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发现磷对异果山绿豆结瘤、固氮和生长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含磷者结瘤多、根瘤发育正常固氮活性高,植株生长良好;而缺磷者根瘤小而白、植株生长差.缺磷钾时,少量化合态氮[0.61mM Ca(NO_3)_2或1.87mM NH_4Cl]对植物生长结瘤都引起有害的作用.在磷钾水平一致时,低水平化合态氮〔0.61mM Ca(NO_3)_2或1.87mM NH_4Cl〕对异果山绿豆结瘤固氮及生长都是有益的;而中水平氮〔3.05mM Ca(NO_3)_2或9.35mM NH_4Cl〕则不利;高水平氮〔6.1m MCa(NO_3)_2或18.7mM NH_4C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株含氮量随着化合态氮的水平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 azotica HB686)的固氮和放氢被氨抑制与蛋氨酸砜亚胺(MSX)解除氨抑制的作用呈平行关系.谷氨酰胺能抑制固氮和放氢,而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吸氢酶却有激活作用.固氮血腥藻在Mg~(2+)介质中的乙炔还原活性和放氢量皆比在Mn~(2+)介质中的高,而GS的活性则相反.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固氮、放氢和GS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鹏  汪明礼  潘乐 《甘肃科技》2006,22(10):46-47
采用红萍作为对污水中银、氮、磷去除的方法,在静水中经过20天红萍净化,凯氏氮、磷的去除率为68.37%,银为84.20%,磷为35.87%;水体自然净化(主要是自身的藻类),凯氏氮的去除率为47.24%,银为0.05%,磷为6.65%.研究表明,红萍有明显改善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细菌——植物叶际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自然界存在着三种生物固氨体系:自生固氮体系,如自生固氮菌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立生活时固定分子态氮;共生固氮体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时才能固定分子态氮,或者只在共生条件下才表现旺盛的固氮作用;联合固氮体系,是自生固氮体系与共生固氮体系的中间类型,固氮菌与相应联合的植物之间有较密切的相互影响,但既不同于典型的共生固氮体系,因为它不形成根瘤一样的特殊形态结构——根瘤,也不同於自生固氮体系,因为它有较大的寄主专一性,并且固氮作用比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萍作为对污水中银、氮、磷去除的方法,在静水中经过20天红萍净化,凯氏氮、磷的去除率为68.37%,银为84.20%,磷为35.87%;水体自然净化(主要是自身的藻类),凯氏氮的去除率为47.24%,银为0.05%,磷为6.65%。研究表明,红萍有明显改善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东省各地贫下中农、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了增辟肥源,普遍养殖红萍(又名绿萍),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需要了解固氮鱼腥藻与红萍共生关系,以提高红萍固氮作用的认识,从而改进养萍技术措施,因而要求以最简易方法解剖红萍共生腔的形态结构。从而洞察固氮鱼腥藻生长于红萍内共生腔的情况。一般观察红萍鱼腥藻的方法,是把同化叶放在载玻片上,加水少量。然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均匀地轻压;鱼腥藻即从共生腔流出。在显微镜下,即可见到鱼腥藻,但看不到共生腔。因此,为了观察了解鱼腥藻生长于红萍共生腔的情况,则必须用切片方法,而不适用压片法。常用的切片法有:徒手切片法与石蜡切片法两种。由于红萍的叶片细小而柔软,夹持有困难,不易进行徒手切片。若用通常的石蜡切片法。在制片过程中要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埋藏、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在植物中具有转移信号作用的小自由基分子。大量的NO在根瘤发育的不同阶段积累,表明NO在共生期间执行特定的信号和代谢功能。利用60篇文献,综述了NO信号分子参与结瘤的不同阶段,NO在结瘤过程中的代谢和信号作用,以及NO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NO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非共生固氮作用被认为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笔者从农业生态系统非共生固氮切入,通过梳理土壤环境因子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农业管理方式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的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非共生固氮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还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些研究进展,提出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结合15 N2-...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新型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全程自养脱氮(CANON)、厌氧氨氧化、同步反硝化脱磷除硫等工艺。它们以亚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为主,使脱氮具有更加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微生物种类的扩展,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的竞争,羟氨转化为联氨是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出现的标志等是最新的研究内容,但新型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略,特别是相关物质转换,微生物学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广大贫下中农在实践中,利用红萍为肥料和饲料,已有悠久的历史。红萍(Azolla imbricata Nakai)是水生蕨与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Strasb)的共生体。因为这共生体有固氮作用,所以有“水面氮肥厂”之称。众所周知工业上的合成氨(NH_3)所需的氮(N_2)取自空气。氢(H_2)则来源于水,因水在高温条件下与煤的碳发生化学反应(C H_2O=CO H_2),生成氢(H_2)。原料气制造后,经过气体净化氮氢之比为1:3的混合气,在高温(500℃)、高压(300大气压)的条件下,通过合成塔的催化剂(如Fe_3O_4、Al_2O_3、K_2O、CaO)而合成氨(NH_3)。红萍这一个“水面氮肥厂”里面的鱼腥藻代谢过程产生电子(e)、质子(H~ ),借助于藻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的能量和固氮酶的催化作用把空气中的游离N_2在常温(15—35℃)、常压(1个大气压)合成氨。红萍—鱼腥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半静态双箱式生物模型,考察Pb2+对柄海鞘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1mg/L的Pb2+可促进柄海鞘的氨排泄,高浓度则使柄海鞘排氨率降低;0.01和0.05mg/L的Pb2+可以提高柄海鞘的清滤率,0.2mg/L则抑制其滤水作用;Pb2+对柄海鞘的氧氮比表现出与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Pb2+影响柄海鞘几种代谢酶的活力,对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力均表现出与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暴露于Pb2+溶液后,其SOD活力先降低后回升.