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野外样方法调查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相结合,对民勤荒漠区绵刺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绵刺群落主要分布在民勤北部红砂岗一带,群落物种数少,只有13种,灌木占群落的主体,灌木个体数在整个群落中占了93.22%,而绵刺占了群落总株数的68.40%。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绵刺呈现集群分布的格局,灌木的生活型主要是地上低位芽为主。民勤北部绵刺群落的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恶劣,植物生存难度大,对水分和养分的种间竞争激烈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主要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植被格局的对比研究对于认识植被在该地区的适应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代表性样地,对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等四种优势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灌木分布呈明显环境依赖性强,心叶驼绒藜的分布格局明显,变程较小,介于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之间,各向同性;梭梭呈自相关性很强的集群分布,变程较大;琵琶柴主要分布在丘间低地,为中等程度的集群分布,沙拐枣在该区分布频度较低,具有各向异性,属于随机分布。总结认为该地区灌木分布受沙漠与绿洲环境的共同作用,心叶驼绒藜和梭梭在该地区适应良好,空间自相关距离长短互补,搭配使用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北亚热带丘陵山区次生森林在不同演替序列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市溧水林场区域内36块30 m×30 m样地中的木本植物分布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利用典范相关分析(CCA)确定不同演替阶段典型群落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各类型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为马尾松-麻栎群落、冬青-马尾松群落、麻栎-栓皮栎群落和杉木-油桐群落,土壤条件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首要因素。各群落类型中的优势乔木树种在>3 m的空间尺度上通常都表现为均匀分布格局,推断种内竞争可能是形成这种格局特征的重要原因。主要乔木树种之间的空间关联通常表现为中性关系,而对于麻栎-栓皮栎这种功能属性相近的树种,由于受到种间竞争驱动从而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O-ring函数,在0~60m空间范围内,对目标物种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和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聚集分布,中等尺度均匀分布,大尺度倾向于随机分布。天然油松林、人工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分别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模式。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各自的两个主要建群种之间无关联;白桦+油松混交林中,白桦与油松的关联性以大约20m距离为周期,在正关联和无关联之间呈现规律性转变。以上结果表明,本地区典型森林群落较为稳定,仅白桦+油松混交林处于演替的活跃期,未来可能朝着单优种群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大河林区金露梅灌丛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势度和种间关联系数对东大河林区金露梅灌丛灌木优势种和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大河林区金露梅灌丛中金露梅的相对重要值为126.59%,频度为88.00%,为优势种,能够在亚高山灌丛、森林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等植被带中形成稳定的群落;群落种间绝大多数不存在显著、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负联结,关联性不强,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恢复类型木荷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项聚集度指标对不同恢复类型木荷马尾松林乔、灌木层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恢复,一些地带性物种已侵入群落,但仅局限于部分样方内,群落目前处于中亚热带植被演替系列的前期,群落结构较脆弱.在乔木层中,只第一、三类型的木荷,第三类型的台湾相思及第四类型的青冈等种群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一致,都呈聚集分布,表现出一般的种群分布格局.马尾松和杉木则都呈均匀分布,保持着人工干扰的结果;灌木层中木荷幼苗幼树的M/x先升后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乔木层物种组成的改变,种间竞争加剧,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木荷的聚集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南京紫金山森林群落分层结构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分析技术,对南京紫金山森林群落样带中各层次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紫金山森林群落层次问结构特征的相关性O研究表明:紫金山森林群落中的各个层次都存在多个特征尺度,且同一层次的特征尺度间存在相对规律的倍数关系,显示群落层次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嵌套等级结O构比较不同层次间的小波方差图,发现冠层盖度与灌木层基部盖度分别具有1 8 m ,36 m 和20 m 飞40 m 的特征尺度, 具较高的可比性; 两个层次结构特征与异质性水平沿样带的变化具有同步性,表现为灌木层结构特征随林冠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O 乔木层立木基部盖度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层次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不明显,在相对较大尺度上才显示出规律性的分布特征,表明乔木的冠层结构比其着生位置更多地影响群落中灌木层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区林分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吴起县阴坡坡向选取约5.0hm2的林地测得山杏、小叶杨以及榆树等乔木树种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分析林分的树高与胸径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山杏、小叶杨、榆树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山杏、小叶杨及榆树均以中树和大树为主,幼树较少;(2)山杏、小叶杨及榆树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为聚集分布,但山杏种群在r=7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小叶杨与榆树种群在r=4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3)山杏与小叶杨种群在0—20m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显著,在20—100m内呈显著正关联性,榆树与山杏、小叶杨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呈显著负关联性.因此,该区近自然造林时小叶杨可混交在山杏林隙内,且山杏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70m,混交在林隙内的小叶杨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40m.山杏与榆树不可混交.  相似文献   

9.
