元素分形维数谱函数。结果表明,C-A分形法可以更有效地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值的分布和富集规律。C-A分形法将统计方法中元素含量和频率分布和异常空间形态等有机的结合,对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与矿化有关的异常效果更好,为该地区元素的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据本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习性、围岩蚀变、微量元素特征及石英包裹体中稳定同位素在空间上的演化等,对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成矿元素W,Mo,Sn,Be,Bi等虽然地球化学性质近似,因受浓度和成矿阶段的影响,则出现脉体上部为温度较高的矿物组合(W—Mo—Be),下部为温度较低的组合(W-Mo-Sn-硫化物)之逆向分带。围岩蚀变对矿化富集有重要作用。矿化富集在空间上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应用11 974件水系沉积物样品和5 149件岩石样品15种元素数据,在充分分析各元素空间变化及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特征分析、浓幅分位、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水系沉积物中15种元素丰度、离散、组合、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在全省成矿潜力明显较弱,但是在东昆仑地区多金属(贵金属)成矿潜力较好,元素的富集离散特征与区内目前所发现的矿化特征基本一致,反映出区内成矿的情况,从而得出区内15种元素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内蒙乌兰察布市凉城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和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进行研究,显示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高寒丘陵、高山峻岭地区良好的找矿效果。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4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甘肃南部矿集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对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特征、组合特征、异常特征等要素研究发现,该区各元素的背景值均高于高寒山区的平均值,且Au、As、Sb、Hg等元素异常分布明显,富集程度高,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结合地质背景和已知矿床特征,根据异常分布特征优选出6处找矿靶区,其中A(2)找矿远景区为寻找Au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察汗乌苏河地区1∶25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全区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文中利用GeoIPAS软件对2016年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原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组合分为Cr,Ni,Co组合,La,Nb,Th,U,Y组合,Ag,Cd,Cu,Pb,Zn组合,W,Sn,Mo,Bi组合及Au,As,Sb组合。在原1∶50 000水系沉积物异常空白区圈定出异常19处,说明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一级水系及微水系内取样分析,异常的发现对矿化线索的提取有显著作用。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对组合异常区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拉窝西金找矿靶区、希望沟找矿靶区及哈日扎北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因此在察汗乌苏河地区采用1∶25 000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于找矿更加有效,可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本区的地球化学样品10种元素数据聚类分析,以及对样品元素的组合特征研究: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叠加系数,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对本次样品进行研究,其判别结果与野外验证一致。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章丘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章丘市表层土壤调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查明土壤中元素含量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土壤营养元素和环境健康元素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必需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及环境健康元素等评价指标;并权重赋值,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体系,划分土地质量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优良以上等级占全区面积的89.99%,良好级土地占5.39%,中等土地占1.26%,差等土地占3.3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西藏甲玛多金属矿主要矿体有用元素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钻孔和探槽取样,利用原子吸收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了21 911个化学样品,然后利用等值线图法,得到了6种有用元素在矿体内部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Au、Ag、Cu元素矿体底部有一个高值中心,随着高度增加,高值范围以此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并以4.5km海拔高度为界,以下呈较明显的环形扩散,以上呈较明显的线形扩散。Mo元素在矿体底部有2个富集中心,随着高度增加,Mo的分布范围较Cu更大,但是大体上仍表现出环形向外扩散的特征。Pb和Zn的分布规律与其他4种元素完全不同,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4.5km区域,并且分布范围小。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热液成矿特点,可以判断甲玛主矿体的底部存在一个含矿中心,为岩浆热液上升中心,由底向上,呈环状向外扩散,在矿体上部受线性构造影响,呈近似带状分布。该矿床有用元素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东胜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法根据东胜铀矿区含铀砂岩及其围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进行元素的富集特征计算及其结果的讨论。结果U,Ba,Zn,Zr,Hf,Pb等为铀矿的成矿指示元素;灰色粗砂岩与含矿岩石具有相同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和稀土元素特征;灰白色高岭土化泥质粉砂岩形成于氧化环境,其元素富集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含铀砂岩相近,为铀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灰绿色粗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深部还原性热流体的作用。结论灰白色高岭土化泥质粉砂岩及灰绿色粗砂岩对铀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灰色粗砂岩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新疆乔拉克地区1∶2. 5万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提取与评价,应用含量面积法(C-A)确定乔拉克地区Cu,Pb,Zn,Ag,As的异常下限,得到各元素的异常分布图,从而为研究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依据。由于研究区的地质过程具有多期次和空间相关性等特点,使得异常场和背景场表现为叠加和复合的特点,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S-A)分离异常和背景场,强化弱异常,提取致矿异常。为了解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组合元素的分布规律,将主成分分析法和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第一主成分载荷为寻找未知矿床指明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分离异常和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铜多金属异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受岩浆作用明显,成矿潜力较大,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甘肃明水地区开展的1∶5万土壤测量扫面成果,研究该区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优选Ht-1综合异常进行剖析和异常查证,初步认为该区有斑岩型铜金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云南个旧石门坎—保和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石门坎—保和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Sn和Pb元素含量的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易形成次生晕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和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u-Cu、Sn元素代表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较好的找矿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安徽含山县小茨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10件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骊山组泥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该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Ce_(anom)值反映出当时水介质处于还原状态;(La/Yb)_n值表明该区高骊山组上部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下部低。根据四射珊瑚化石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将高骊山组自下而上划分出2个组合带(Arachnolasma intermedium-Yuanophyllum组合带与Lonsdaleia组合带)。通过分析高骊山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特征与古生物群的分布关系,认为风暴作用以及沉积环境是影响化石保存和古生物群发展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天水火鸡山地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元素质量分数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提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得到地球化学因子得分图,根据各因子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了解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特征.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分离各元素异常和背景场,强化弱异常,提取致矿异常.为提取研究区组合元素异常,将因子分析法与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相结合,得到异常和背景分布图,根据异常分布图识别组合元素异常.结果表明:F1因子Au-Ag-Pb-Zn-Sb组合为主成矿元素组合,研究区内金、银等多金属成矿潜力巨大,为研究区化探异常的合理圈定与优选找矿靶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中铁锰结核中以 Si、Fe、Al、Mn等元素为主,其中,Fe、Mn、Pb和Cd大量富集,稀土元素为强烈富集,其中Ce表现出强烈的正异常.根据结核的元素富集特征及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中结核形成过程经历了较强烈的干湿环境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