以柄海鞘的代谢指标:氧氮比、碱性磷酸酶、Na+-K+-ATP酶和SOD活性作为海域污染的生物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生物固氮作用影响海洋氮收支平衡并调控初级生产力,是海洋氮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重要的边缘海,被认为是具备生物固氮作用的理想环境.为了对南海水域生物固氮作用研究有一个全面了解,尝试梳理南海生物固氮作用研究的相关结果,并对南海固氮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南海固氮生物组成较为复杂,具有较大的时空可变性.南海的固氮速率与其他热带、亚热带海区相近,其中海盆区的年固氮量可达3.6×107 mol/a.整体而言,生物固氮作用对南海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营养盐调控、黑潮流入侵、大型河流羽状流区的影响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南海固氮作用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3.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对anammox菌产生抑制甚至毒害作用,制约了anammox工艺的推广应用.文章结合厌氧氨氧化菌自身优势和受限条件,综述了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短期、长期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法建立了一种由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鱼腥藻7120(Anabaena sp.PCC7120)、硝化细菌(Nitrate bacteria)和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组成的复合藻-菌净化系统去除造纸废液中有机质和氨态氮的最优化模型,确定了藻类与细菌的最优化数量配比关系为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7120∶硝化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1∶2.17∶2.83∶5.09.比较了复合藻-菌净化系统最优化模型与单藻、单菌去除造纸废液中有机质和氨态氮的代谢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复合藻-菌系统代谢有机质、氨态氮的速率远高于单藻、单菌,其去除率分别为91.3%、79.2%;39.9%、22.7%;58.6%、68.9%.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复合藻-菌净化系统最优化模型代谢有机质和氨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复合藻-菌系统代谢有机质和氨态氮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黑暗有利于有机质代谢而光照利于氨态氮的去除.藻-菌系统对有机质和氨态氮的代谢能力与系统的环境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菌,它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物脱氮机理.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实验室扩大培养,对其主要代谢酶联氨氧化酶性质进行研究,对联氨氧化酶进行初步纯化,并探究醌类化合物对联氨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最终得出联氨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5.酶纯化结果表明超滤相对分子质量在50~100 kDa.投加辅酶Q对提高酶活性效果最好,2-羟基-1,4-萘醌对酶活性提高效果稍差,蒽醌-2-磺酸钠盐对酶活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溶解氧浓度对好氧阶段生物脱氮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系统,研究了4种曝气量(0.3,0.6,0.9和1.2 m3/h)对好氧阶段生物脱氮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0.3 m3/h时硝化反应未能顺利进行,其余3种曝气量下均顺利完成硝化反应,曝气量越大,硝化速率越大;总氮(TN)损失量分析表明低曝气量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当曝气量为0.3 m3/h时TN损失量高达9.76 mg·L-1,当曝气量高于0.3 m3/h时以传统硝化作用为主.研究表明溶解氧(DO)质量浓度影响生物脱氮途径的根本原因是DO影响了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反硝化菌(DB)的活性,可通过在线控制方式实现各种脱氮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钼酸铵是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虽然植物需要量小,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代谢上主要参与生物同化作用和促进植物体内氮、磷、钾营养代谢作用。绿肥草子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钼能使固氮菌的固氮能力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增强植物的抗病、抗旱和抗寒能力,每亩  相似文献   

18.
在扩大培养的条件下,研究小球藻在沼液中的生长状况,小球藻对沼液中氨态氮、活性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小球藻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球藻在沼液中生长良好,对氨态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2.5%,沼液培养的小球藻蛋白质含量降低,而脂肪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研究生物固氮以共生固氮为重点,除了进一步发挥根瘤菌、兰藻和弗兰克放线菌的共生有效性和扩大它们的寄主范围外,发掘新的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资源是一重要方面。“联合”(association)固氮作用或“半共生”(Semisymbiotic)固氮作用首先由 Hardy 和 Holsten 提出。联合固氮是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的中间类型,固氮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于水热作用状况,活性磷的供给,土壤耕作方法,秸秆还田及微量元素钼的应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大豆光合作用器官及共生器官的形成及工作,产量的高低和生物氮在参与氮形成中所占的比重等的影响得出了评价。大豆光合作用器官的发育水平及生物氮的供给决定了作物产量的高低,由于各年度的水热条件不同,磷营养的改善能提高大豆单产2.0~3.6公担/公顷。利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促使大豆单产提高1.5~2.6公担/公顷众所周知,在俄罗斯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导致了在农业生产总体方面,特别是在大豆种植业方面的退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