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5种多样性指标对雷公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立木大小级对水青冈群落中的水青冈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两个优势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Morisita指数Iq 的F 检验法、丛生指数I、负二项式指数K、平均拥挤系数m*和聚块性指数m*/m判定并检验了两种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按径级分样地进行了格局类型及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水青冈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均较高,草本层多样性偏低,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在分布格局上,水青冈种群Ⅴ级占优势,在3 个样地中分别达到52%, 49. 1%,49.4%,Ⅰ级没有,Ⅱ级较少,表现为衰退种群;青冈栎种群Ⅳ级较多,Ⅰ、Ⅴ级在个体数量比水青冈种群多;群落中两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分析径级结构得出,随径级增大,水青冈种群由随机分布向集群分布过渡,而青冈栎种群则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样地法实地调查吉林省长白县母树林林场山楂海棠所在群落,分析山楂海棠种群分布格局、重要值、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山楂海棠种群在各样地均呈聚集分布;重要值为34.63%,位列第3,是所在群落灌木层优势种之一;利用Levins和Shannon法计算的山楂海棠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567和1.001,位列第4,与蓝靛果忍冬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953,两者表现为负联结,说明二者在环境营养空间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山楂海棠与乔灌层大部分树种的种间关联不显著,且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表明山楂海棠与这些树种间的联结关系松散,尚未形成稳定共存的格局.蓝靛果忍冬、土庄绣线菊、单花忍冬和刺蔷薇等多数重要值较大树种与山楂海棠呈负相关,对山楂海棠生存有抑制、阻碍作用,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地区开阔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其种类组成较为简单,调查的4.8公顷样地中树木层只有18种。隶属于4属4科,树木个体90%为桉树;灌木层有32种19属13科;草本层有95种20属10科。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三层:树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一些林段只有二层(缺灌木层),或四层(增多小树层)。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集群分布。非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则多为随机分布格局。种间联结现象较弱,除少数种对外,联结系数低或没有联结。种间生态位的重叠值低,反映了诸多种群的独立分布特征。在其组织结构水平上,除草本层外。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均较低。反映群落的优势种明显,为种多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鼎湖山植物样带针阔混交林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主要木本植物种群发展趋势和种群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中,除马尾松随机分布外,其他主要乔木和灌木种群基本呈聚集分布。荷木是稳定种群,在垂直空间分布较均匀;马尾松是衰退种群,垂直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在当年生幼苗和苗木层没有个体出现。灌木显示出与乔木不同的更新策略,与乔木相比,灌木有大量的当年生幼苗和幼苗库,其当年生幼苗数量是乔木的19倍。若以相邻龄级个体数量比表示生长阻力,则乔木幼苗进入幼树阶段所受到的生长阻力较大,灌木在任何龄级都受到了较大的生长阻力。同时,灌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资源利用相似性和竞争强度高于乔木层种群。从聚集度指标看,随着龄级增加,乔木层种群聚集度逐渐减少,灌木层聚集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莫索湾地区梭梭群落种间关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2列联表,应用χ2检验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地区梭梭群落15个种群的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15个主要种群间所联结的种对在1m×2m至4m×8m 5个样方尺度内,总体呈显著的负关联,随调查样方尺度的扩大,关联性减弱,但当扩大到一定尺度时(32m×32m),则开始总体出现正关联。2)选择的105个种对中,有50个种对分别在不同样方尺度中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种间关联,约占总数的47.6%;其中27个种对为正关联,20个种对为负关联,3个种对在小样方时呈负关联,当样方尺度扩大到一定时开始呈现正关联。3)调查发现群落中种对间的关联性除与一定尺度下的关联系数有关外,还与调查样方尺度有关。一般说来,最小关联面积越小,关联系数越大种对间关联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14.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马缨杜鹃种群结构与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苇洁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46-49
