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好奇号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再次发送一辆火星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奥巴马政府支持开展积极的火星探测计划。通过这项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确保美国继续成为全世界火星探测领域的领导者,并向着实现2030年前后载人登陆火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美国航天局新公布的资料,在“五花八门”的各种项目中,登陆火星、探索深空和地球科学观测等将是其今年的主要任务。其中计划于2030年前后实施的载人登陆火星任务堪称“重中之重”。不过,在载人登陆火星之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猎户座”飞船是重要一环。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计划于2018年末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新太空探索计划的阐述是:截至2025年,希望能制造出承担深层次太空探索任务的新型航天器——即月球以外的太空;而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希望能将人类送上火星运行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之后,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伟大梦想。为支撑这项新太空计划,当时决定将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注入60亿美元的资金。尽管奥巴马放弃月球剑指火星的太空计划承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NASA的技术研发倾向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  相似文献   

4.
<正>移民火星是个非常热的话题,无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SpaceX,都己经推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到时,地球上的幸运儿将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但我们知道火星上的重力小,而且辐射强和缺乏微生物,跟地球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移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同时,孤立隔绝的火星环境也会加速移民者后代的进化。那么,这些未来火星居民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2月13日宣布了总额为3.8万亿美元的2013财政年度预算案。在新的预算案中,国防预算和航空航天预算都遭到了削减,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被削减2.26亿美元,部分与欧洲的合作科研项目也被直接取消。削减预算对NASA的行星科学部门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该部门主要负责NASA的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实地考察。该部门也负责让宇宙飞船围绕土星和月球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火星房子     
正火星上的房子长啥样?火星上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3D打印栖息地挑战计划给出一个想象的空间,而建筑和技术公司AI Space Factory则给出了更直观的概念。因为运输材料的广泛限制以及大气和景观的差异,在火星表面建立一个结构是一项非同寻常的挑战。AI Space Factory的解决方案依赖于从火星表面收集的材料,该团队正在制造从火星岩石中提取的。  相似文献   

7.
迄今已有7个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除了1971年第一个“活着”踏上火星的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其他都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世界其他国家又有哪些火星之梦呢?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领导人开发月球和火星的雄心在联邦航天署制定的2016—202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按照俄航天署制定的2016—2025年航天计划,俄罗斯将在2018年开始建造月球基地所需的部件以及用于基地建设的专用设备,为未来开发月球奠定基础。俄根据俄航天署计划,俄载人飞行第一阶段月球基地的地面原型工作,包括建造由4个舱组成的月球基地上的地面开发综合性实验舱(生活、实验  相似文献   

10.
<正>对太空农业的研究,导致了地球上的众多进步——如温室大棚和垂直农场中用到的LED照明、马铃薯育种新技术等。虽然,现在仍面临许多技术困难,但植物和相关生物系统将会成为在月球、火星,甚至更远星球上生存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国会于2017年3月批准将195亿美元用于201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属的"好奇号"火星车,不久前首次使用其全套搭载设备对火星土壤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火星土壤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好奇号"使用机械臂抓取火星地表土壤样本,并将其送入火星车内部的分析仪.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一些常见的成分之外,火星土壤中还有一些含有水、硫和氯的物质."好奇号"在任务开展的早期阶段便取得这样的发现,展示了它在未来两年的主任务期内,对多样化的火星土壤及岩石样本开展分析工作的能力.科学家们也趁此机会对"好奇号"所搭载的设备状况开展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东海 《科学大观园》2012,(18):73-7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测试未来行星登陆隔热系统,不仅可用于载人登陆火星任务,也可以执行其他行星登陆任务。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打造未来充气式行星登陆隔热系统,可承受重复大气层或者登陆其他行星时超音速和极端高温环境,项目测试费用达到了1700万美元,并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0,(2):18-21
正中国2020年探测火星计划已就绪,在这一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将有4个国家或组织的火星探测器升空。2019年被不少人称为"中国航天超级2019",而2020年,中国航天将进一步延续"超级模式"。2019年12月下旬,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今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我国的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4.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15.
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吕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人们熟悉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7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将来火星上的宇航员要活下来,就需要具备园艺技能。一个英国人领导的科研组计划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种生菜,希望这个计划会对将来建造人类地外栖息地的食物供应提供帮助。如果这个计划被接受,作为2025年在太空建造人类居住地的火星一号任务的一部分,生菜就可能最早于2018年被送上这颗条件恶劣的星球。火星上的夜间温度下降到零下90摄氏度,巨大沙尘暴会在几周内席卷整个火星,风速可达每  相似文献   

1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2):68-69
正美国宇航局公布,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人类送上一颗小行星,并在21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按照计划,宇航局首先要引导一颗小行星进入月球轨道后派遣宇航员登陆。此后的这颗小行星会充当一个测试前哨和中途站,最终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而目前,火星登陆任务所需的深空火箭、太空舱以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  相似文献   

19.
"好奇号"登陆火星自登陆以来它只进行了设备检修和拍照工作,还没迈出自己在火星上的第一步。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为我们拍摄的登陆点36度全景彩色照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员也已经选定了令他们感兴趣的岩石结构,准备在下一个阶段进行探索。现在,"好奇号"刚  相似文献   

20.
定于2018年发射曾遨游太空的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5年内让一对50多岁夫妇进行火星-地球往返之旅。蒂托表示这对幸运的夫妇将在一个17立方米的太空舱内度过501天,整个火星-地球往返之旅中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而这对宇航员夫妇与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将只有160公里。尽管这位亿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