马缨杜鹃是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长绿阔叶林群落组成中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马缨杜鹃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分布格局会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马缨杜鹃种群在不同群落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即在某些群落中它亦可以一种稳定种群的形式存在,部分地段表现出为衰退型种群,特别是有性繁殖更新层的缺失使之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为了这一特殊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尝试人工干预该种群的顺利更新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显著性检验、x2统计量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阶段亚乔木层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均呈不显著正联结,从中林龄到成熟林再到过熟林,灌木层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变化趋势为不显著负联结→不显著正联结→不显著正联结;(2)随着林龄的增长,林下主要木本植物正联结种对比例增加,种间关系逐渐趋于正联结,群落稳定性逐渐增加,向顶级群落方向演替;(3)马尾松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中大多数种对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物种间的关系较为松散,种对间的关联性较弱,所研究的马尾松人工林仍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充分利用种间关系研究的结果对马尾松人工林群落进行科学维护,可以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京津冀山地460个样地调查的结果,对该地区有刺灌木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刺灌木在约60%的样地出现,主要为荆条灌丛样地,在少数样地甚至成为灌木层优势种。有刺灌木共24种,主要来自鼠李科、蔷薇科和豆科。恒有度最高的3种有刺灌木(酸枣、小叶鼠李和红花锦鸡儿)主要分布于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较缓的阳坡和半阳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和干旱是限制常见有刺灌木(尤其是酸枣)生长的重要因子。受气候、地形和群落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刺灌木在京津冀山地不同生境条件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分布于大渡河上游两岸干旱河谷地带,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由于自身和人为干扰的原因,该物种受到灭绝威胁。本文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生态位,分析了四川牡丹灌丛灌木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牡丹与其伴生灌木物种的空间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内四川牡丹、蚝猪刺、野花椒、橿子栎、散生栒子、野蔷薇、金花小檗、平枝栒子和小马鞍羊蹄甲种群的标准化生态位宽度依次为0.745、0.979、0.950、0.748、0.947、0.924、0.792、0.863和0.610,四川牡丹与优势种群蚝猪刺、野花椒、野蔷薇等生态位重叠较高,潜在竞争作用强。四川牡丹与金花小檗、小马鞍叶羊蹄甲、橿子栎在小于15 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平枝栒子、蚝猪刺、野花椒在0~5 m的空间尺度上呈负相关或接近负相关。本研究认为在四川牡丹群落内,四川牡丹受到蚝猪刺、野花椒、散生栒子等群落内优势物种的竞争排斥,加之自身种子萌发的特性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四川牡丹自身生态位狭窄,位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木林子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作为研究群落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理解群落性质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物种多度格局对取样面积的响应,探讨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Carpinus farges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a-Weigela japonica)群落15个20 m×2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背景,采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描述6个取样尺度(10 m×10 m,20 m×20 m,30 m×30 m,40 m×40 m,50 m×50 m,60 m×60 m)物种多度分布的空间变异性,进而用断棍模型拟合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并基于χ2检验和AIC值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6个尺度下物种的多度分布较为均匀,且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的比例相对稳定.(2)断棍模型在各个尺度下均可以被接受,且在越小的尺度上拟合效果越好.(3)生态位理论在小尺度上能较好的解释断棍模型与实际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广西雅长林区铁坚油杉种群结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天然林的种群变化趋势,为该种群在桂西北地区的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林区内选定4个代表性样地,从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3个方面,比较不同样地铁坚油杉种群变化的差异。【结果】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各都不完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不相同,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成熟型和稳定型。铁坚油杉纯林的种群以集群分布为主,铁坚油杉混交林的种群则以均匀分布为主; 在2 m×2 m和4 m×4 m网格尺度下,相同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铁坚油杉纯林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化,铁坚油杉混交林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化。自然条件下,4个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来实现,其次为萌蘖繁殖。【结论】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其林分的群落结构和郁闭度的影响,因地制宜是保护、恢复和利用该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旅游干扰下梭布垭石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旅游干扰下梭布垭石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旅游干扰,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有变小的趋势,与对照群落相比,中度干扰明显,轻度干扰对灌木层各优势种群占据的生态位宽度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生态位重叠值分布状况,说明旅游干扰使灌木层优势种群利用资源的状况发生了动态变化,但总体趋势是种间竞争减弱,中度干扰比轻度干扰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